年資助金額2900多億元 大數據助力學生資助精準高效
年資助人次1.6億(yi) ,年資助金額2900多億(yi) 元——
大數據助力學生資助精準高效(大數據觀察)
前段時間,北京理工大學碩士畢業(ye) 生陸薇回到家鄉(xiang) ,成為(wei) 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名定向選調生。談起這一選擇,她說:“在國家資助政策的幫助下,我順利完成了學業(ye) 。如今學成歸來,建設家鄉(xiang) ,我責無旁貸。”
像陸薇一樣,得益於(yu) 日益健全的學生資助體(ti) 係,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更從(cong) 中獲得自強不息、全麵發展的激勵。記者從(cong) 教育部了解到,目前我國學生資助已實現“獎、助、貸、免、勤、補、減”多元政策相結合,年資助人次1.6億(yi) ,年資助金額2900多億(yi) 元。
體(ti) 係更加完備
所有學段、所有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
付慧萍出生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縣的一個(ge) 偏遠山村。2012年,她的父親(qin) 在工地意外受傷(shang) 導致終身殘疾,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就在我們(men) 最窘迫的時候,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懷悄然而至。”付慧萍說,初中期間,在義(yi) 務教育“三免”政策基礎上,她每年享受1250元的家庭經濟困難生生活補助和每年2000元的教育扶貧救助基金。高中期間,每年享受3000元的國家助學金和1500元的教育扶貧救助資金。
持續的資助下,付慧萍得以安心讀書(shu) 。去年,她以優(you) 異的成績考入中山大學,同時獲得大學生新生入學資助1000元,育才教育基金會(hui) 資助5000元,並辦理了生源地助學貸款。
“一路走來,每位幫助我的人、每筆助學資金,我都記在心裏。”付慧萍說:“我要將關(guan) 愛化作前行的動力,腳踏實地、努力學習(xi) ,把愛與(yu) 希望傳(chuan) 遞下去。”
保民生、暖民心,學生資助事關(guan) 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近年來,從(cong) 建立實施學前教育資助製度,到免除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再到設立中職國家獎學金,出台高校學生應征入伍服兵役國家資助辦法等,學生資助範圍逐步擴大、規模穩步增長,實現了資助政策“所有學段、所有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三個(ge) 全覆蓋。
前不久,《關(guan) 於(yu) 調整完善助學貸款有關(guan) 政策的通知》印發,通知明確,國家助學貸款每生每年最高貸款額度提高4000元,國家助學貸款利率調減30個(ge) 基點,同時開展研究生商業(ye) 性助學貸款工作。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充分考慮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及學生受助需求變化,將逐步對各學段資助政策進行完善。
“我國學生資助政策體(ti) 係既包含助困功能的政策,又包含獎優(you) 和鼓勵引導功能的政策,每一項資助政策的出台、調整、完善都進行了充分調研與(yu) 論證,既借鑒國際普遍經驗,又考慮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狀況,著力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丁小浩說。
幫扶更加精準
大數據分析成為(wei) 學生資助工作的參謀助手
收到西安交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shu) ,讓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的李亞(ya) 峰既興(xing) 奮又著急:“今年夏天發生暴雨洪澇災害,我們(men) 家經濟損失比較嚴(yan) 重。不知道像我這樣的情況,能不能申請困難補助?”
