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科技、管理雙輪驅動才能創造中國科創未來
中新網上海11月15日電 (記者 陳靜)“唯有將科技與(yu) 管理相結合實現雙輪驅動,才能創造中國的科創未來。”複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教授15日對記者指出,“管理雖決(jue) 定了資源安排和戰略規劃,但技術的突破必然會(hui) 帶來管理的升級,因此唯有兩(liang) 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才能共同成就中國科創發展的未來。”
由於(yu) 科創企業(ye) 在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戰略重點與(yu) 資源技能結構,陸雄文建議可以讓科學家在創業(ye) 初期進行技術創新,讓了解技術的職業(ye) 經理人在企業(ye) 發展的中後期掌控運營,促成技術和產(chan) 品的落地。如何從(cong) 一名科學家轉型成為(wei) 真正的企業(ye) 家,幫助企業(ye) 獲得成功?在“創·在上海”創孵大講堂上,相關(guan) 天使投資機構聯合創始人王強認為(wei) ,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科學屬性轉變為(wei) 企業(ye) 經營屬性”,要花大量的時間與(yu) 精力在公司人事、運營與(yu) 戰略上,保障企業(ye) 的長遠發展。
近三百名來自“創·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ye) 大賽的獲獎企業(ye) 負責人及核心管理人員匯聚“創·在上海”創孵大講堂。“創·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ye) 大賽至今已成功舉(ju) 辦12屆,累計吸引近7萬(wan) 家企業(ye) 參賽,其中1.8萬(wan) 家企業(ye) 獲得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創新資金支持,一批硬科技創業(ye) 企業(ye) 從(cong) 大賽中成長起來。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hui) 主任駱大進表示,在服務科技企業(ye) 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是舉(ju) 辦各類創新創業(ye) 、惠及企業(ye) 的活動。上海曆來高度重視科技企業(ye) 的培育和發展,今年出台的《上海市高質量孵化器培育實施方案》,將加快建設培育一批匯聚更多專(zhuan) 業(ye) 領軍(jun) 人才、聚焦硬科技領域、專(zhuan) 業(ye) 技術平台支撐、創新資源聚集的高質量孵化器,助力硬科技企業(ye) 培育和未來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借助“創孵大講堂”這一活動平台,上海市科技創業(ye) 中心與(yu) 複旦大學管理學院、各區科技部門將攜手服務企業(ye) ,促進政、學、金融、創投界深度溝通交流,為(wei) 創新企業(ye) 搭建人才培育、合作交流的平台,助力產(chan) 、學、研、投在上海這個(ge) 創新實驗場和開放的大舞台上“雙向奔赴”,
駱大進希望“創孵大講堂”等活動,能引入更多優(you) 秀的導師,資深的專(zhuan) 家,成功的企業(ye) 家、投資人,包括科學家,為(wei) 創業(ye) 者、投資人、科學家搭建交流的平台,讓大家更好地了解科技發展和市場的趨勢,掌握投資的規律,更好地助推企業(ye) 的發展。
王強表示,創業(ye) 未必要有經驗,但一定要對自己所從(cong) 事的事業(ye) 有著獨立深刻的思考——“思考的深度越深,拉起來跑得就越遠”,帶著這種超越時間線的籌劃,他與(yu) 合作夥(huo) 伴聯合創辦了相關(guan) 天使投資機構,並投資了眾(zhong) 多項目。在王強看來,創業(ye) 家首先要保有高度持久的創業(ye) 熱情以及對市場變化的敏銳嗅覺。在進入新興(xing) 領域時,企業(ye) 家要以獨立的判斷和思考對待任何一個(ge) 剛性需求,唯有這樣才能走得更長遠;要以年輕化思維不斷地接觸新事物,在快速發展的時代順勢而為(wei) ;需要足夠的耐心和定力,還要永遠保持強大、快速迭代的學習(xi) 能力。在科創時代,創業(ye) 和投資方向都發生了重大轉變。對此,王強認為(wei) ,現代創業(ye) 者不僅(jin) 要能駕馭新興(xing) 領域,而且要具備整合產(chan) 業(ye) 鏈的能力,這也是投資機構較為(wei) 看重的創業(ye) 家能力。
未來十年,哪裏將成為(wei) 中國硬科技的科創高地?對此,陸雄文認為(wei) ,未來上海將成為(wei) 中國科創高地,因為(wei) “未來科創”不僅(jin) 需要有科學技術專(zhuan) 家、技術要素,還需要資本和科創管理人才,以及硬科技製造業(ye) 、上下遊產(chan) 業(ye) 配套,上海是離世界最近的國際城市,這裏有多年來厚植的創新創業(ye) 熱土和生態環境,未來可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