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探尋企業可持續責任之道 第十九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在京舉辦

發布時間:2023-11-17 14:2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1月16日電 (記者 陳溯)16日,由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主辦的第十九屆中國·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論壇在京舉(ju) 行。本屆論壇以“致韌性:可持續的責任之道”為(wei) 主題,邀請政產(chan) 學研各界嘉賓,共探新形勢下的履責之道。

  中國·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論壇創立於(yu) 2005年,迄今連續舉(ju) 辦了十九屆。論壇聚焦年度熱點,致力於(yu) 探索社會(hui) 責任領域的堅守和創新。麵對國內(nei) 外經濟環境的深刻複雜變化,廣大企業(ye) 如何紮根社會(hui) 土壤,凝聚發展韌性,成為(wei) 本屆論壇關(guan) 注的重點。

  “今年,我們(men) 選擇‘致韌性’,表達企業(ye) 高質量發展和履行社會(hui) 責任的底層邏輯。”在主辦方致辭中,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張雷回溯責任之約,他表示,一個(ge) 活動能走過19年可謂“久久為(wei) 功”,堅持關(guan) 注市場主體(ti) 企業(ye) 的堅守和創新,同樣是韌性的體(ti) 現。他指出,韌性是處變不驚的定力、長期奔跑的耐力、轉危為(wei) 機的魄力,不在於(yu) 瞬間爆發,而在於(yu) 一路堅持,向光而行。

  “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理念已經與(yu) 中國傳(chuan) 統商道交匯融合,塑造了新時代的商業(ye) 文明。”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同心溫暖工程基金會(hui) 理事長馬培華在致辭中表示,讓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成為(wei) 一個(ge) 確定而可持續的理念,關(guan) 鍵詞離不開“韌性”二字。為(wei) 此他建議企業(ye) 練好內(nei) 功,用科技創新激發韌性;保持定力,以綠色發展增強韌性;胸懷家國,商業(ye) 向善才能基業(ye) 長青。

  全國政協委員、原副秘書(shu) 長、中國經濟社會(hui) 理事會(hui) 副主席郭軍(jun) 表示,韌性應當是企業(ye) 在生存發展過程中未雨綢繆的智慧,抵禦風險變化的應對能力。他建議企業(ye) 家咬定青山不放鬆,要有立足實際的理性、苦幹實幹的堅韌、勇於(yu) 擔當的定力。

  應急管理部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chuan) 司司長申展利分享了一組數據,與(yu) 2012年相比,2022年全國生產(chan) 安全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92.2%和70.9%,重特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81.4%和76.5%。她表示,“一個(ge) 勇於(yu) 承擔社會(hui) 責任的企業(ye) ,一定是一個(ge) 自覺落實安全生產(chan) 主體(ti) 責任的企業(ye) ;一個(ge) 重視安全生產(chan) 的企業(ye) ,也一定能夠更好地贏得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新聞宣傳(chuan) 司司長於(yu) 軍(jun) 表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其中的一個(ge) 重要因素就是企業(ye) ,也就是經營主體(ti) 。他們(men) 為(wei) 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是造就我國經濟韌性最可貴、最可靠、最可預期的戰略資源。“今天我們(men) ‘致韌性’,更要‘致敬億(yi) 萬(wan) 經營主體(ti) ’,是它們(men) 推動了我國經濟的行穩致遠。”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ye) 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看來,經濟環境對企業(ye) 而言就是“大氣溫”,對於(yu) 企業(ye) 而言,光有信心,不懂經濟增長變化的“大氣溫”也不行。企業(ye) 如果處於(yu) 具有某種脆弱性的宏觀增長環境,就需要以增強企業(ye) 韌性求得適度發展,這也是一種社會(hui) 責任。韌性企業(ye) 在脆弱性的環境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yi) 。增強企業(ye) 韌性,需要懂得“溫度”到底在什麽(me) 區域,需要統籌企業(ye) 發展與(yu) 企業(ye) 安全,同時還要力爭(zheng) 在增強韌性中爭(zheng) 創世界一流。

  當天,多位企業(ye) 界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履責案例,在圓桌對話環節,企業(ye) 代表就如何探尋可持續的責任之道進行了深入交流。

  企業(ye) 作為(wei) 經營主體(ti) 和履責主體(ti) ,需要不斷探求社會(hui) 責任領域的新趨勢。在當天的論壇上,中國新聞周刊發布了《致韌性:2023中國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大趨勢》報告,提出2023責任十大趨勢,從(cong) 氣候風險、綠色金融、信披標準、ESG評級等角度,為(wei) 企業(ye) 規劃社會(hui) 責任戰略提供借鑒。

  本次論壇還發布了2023年度責任案例。其中,地方政府責任創新為(wei) 深圳市福田區;年度責任企業(ye) 為(wei)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鹽業(ye) 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行、京東(dong) 、阿裏巴巴、交通銀行、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抖音集團、大眾(zhong) 汽車集團(中國)、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OPPO、蒙牛集團、中信銀行、廣汽傳(chuan) 祺、保利發展控股、羅氏製藥中國、百威投資(中國)有限公司、捷豹路虎中國、葛蘭(lan) 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吉利德科學、卡爾蔡司光學(廣州)有限公司、康師傅、揚子江藥業(ye) 集團、金光集團APP(中國)、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新華三集團、上海複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飛鶴、穩健醫療&全棉時代、蒙娜麗(li) 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唐山銀行、愛康集團;年度責任人物為(wei) 中國內(nei) 地男演員、導演王寶強。(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