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浙江:青年宣講員為何能在鄉村找到“用武之地”?

發布時間:2023-12-11 16: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金華12月10日電 (記者 張斌)越來越多青年人把目光放在了鄉(xiang) 村。

  出生自新疆的浙江大學本科生鄧惠文是一名浙江省“00後talker”宣講員。12月9日至10日,她從(cong) 杭州來到浙江金華的山區縣磐安,參與(yu) 主題為(wei) “年輕人如何在鄉(xiang) 村找到‘用武之地’”的一場蹲點式宣講活動。

  活動期間,她第一次聽說婺州南孔的故事。

  磐安縣盤峰鄉(xiang) 櫸溪村是孔氏婺州南宗所在地。南宋建炎三年,孔子第47代孫孔若鈞攜子孔端躬等逃難路過並寓居於(yu) 此,繁衍生息、耕讀傳(chuan) 家。八百多年過去,婺州南孔成為(wei) 磐安乃至金華的一張文化金名片。

  蹲點式宣講活動中,鄧惠文所在的小組深入櫸溪村,圍繞活動主題展開挖掘。讓她印象最深的,是村裏一位因婺州南孔來此定居並開展研學教育的“新鄉(xiang) 人”。“過去我在新聞中看到紮根鄉(xiang) 村、改變鄉(xiang) 村的人物。這次我真實接觸了這樣的人,並且看到他為(wei) 文化傳(chuan) 承付出的努力和收獲的成效。”

  10日舉(ju) 行的匯報宣講中,鄧惠文和其他組員一起用“劇本殺”的形式,設計櫸溪村孔氏南宗家廟“消失的文物”為(wei) 懸念,用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和“原鄉(xiang) 人、新鄉(xiang) 人、返鄉(xiang) 人”等角色展開敘事,介紹一代代櫸溪人守護婺州南孔文化的經曆。

  “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不要讓一個(ge) ‘人的村莊’變成‘一個(ge) 人’的村莊。”宣講最後一幕,宣講員如是述說。

  作為(wei) 這一組的導師,浙江省宣講名師梁龍長期探索用脫口秀方式開展理論宣講。在他看來,蹲點式宣講不是“閉門造車”,更像是“開車”。“我們(men) 在蹲點過程中會(hui) 遇到了很多人‘加油’,蹲點的地方就像是‘加油站’,這樣我們(men) 的車才能跑得更遠,讓宣講更有魅力,觸達更多受眾(zhong) 。”

  梁龍認為(wei) ,蹲點式宣講不僅(jin) 是對理論宣講工作的創新,更是對青年宣講員成長的一次助力。“學校、辦公室的青年人可以改變‘管中窺豹’認識中國的方式,‘掀開簾子’看到更廣的世界。這對各專(zhuan) 業(ye) 、各行業(ye) 的宣講員在未來發展、宣講都很有幫助。”

  事實上,上大學後,鄧惠文經常參與(yu) 演講和宣講活動。入選浙江省“00後talker”宣講員後,她多次走出校園來到浙江衢州、金華等地鄉(xiang) 村,通過蹲點挖掘積累宣講素材。她認為(wei) ,這一經曆,令有誌於(yu) 從(cong) 事公共事業(ye) 的自己對中國的理解更加真切了。

  磐安縣委宣傳(chuan) 部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網記者,這次活動邀請“浙大青馬”“紅·傳(chuan) 青年”“婺江潮聲”等5支宣講隊伍和浙江省級宣講名師、網絡博主等數十名青年參與(yu) ,設置“村情三問”“村遊三薦”“村播三連”“村課三講”四大主題實踐,同時還通過直播帶貨、短視頻拍攝等賦能山區縣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可謂是一次“特種兵、急行軍(jun) ”的蹲點式宣講活動。

  10日淩晨,中新網記者就在活動駐地酒店會(hui) 議室看到三小組成員仍在激烈討論宣講內(nei) 容,“消化”蹲點鄉(xiang) 村、走訪基層的收獲。

  “在主題教育背景下,蹲點宣講活動安排相對緊湊,被大家稱為(wei) ‘特種兵式宣講’。雖然更辛苦,但這樣的經曆對青年人來說也更難忘,也更容易激發新時代青年的活力和靈感。”在磐安掛職的浙江省委宣傳(chuan) 部幹部王人駿說。

  “青年是最富有活力和創造性的社會(hui) 群體(ti) ,而鄉(xiang) 村具有廣闊的創新空間和發展平台。”磐安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李威良表示,期待吸引更多新時代優(you) 秀青年和鄉(xiang) 村來一場“雙向奔赴”。

  據了解,今年4月,磐安“向上青年”和浙大青馬學子共同舉(ju) 辦了“八八戰略”在身邊——“青馬向上”研學營活動,首創蹲點式宣講模式。

  此後,不僅(jin) “鄉(xiang) 村開學第一課”“青馬向上,無量景東(dong) ——磐景宣講走親(qin) ”等係列活動陸續在磐安舉(ju) 辦,浙江越來越多青年宣講員走出校園、辦公室,前往基層村社、企業(ye) 等,踐行推廣蹲點式宣講。

  當日,浙江傳(chuan) 媒學院黨(dang) 委委員、宣傳(chuan) 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孫保勝對中新網記者說,走進鄉(xiang) 村的青年宣講員等青年人在走進鄉(xiang) 村尋找“用武之地”過程中,要注重鄉(xiang) 村的底蘊、底氣、底色,借好人力、物力、財力,用好原鄉(xiang) 人、新鄉(xiang) 人、返鄉(xiang) 人,以此實現個(ge) 人成長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統一。

  在中新網記者觀察看來,青年宣講員能在鄉(xiang) 村找到“用武之地”,其本質就在於(yu) 把握了“國之大者”,將黨(dang) 的理論“講在祖國大地上”。

  年輕人如何在鄉(xiang) 村找到“用武之地”?其答案即在於(yu) 此。(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