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投資應兼顧安全和增值
一方麵,安全是第一要務,應堅持審慎、穩健投資運營,健全風險管理體(ti) 係和內(nei) 部控製體(ti) 係,將風險管理貫穿投資運營的全過程,切實維護基金安全。另一方麵,要通過有效的投資運營,實現基金保值增值,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財富儲(chu) 備。
近日,一項針對規模近3萬(wan) 億(yi) 元的全國社會(hui) 保障基金的投資監管新規,公開向社會(hui) 征求意見,引起市場廣泛關(guan) 注。拓寬投資範圍、下調管理費率和托管費率上限、境內(nei) 和境外投資全口徑納入監管比例等規定,必將對社保基金投資運營和資本市場產(chan) 生重要影響。
全國社會(hui) 保障基金成立於(yu) 2000年8月,由中央財政預算撥款、國有資本劃轉、基金投資收益和以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構成。作為(wei) 國家社會(hui) 保障儲(chu) 備基金,全國社會(hui) 保障基金用於(yu) 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的養(yang) 老保險等社會(hui) 保障支出的補充、調劑,也就是著眼於(yu) “未雨綢繆”,擔負著應對人口老齡化時期社會(hui) 保障的任務。此次,財政部就《全國社會(hui) 保障基金境內(nei) 投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有利於(yu) 規範基金投資行為(wei) ,更好實現保值增值。
現實生活中,全國社會(hui) 保障基金(以下簡稱“全國社保基金”)經常和“社會(hui) 保險基金”混為(wei) 一談。實際上,兩(liang) 者不是一回事。社會(hui) 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和個(ge) 人繳費構成,用於(yu) 公民養(yang) 老、醫療、工傷(shang) 、失業(ye) 、生育等各項社會(hui) 保險待遇的當期發放。二者都用於(yu) 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但資金來源、具體(ti) 用途、運營方式等各不相同,有人把前者稱為(wei) “養(yang) 命錢”、後者稱為(wei) “保命錢”,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二者的區別。
自成立以來,全國社保基金規模不斷增長、投資能力不斷增強、資產(chan) 配置廣度深度不斷提升,年均投資收益率達7.66%。最新發布的年報顯示,2022年末社保基金資產(chan) 總額超2.8萬(wan) 億(yi) 元。從(cong) 設立時的200億(yi) 元發展到如今的近3萬(wan) 億(yi) 元,社保基金在我國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中的“壓艙石”作用越來越凸顯,應對老齡化更有底氣。
全國社保基金自成立以來的年均收益率頗高,但是2022年投資出現負收益,收益率為(wei) -5.07%。在國內(nei) 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金融市場波動影響下,主要機構投資者普遍為(wei) 負收益。與(yu) 挪威政府全球養(yang) 老基金、瑞典國民養(yang) 老基金、韓國國民年金基金、淡馬錫等國際主要機構投資者相比,全國社保基金表現仍相對較好。盡管如此,“負收益”問題顯示全國社保基金高收益並非可以輕易獲得,基金安全與(yu) 保值增值均不容忽視。
作為(wei) 百姓的“養(yang) 命錢”,全國社保基金應堅持安全性、收益性和長期性原則,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保值增值。一方麵,安全是第一要務,應堅持審慎、穩健投資運營,健全風險管理體(ti) 係和內(nei) 部控製體(ti) 係,將風險管理貫穿投資運營的全過程,切實維護基金安全。
另一方麵,要通過有效的投資運營,實現基金保值增值,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財富儲(chu) 備。全國社保基金應堅持價(jia) 值投資、長期投資、分散投資、穩健投資的原則,優(you) 化投資組合結構,不斷提高投資效率和收益水平。
此次出台的辦法結合金融市場發展變化,增加和調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範圍,包括公司債(zhai) 、非金融企業(ye) 債(zhai) 務融資工具、養(yang) 老金產(chan) 品等。同時,適當增加套期保值工具,具體(ti) 包括股指期貨、國債(zhai) 期貨、股指期權等。股票類、股權類資產(chan) 最大投資比例分別可達40%和30%,進一步提高了社保基金投資靈活度,既支持資本市場和實體(ti) 經濟發展,活躍資本市場,又增加基金投資收益機會(hui) 。此外,適度下調管理費率、托管費率上限,有利於(yu) 降低基金投資成本,提高收益率。
當前,外部環境複雜嚴(yan) 峻,國內(nei) 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全球金融市場波動較大,社保基金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保值增值仍麵臨(lin) 不少風險挑戰。隻有規範投資行為(wei) 、提升投資運行和風險防控能力,社保基金才能做大做強,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實施、助力資本市場發展,實現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