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中國故事】讓中國古畫“活”起來的時光匠人
一幅《女史箴圖》,半部中華史。東(dong) 晉傑出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唐摹本,是當今世界現存最早的中國絹畫,被譽為(wei) 中國美術史的“開卷之圖”。讓這幅鎮館之寶“重見天日”的,正是大英博物館資深高級修複師邱錦仙,她在業(ye) 界中被認為(wei) 是將中國古畫修複技藝帶入歐洲的第一人。
自上世紀80年代起,她便來到大英博物館從(cong) 事中國古畫的修複與(yu) 保護。1994年,大英博物館文保部的平山鬱夫東(dong) 方書(shu) 畫修複室正式開放,邱錦仙在這裏與(yu) 她的學生同事共同協作,運用精湛的中國傳(chuan) 統技藝搶救了更多中國古畫,延續文物生命。迄今為(wei) 止,已令三四百幅館藏的中國古畫重現往昔光彩,讓走進博物館的人們(men) 感受到深藏在藝術品中的中華文化。
30多年來,邱錦仙一共教導過四位海外學生,其中,瓦倫(lun) 蒂娜·馬拉比尼女士和卡羅爾·韋斯女士跟隨她的時間最久,一直在她身邊學習(xi) 感受中國古畫修複背後“十年磨一劍”的手藝魅力,從(cong) 事著這份需要時間沉澱、經驗積累和耐心的職業(ye) 。瓦倫(lun) 蒂娜從(cong) 小熱愛遠東(dong) 藝術,曾在巴黎盧浮宮博物館接受文物保護與(yu) 修複的培訓。卡羅爾則從(cong) 小受到身為(wei) 裝訂師的祖父影響,在大學時便開始追尋她對於(yu) 紙質文物保護的相關(guan) 興(xing) 趣。在人民網本次的采訪中,瓦倫(lun) 蒂娜和卡羅爾女士與(yu) 我們(men) 一起探討了她們(men) 對於(yu) 中國古代藝術的探索,分享了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心路曆程,以及與(yu) 文物打交道的工作日常,為(wei) 大家展現了文物修複者對待文物所懷有的敬畏之心。
潛心學藝 專(zhuan) 研中國古畫修複
對於(yu) 從(cong) 小在西方長大的瓦倫(lun) 蒂娜和卡羅爾而言,東(dong) 方文化神秘而遙遠,選擇從(cong) 事中國文物的修複和保護工作極具挑戰性。在采訪中,瓦倫(lun) 蒂娜展現出了她一直以來親(qin) 近中國卷軸畫的夢想。她表示,在進入大英博物館之前,自己沒有機會(hui) 接觸中國藝術品,即便在意大利學習(xi) 文物保護,也很少能夠接觸到與(yu) 亞(ya) 洲繪畫相關(guan) 的知識。邱錦仙老師的出現,讓她真正開啟了中國古畫保護技術的學習(xi) 。學習(xi) 中國古畫修複技藝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由於(yu) 東(dong) 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起初,瓦倫(lun) 蒂娜並不懂中國古畫的修複方法,經過邱錦仙老師的言傳(chuan) 身教,加之基本功的每日訓練,日常工作開始越發順暢。
修複一件作品往往要花費很長時間,這種精益求精、嚴(yan) 謹認真的工作態度是極為(wei) 珍貴的,除了鍛煉基本功之外,邱錦仙特別強調了西方文物修複者了解中國曆史和中國語言的重要性。瓦倫(lun) 蒂娜在分享她在平山鬱夫東(dong) 方書(shu) 畫修複室的工作生活中提到,修複中國古書(shu) 畫時運用到的都是原始材料,需要繼承老師代代相傳(chuan) 的傳(chuan) 統修複技藝,因此深入了解中國文物的文化、曆史,並對中國的傳(chuan) 統和保護方法予以高度尊重,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多年的學習(xi) ,瓦倫(lun) 蒂娜不僅(jin) 非常熟悉中國的藝術品和文化傳(chuan) 統,還可以清晰地用中文做簡單的表述。她表示,“修護這些中國古畫時,一定要維持其所有特征和工藝。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作為(wei) 新一代的文物修複工作者,我們(men) 有責任延續這一傳(chuan) 統。”
談到中國卷軸畫的裝裱和修複工作,卡羅爾也講述了東(dong) 西方修複方法的巨大差異。在西方,修複古書(shu) 畫需要盡可能地減少對物品的幹預,主要在於(yu) 維持。但在中國卷軸的修複中,需要采取幹預性的處理。這需要修複師經過強化訓練並掌握豐(feng) 富的經驗,確保這種幹預性方法的安全性。
上海進修 增進跨文化理解
海外人士學習(xi) 中國文物修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跨東(dong) 西方文化的理解和欣賞。2014年,在邱錦仙老師的帶領,以及瓦倫(lun) 蒂娜和卡羅爾的共同協作下,《女史箴圖》修複完成並被重新展現在了觀眾(zhong) 麵前。這是一次極具影響力的大型二次修複項目,見證了國際合作的力量。在重新展示這幅佳作之前,工作室舉(ju) 辦了一個(ge) 座談會(hui) ,匯集了來自中國和世界各個(ge) 地方的專(zhuan) 家及卷軸修複師,共同探討了各種不同的修複可能性和方案,並聽取了關(guan) 於(yu) 如何處理這些繪畫的不同意見。
卡羅爾認為(wei) ,通過開展這樣開放式的交流活動進行不同的對話,探討不同的修複方法,使她能夠從(cong) 整體(ti) 上理解東(dong) 方文化,看到每種方法的價(jia) 值所在,也能因此夠判斷出對每幅繪畫采取的最好修複方式,讓每幅古畫得以有最好的呈現。瓦倫(lun) 蒂娜也表示,密切與(yu) 許多亞(ya) 洲機構以及其他國外亞(ya) 洲藝術國家博物館的關(guan) 係,通過合作、頭腦風暴、會(hui) 議和人才交流等相互取長補短,找到未來如何保護古畫的解決(jue) 方案,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效加強中國文物保護的方式。
基於(yu) 大英博物館與(yu) 上海博物館的合作,瓦倫(lun) 蒂娜和卡羅爾還獲得了被外派到中國工作的機會(hui) 。期間,她們(men) 不僅(jin) 親(qin) 身體(ti) 驗到了中國的文化與(yu) 生活,提高了中文語言水平和理解力,還接受了更多中國修複師的專(zhuan) 業(ye) 指導,進一步精進自己的中國古畫修複技藝。她們(men) 也充分理解了保持中國繪畫的本真和原則的重要性,更是感受到理解其背後哲學的重要性。
她們(men) 一致希望,未來海內(nei) 外的中國古畫修複師能夠繼續延續修複方法的本真性,堅持其背後的原則,保持最高的保存標準,來進一步推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修複事業(ye) 。(人民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