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在港舉行 嘉賓熱議大灣區知識產權保護
中新社香港12月7日電(記者 魏華都)第13屆亞(ya) 洲知識產(chan) 權營商論壇7日在香港會(hui) 議展覽中心舉(ju) 行,逾9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官員、學者、商界及法律界人士等出席。其間,與(yu) 會(hui) 嘉賓就如何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chan) 權保護效能、促進區內(nei) 科研成果轉化,以助力粵港澳建設世界一流灣區展開討論。
近年知識產(chan) 權產(chan) 業(ye) 貢獻香港GDP逾三成,香港正加快區域知識產(chan) 權貿易中心建設。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表示,香港將於(yu) 明年引入“專(zhuan) 利箱”稅務優(you) 惠措施,向將研究成果成功商品化的納稅人提供稅收優(you) 惠;特區政府也將於(yu) 明年進行市場谘詢,推進對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版權保護工作,支持人工智能技術發展。
“‘深港聯動、粵港聯合’是推動落馬洲河套地區知識產(chan) 權發展的必要條件。”絲(si) 路智穀研究院院長、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梁海明提出六大建議,包括打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知識產(chan) 權估值網絡平台,為(wei) 知識產(chan) 權提供參考價(jia) 格;與(yu) 粵港兩(liang) 地大學合作,在河套地區成立粵港知識產(chan) 權學院培養(yang) 人才;以及粵港兩(liang) 地政府優(you) 先采購河套地區的知識產(chan) 權及專(zhuan) 利,刺激研發、知識產(chan) 權商業(ye) 化等。
北京慧龍律師事務所律師、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中國區顧問王曄認為(wei) ,“知識產(chan) 權金融支持創科成果落地仍有很大的空間,粵港兩(liang) 地如何共同打造知識產(chan) 權貿易中心,使知識產(chan) 權能夠在粵港澳地區落地並產(chan) 生經濟效益,是一個(ge) 課題。”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深圳)經濟與(yu) 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尹德雲(yun) 指出,近半個(ge) 世紀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集群崛起,有賴知識產(chan) 權領域的發展與(yu) 助力。她建議,大灣區不同區域可發展各自最有競爭(zheng) 力的領域,再與(yu) 其他地區配套,形成區域之間的互相拱衛,避免在同一領域競爭(zheng) ,從(cong) 而構建健全的知識產(chan) 權的生態係統,服務企業(ye) 創新。
的近律師行知識產(chan) 權部合夥(huo) 人及聯席主管鄭慧明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業(ye) 內(nei) 人士意識到香港院校的科研成果落地正從(cong) 海外轉向大灣區城市,促進了區內(nei) 的投資。“大灣區有得天獨厚的市場及人才,還有生產(chan) 配套,能讓投資者的投資實現收益,我們(men) 看好未來發展。”她同時建議,從(cong) 內(nei) 地“走出去”的企業(ye) 應找到了解當地製度的平台幫助自己處理業(ye) 務,保護自身權益。
“廣州開發區將從(cong) 知識產(chan) 權服務融通、金融創新和人才培養(yang) 等推進粵港澳知識產(chan) 權交流合作,實現三地知識產(chan) 權優(you) 勢互補。歡迎香港知識產(chan) 權人才到此創業(ye) ,共同推動知識產(chan) 權的成果轉化運用工作。”廣州開發區知識產(chan) 權局局長鍾梓堅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