一籌莫展時,學校輔導員的電話,解了李亞(ya) 峰一家的燃眉之急。“入學前,老師給我詳細介紹了資助政策,並指導我申請了抗災專(zhuan) 項困難補助,辦理了助學貸款。報到時,通過新生入學‘綠色通道’我順利入學,學校還發放了床褥等必要生活用品。”李亞(ya) 峰說,這些關(guan) 愛讓自己感到十分溫暖。
在學生資助的過程中,如何保證不落一人、不讓一個(ge) 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如何把每一分錢都落在實處、發揮效用?“精準”成為(wei) 題中之義(yi) 。
“精準資助要以信息化作為(wei) 支撐,讓數據成為(wei) 學生資助的參謀助手。”西安交通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孫早介紹,學校搭建大數據分析與(yu) 服務平台,全麵打通學工、教學、招生、就業(ye) 等16個(ge) 部門業(ye) 務係統,構建學生多維度、全周期成長檔案,為(wei) 學生精準畫像,準確識別受助學生。對於(yu) 消費習(xi) 慣突然改變、學業(ye) 成績下降、考勤作息不規律等異常情況,通過預警信息,提醒輔導員、班主任及時跟進開展困難補助、學業(ye) 輔導、就業(ye) 谘詢、心理援助等相關(guan) 工作。
精準是學生資助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生資助的基本方法。河南省全麵推行國家資助係統,實施數據定期報告製度,實現資助管理信息化,還研發麵部識別監管係統,推動資助資金納入惠民惠農(nong) “一卡通”發放;北京大學開設燕園起航項目,網格化幫扶受資助學生,實現院係資助工作經辦人和起航導師對經濟困難學生的交叉覆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鼓勵教職工將困難生家訪融入外出調研、交流研討、社會(hui) 實踐等工作中,著力提高資助對象認定的準確性……各地各校多措並舉(ju) ,確保學生資助更公平、更高效。
“從(cong) 製定認定依據、細化工作程序、建立比對機製著手,精準識別受助學生、摸準底數,運用技術手段進行智慧資助,運用大數據分析開展隱形資助,如今,學生資助政策落實的精準性、及時性顯著增強。”丁小浩表示。
培養(yang) 更加全麵
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升
前段時間,北京郵電大學學生劉禮文參加了一場讓他印象深刻的主題社會(hui) 實踐。10天時間裏,團隊成員來到西藏,在洛紮縣拉郊鄉(xiang) 進行邊境村莊考察調研,在鄉(xiang) 村小學開展愛國主義(yi) 宣講,在邊境同邊防戰士與(yu) 護邊員一同巡邊……
“我來自四川偏遠鄉(xiang) 鎮,作為(wei) 學生資助政策的受益者,能有機會(hui) 來到邊疆,見證祖國的發展變化、繁榮富強,我非常感謝國家和學校,在未來學習(xi) 和生活中一定更加努力、更加堅韌、更加積極。”劉禮文說。
“讓學生走進社會(hui) 、深入一線,了解國情民情,厚植家國情懷,是我們(men) 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北京郵電大學資助中心主任陳煒介紹,學校逐步構建起全方位、多元化資助育人體(ti) 係,確保每位受助學生生活有保障、學習(xi) 有動力、發展有平台。
近年來,學生資助逐步從(cong) 保障型向發展型延伸,受助學生德智體(ti) 美勞得到全麵發展。各地各校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獎學金評選、助學金申請、助學貸款辦理、勤工助學等環節,深入開展勵誌教育、感恩教育和誠信教育,著力培養(yang) 學生爭(zheng) 先創優(you) 的精神,勞動光榮的意識和自強不息的品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就業(ye) 觀和價(jia) 值觀。
與(yu) 此同時,在資助政策的引導下,“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逐步形成。數十萬(wan) 名受助師範生投身農(nong) 村基礎教育,改善了農(nong) 村教師隊伍的素質;累計75萬(wan) 名高校畢業(ye) 生紮根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老工業(ye) 基地基層就業(ye) ,優(you) 化了基層幹部隊伍和專(zhuan) 業(ye) 人才結構;累計176萬(wan) 人次享受應征入伍服兵役國家資助(含直招士官),推進了國防和軍(jun) 隊現代化建設。
“學生資助必須堅持以人為(wei) 本,在做好經濟幫扶、生活幫扶的同時,更加重視學生的素質培養(yang) 和能力提升,在學習(xi) 、學業(ye) 方麵給予更多支持和幫助,在社會(hui) 實踐方麵提供和創造更多機會(hui) ,在就業(ye) 創業(ye) 方麵進行更多引導和幫扶。”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讓每個(ge) 孩子都能成長成才、實現人生夢想,應當成為(wei) 學生資助工作的更高追求。
(曾宇昕參與(yu) 采寫(xie) )
本報記者 丁雅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