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想收獲口碑、票房離不開本土化創新
今年有11部翻拍片上映數量創近年紀錄新京報專(zhuan) 訪相關(guan) 導演編劇談如何進行改編
翻拍想收獲口碑、票房離不開本土化創新
截至12月12日發稿前,2023年上映的國產(chan) 影片中,有11部翻拍片,為(wei) 近5年數量最多的一次。正在上映的《瞞天過海》,翻拍自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不久前上映的《二手傑作》翻拍自美國電影《世界上最偉(wei) 大的父親(qin) 》,《拯救嫌疑人》翻拍自韓國電影《七天》。暑期檔電影中,《消失的她》翻拍自1990年的一部片子《為(wei) 單身漢設下的陷阱》,《好像也沒那麽(me) 熱血沸騰》翻拍自西班牙的《籃球冠軍(jun) 》……
隨後還將陸續有翻拍片上映,比如翻拍自韓國電影《秘密動物園》的《動物園裏有什麽(me) ?》,惠英紅、劉浩存主演的《燦爛的她》翻拍自韓國電影《季春奶奶》,11月份剛剛宣布殺青的電影《極限逃生》,原版則是2019年的一部韓國同名電影。日本口碑佳作《花束般的戀愛》不久前也官宣要翻拍中國版,網友還根據“北上廣”等不同城市的地方設定,為(wei) 中國版故事做趣味創作。
為(wei) 什麽(me) 電影市場熱衷於(yu) 翻拍,有的翻拍作品為(wei) 何會(hui) 取得成功,有的卻會(hui) 水土不服?翻拍如何進行本土化?帶著這些問題,新京報先後采訪了影片《二手傑作》導演王子昭和《忠犬八公》的導演徐昂,以及曾參與(yu) 翻拍作品改編的編劇。在他們(men) 看來,市場允許翻拍,但要做好本土化,要有足夠的創新。
近年翻拍片半數鍾愛韓國電影
新京報整理了近4年,國產(chan) 電影的翻拍情況,2023年有11部翻拍片上映,創下近5年數量之最。今年暑期檔上映的電影《消失的她》以35.23億(yi) 票房,成為(wei) 內(nei) 地影史翻拍片最高票房紀錄保持者。
據不完全統計,近4年上映的24部翻拍片中,有10部翻拍自韓國影視作品,占比將近一半。為(wei) 什麽(me) 國產(chan) 電影翻拍特別鍾愛韓國電影?曾參與(yu) 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2017年內(nei) 地上映,根據日本作家東(dong) 野圭吾同名小說改編)的編劇王潮說,韓國電影類型化比較成熟,同屬東(dong) 方文化背景,故事內(nei) 核國人比較容易理解共情。
比如,翻拍自韓國電影《擔保》的《無價(jia) 之寶》,講述主人公在追討欠款時,不得不暫時照看欠債(zhai) 人的女兒(er) ,兩(liang) 個(ge) 沒有血緣關(guan) 係的人在相處中逐漸產(chan) 生感情,用一種喜劇的方式呈現了一個(ge) 溫情故事;不久前上映的電影《拯救嫌疑人》翻拍自韓國電影《七天》,用犯罪嫌疑的類型片模式,講述了一個(ge) 令人心痛的親(qin) 情故事。兩(liang) 部影片都是以親(qin) 情、家庭為(wei) 故事內(nei) 核,在文化背景上更能打動觀眾(zhong) ,引發情感共鳴。
今年11部上映的翻拍作品中,翻拍韓國的隻有3部,占比有所下降,呈現出更多元化趨勢。《好像也沒那麽(me) 熱血沸騰》翻拍自西班牙電影《籃球冠軍(jun) 》;《超能一家人》翻拍自俄羅斯的《超能力家族》;《二手傑作》翻拍自美國的《世界上最偉(wei) 大的父親(qin) 》。
一種相對穩妥的市場行為(wei)
為(wei) 何每年都有很多翻拍片上映?在王潮看來,翻拍作品遍地更多是一種市場行為(wei) ,在市場不明、投資回報不清的前景下,投資方相對更傾(qing) 向於(yu) 選擇比較穩妥的項目,畢竟有原版,能夠看到故事呈現出來的具體(ti) 樣貌,有票房數據,也好做參考,對製作周期也會(hui) 比較好判斷。
今年國慶檔電影《好像也沒那麽(me) 熱血沸騰》的原版《籃球冠軍(jun) 》,包含了喜劇、運動、勵誌等類型元素,是2018年西班牙本土票房冠軍(jun) ,在市場上已經得到了驗證;正在上映的《瞞天過海》,翻拍自2016年上映的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後者豆瓣評分高達8.8分,位居豆瓣電影Top250排行榜第70位,該片先後被翻拍成韓國版《自白》、意大利版《死無對證》、印度版《複仇》等不同版本,已經證明該片是一個(ge) 成熟的IP;而《忠犬八公》的原版《忠犬八公物語》也是觀眾(zhong) 熟悉的IP,也被翻拍成多種國家版本。
今年還有兩(liang) 部國產(chan) 電視劇《愛很美味》和《一閃一閃亮星星》,被翻拍成同名電影,前者在劇集階段積攢了很好的口碑,豆瓣評分8.1分,遺憾的是最終沒有轉化成票房,市場反饋不太理想,隻拿到1455萬(wan) 票房。而後者在劇集階段積累了龐大的粉絲(si) 群體(ti) ,同名電影還未上映(12月30日跨年檔上映),預售票房已經達到2.2億(yi) 。
