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時代,我們該用什麽方式去教育孩子?
在這個(ge) 快速發展的時代,科技不僅(jin) 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便利、創造了機會(hui) ,也改變著我們(men) 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科技與(yu) 教育的結合,打開了一個(ge) 全新的教育時代。人們(men) 常說,教育要從(cong) 娃娃抓起。在數字化、信息化的浪潮中,家長又要用一種什麽(me) 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科學教育被日漸重視
近些年,教育部對科學教育非常重視,陸續幾年出台和修訂關(guan) 於(yu) 科學教育的新政策,推動教育體(ti) 製的創新和科學素養(yang) 水平的提升。
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係統部署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高質量發展;2021年,發布《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標準》,加強學科融合、實踐能力培養(yang) ;2020年,發布《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修訂版)》,強化信息技術與(yu) 現代科學的融合;2018年,印發《全日製義(yi) 務教育基礎課程方案(實驗)》,將STEM教育(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納入全日製義(yi) 務教育課程。
除了國內(nei) 政策的推動,國際上對中國科學教育發展也非常支持。11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2屆大會(hui) 通過了在上海設立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的決(jue) 議。這是教科文組織一類中心首次落戶中國,也是歐美以外的首個(ge) 全球性一類機構。
可以說,這是肯定中國近些年開展STEM教育取得的進展與(yu) 成績。未來,中國科學教育的發展前景廣闊。
實操課程在科學教育中應用廣泛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和“雙減”政策的引導下,人們(men) 逐漸意識到,實操在科學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有句古話叫“實踐出真知”。在腦科學理論中,實操是能活躍大腦的重要方式,豐(feng) 富的大腦網絡可以幫助人們(men) 用更好的方式解決(jue) 問題。”世界知名神經科學領域科學家、人工智能領域專(zhuan) 家、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愛德華·莫澤如是說。實操課程能夠將抽象的科學理論轉化為(wei) 具體(ti) 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更加廣泛地應用在各項領域。
在編程教育中,實操課程的應用涵蓋了不同科學學科和領域,包括化學、物理、生物等各個(ge) 實驗室環境中的實驗,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科學模擬等等。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尚俊傑認為(wei) ,實操課程在編程中的應用更加廣泛,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價(jia) 值和應用價(jia) 值。
青少年通過實操課程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實際應用中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在編程語言時,可以通過實操課程來幫助青少年掌握語言的基本語法和特性;在教授數據結構和算法時,可以通過實操課程來幫助青少年理解數據結構的實際應用和算法的優(you) 化方法;在教授項目開發時,可以通過實操課程來幫助學生掌握項目開發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編程知識,同時也可以培養(yang) 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xi) 編程的興(xing) 趣和熱情。
科學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那麽(me) 該如何激發呢?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談到:“科學教育不一定要有高大上的實驗環境,或者有先進的科學博物館,要從(cong) 根本上結合當地的情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軌,讓課程生活化。”
在好奇心與(yu) 興(xing) 趣的驅使下,越是貼近青少年實際生活、緊扣個(ge) 人經曆的實操課程內(nei) 容,越能激發他們(men) 濃厚的興(xing) 趣和探索欲。
曾在全球頂尖學府進修教育、現任核桃編程創始人兼 CEO 曾鵬軒分享了他在美國進修時一段實踐經曆。
“我的導師雅思密卡法爾教授,是圖形化編程的奠基人之一。當初為(wei) 了讓我們(men) 感受到編程的價(jia) 值,他特地選了一個(ge) 當地環境和教學基礎比較差的社區學校去教編程。
在那裏,導師采用了一種非傳(chuan) 統的教學方式,不是直接傳(chuan) 授知識,而是鼓勵學生通過Scratch進行實操。當時我感到困惑,為(wei) 什麽(me) 不直接教授學生編程的基本理念和語言,而是讓學生自行探索?”
帶著這絲(si) 疑惑,曾鵬軒和這些孩子度過了一個(ge) 學期。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實踐工作結束時,許多原本厭學、缺乏學習(xi) 主動性的學生,通過這種實踐方式完成了非常好的作品。其中,一組學生製作了一個(ge) 複雜的炮台遊戲,涉及到許多數學和物理知識。他們(men) 不僅(jin) 自學了這些知識,還將其運用到項目課程中。
“這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很多原本完全沒有自驅力的孩子,他們(men) 在換了一個(ge) 教育方式後,變得完全不同了。”曾鵬軒感歎道。
正是帶著這份啟發,曾鵬軒創辦了核桃編程,通過編程實操,讓青少年對科學充滿好奇心、擁有無限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並於(yu) 近日正式發布“核桃編程實操教學產(chan) 品1.0”,開啟了“實操型編程學習(xi) ”的新時代。
數字化發展帶來教育變革
數字化技術優(you) 化了教學環境,為(wei) 教育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也麵臨(lin) 著挑戰和機遇性變革。
傳(chuan) 統的應試教學,學生多數是被動地接收知識,缺乏了解和思考的機會(hui) ,這種教學理念不再適應當下的教育背景。未來,在科技的影響下,科學教育在變革中扮演著關(guan) 鍵的角色,通過不斷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實驗和探究性學習(xi) ,為(wei) 他們(men) 提供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hui) 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育方法不僅(jin) 是專(zhuan) 業(ye) 技能和知識的傳(chuan) 遞,更是激發學生跨學科思維、培養(yang) 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為(wei) 未來進入社會(hui) 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