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社會(hui) 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yi) ,基層治理是社會(hui) 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要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精神,積極推進社會(hui) 建設,不斷提高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
馬克思、恩格斯圍繞社會(hui) 建設作出了一係列論述。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社會(hui) 聯係,所以人在積極實現自己本質的過程中創造、生產(chan) 人的社會(hui) 聯係、社會(hui) 本質”。馬克思、恩格斯設想,在未來社會(hui) 中,“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按照馬克思主義(yi) 的觀點,人的本質是人的自然屬性與(yu) 社會(hui) 屬性的統一,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hui) 關(guan) 係的總和,社會(hui) 就是人與(yu) 人交往不斷累積的產(chan) 物。在此基礎上進行社會(hui) 建設、加強基層治理,就是要加強人與(yu) 人之間的團結協作,切實將“每個(ge) 人的自由發展”作為(wei) “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對於(yu) 我們(men) 加強社會(hui) 建設、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yi) 。
我國傳(chuan) 統文化中的一些思想理念對於(yu) 當前加強社會(hui) 建設、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也具有重要啟示意義(yi) 。比如,仁愛精神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內(nei) 容。《論語》中講:“泛愛眾(zhong) 而親(qin) 仁。”《莊子》中說:“愛人利物之謂仁。”仁愛所及不僅(jin) 包括人與(yu) 人之間的關(guan) 係,也包括人與(yu) 社會(hui) 的關(guan) 係,以至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講仁愛,要求愛護生命、愛護人民,在人與(yu) 人之間培育一種親(qin) 近而有原則、自由而有法度的關(guan) 係。這些思想理念為(wei) 我們(men) 加強社會(hui) 建設、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更好處理經濟發展與(yu) 社會(hui) 進步之間的關(guan) 係提供了開闊視野和深厚文化基礎。
當前,我們(men) 已經踏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新征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應當而且能夠實現活而不亂(luan) 、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衡。”活躍有序、健康向上的社會(hui) 交往,是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hui) 公正、生態良好的重要前提和生動表現。這離不開全麵提升社會(hui) 建設水平,也離不開基層治理現代化。我們(men) 要把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社會(hui) 建設的思想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對新征程上加強社會(hui) 建設、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進行深入研究,為(wei) 正確處理活力與(yu) 秩序的關(guan) 係提供學理支撐,可在以下方麵著力。
隨著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轉化,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須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不隻是一個(ge) 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方方麵麵的總要求。良好的社會(hui) 秩序能夠激發社會(hui) 發展活力,助力高質量發展。社會(hui) 充滿生機活力能夠鞏固活躍有序的社會(hui) 局麵,為(wei) 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要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社會(hui) 建設,持續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wei) 此,要加強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規模、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領域的研究,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一個(ge) 民族、一個(ge) 家庭、一個(ge) 人都不能少。要格外關(guan) 注、格外關(guan) 愛、格外關(guan) 心困難群眾(zhong) ,關(guan) 心他們(men) 的疾苦,千方百計幫助他們(men) 排憂解難。同時,麵對我國發展麵臨(lin) 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要把社會(hui) 中的各個(ge) 職業(ye) 、各個(ge) 群體(ti) 、各個(ge) 階層更好地整合起來,努力實現活而不亂(luan) 、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衡,激發全社會(hui) 創新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此,需要圍繞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發展能力、暢通向上流動通道、拓寬多樣有序的民主參與(yu) 渠道等加強研究,把全體(ti) 人民的力量擰成一股繩。
鼓勵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社會(hui) 建設和基層治理,形成人人參與(yu) 、人人享有的發展環境,能夠把蘊藏在廣大人民群眾(zhong) 之中的創新活力激發出來,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生動局麵。對於(yu) 個(ge) 人來說,加強社會(hui) 參與(yu) 能夠豐(feng) 富社會(hui) 生活,充實個(ge) 人的社會(hui) 本質;可以增進對不同群體(ti) 、不同角色等的了解,增進與(yu) 他人合作的意願和能力;可以促進相互學習(xi) ,鍛煉意誌、培養(yang) 能力、完善人格。為(wei) 此,可圍繞促進社會(hui) 參與(yu) 、激發社會(hui) 活力等加強研究,讓每一個(ge) 社會(hui) 成員都成為(wei) 能動的、活躍的主體(ti) ,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和社會(hui) 全麵進步。
(作者為(wei)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11日 09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