由邱澤和許瑋甯主演、翻拍自韓國同名電影的《當男人戀愛時》2021年在內(nei) 地上映,拿下2.64億(yi) 票房。同年,由包貝爾主演的網絡電影《東(dong) 北戀哥》,又對韓版進行了一次翻拍,拿下16個(ge) 愛奇藝網絡電影熱搜榜日冠。
翻拍其實對應的是原創,從(cong) 編劇角度講,原創和翻拍在創作上難度區別不大,但原創對編劇的興(xing) 奮度會(hui) 更高。張藝謀導演近幾年創作力十分旺盛,已經上映的《一秒鍾》《懸崖之上》《狙擊手》《滿江紅》《堅如磐石》,到已經殺青的《第二十條》,基本都是原創故事。而在他創作中期的《三槍拍案驚奇》則直接翻拍自科恩兄弟的《血迷宮》。
國外也會(hui) 從(cong) 中國電影購入版權
一提到翻拍,大部分觀眾(zhong) 心裏會(hui) 天然排斥,一些翻拍作品的平庸口碑逐漸消耗了觀眾(zhong) 的信任。
王潮覺得,一方麵觀眾(zhong) 對於(yu) 原版往往有記憶濾鏡,難免先入為(wei) 主,同時翻拍想要在口碑上進行超越,一定要在原版內(nei) 容上進行“合適的”改編或創新,這並不比原創容易。或許,也正是擔心觀眾(zhong) 對於(yu) 翻拍一直心存芥蒂,很多片方在宣發過程中鮮少主動提及翻拍,海報和其他物料中也基本不會(hui) 露出翻拍信息,隻有在影片放映結束後,滾動字幕快跑完時,才以很小的字體(ti) 標注“本片翻拍自XXX”,但絕大部分觀眾(zhong) 等不到片尾字幕就離場了。
在王潮看來,是否強調翻拍這個(ge) 概念和電影的宣傳(chuan) 策略相關(guan) ,每部電影的宣傳(chuan) 策略是不同的。至於(yu) 觀眾(zhong) 對於(yu) 翻拍的排斥問題,可能是部分翻拍電影最終成片效果沒有達到觀眾(zhong) 預期,讓翻拍片在觀眾(zhong) 心中有了一定程度的“不好印象”。但這與(yu) 是不是翻拍電影無關(guan) ,隻和電影的品質有關(guan) 。
翻拍不是否定一部電影的理由,作品的質量也不能以翻拍來定論。
每個(ge) 國家的電影市場都有翻拍現象,隻要是好的故事,都是創作者爭(zheng) 搶的“香餑餑”。意大利原版的《完美陌生人》,目前已經被西班牙、黎巴嫩、德國、希臘、法國、俄羅斯、美國、中國、韓國、日本等至少十幾個(ge) 國家翻拍,質量參差。
不僅(jin) 僅(jin) 國產(chan) 電影翻拍海外作品,國外電影公司也從(cong) 國內(nei) 買(mai) 了不少翻拍版權。遠的有馬丁·斯科塞斯翻拍中國香港的《無間道》,拍成了《無間道風雲(yun) 》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等多項大獎。即便有著極其成熟的工業(ye) 製作體(ti) 係,好萊塢仍然每年從(cong) 海外尋找好的劇本項目。幾個(ge) 月前,索尼影業(ye) 拿下《你好,李煥英》的翻拍權,宣布把這部2021年國產(chan) 喜劇片拍成一部英語版,並邀請導演賈玲擔任翻拍版的監製。
今年,有一部翻拍自國產(chan) 電影《七月與(yu) 安生》的韓國電影《再見,我的靈魂伴侶(lv) 》在韓國本土上映,兩(liang) 部影片豆瓣分數和口碑都屬上乘,而翻拍自國產(chan) 影片《風聲》的韓國電影《幽靈》卻將原作的豆瓣評分8.4“抄”成4.7。今年東(dong) 京國際電影節上放映的日本電影《黃金少年》,翻拍自國產(chan) 高分網劇《隱秘的角落》,將前者的“人格黑化”處理成很日式的“天才魔鬼大對決(jue) ”。
看到我們(men) 的好故事被不同國家用不同風格拍出來也是一種奇妙的文化轉譯與(yu) 互通,期待以後有更多國產(chan) 劇本能走出國門。
觀眾(zhong) 愛看的翻拍是“改造”而不是“裝修”
在王潮看來,好的翻拍,對觀眾(zhong) 來講首先要是部好電影,其次才是部翻拍電影。在選擇翻拍一部電影前,創作者首先要弄明白為(wei) 什麽(me) 要翻拍它,它吸引我們(men) 的到底是哪個(ge) 點,是它的故事內(nei) 核、人物關(guan) 係,還是偏形式感的東(dong) 西等。“一部電影值得被翻拍一定會(hui) 有一個(ge) 錨點,先抓住這個(ge) 錨點,再進行構建。重要就是做好本土化,包括能讓國人理解的故事背景、人物性格、情節設置”。電影市場允許翻拍,但應該要有足夠的創新。翻拍不等於(yu) 對原作幾乎原封不動的“照抄”。畫家齊白石先生曾對自己的學生說過一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放在電影翻拍中同樣適用。
今年暑期檔影片《超能一家人》便是沒有做好本土化改編的一個(ge) 例子。影片翻拍自俄羅斯電影《超能力家庭》,故事背景仍然設定在俄羅斯,幾乎沒有進行本土化特色處理,所以很難讓國內(nei) 的觀眾(zhong) 產(chan) 生共情。
影片《二手傑作》於(yu) 今年10月27日上映,導演王子昭與(yu) 新京報記者聊創作時,他並不回避影片是改編自美國電影《世界上最偉(wei) 大的父親(qin) 》(2009年上映,講述一位父親(qin) 為(wei) 意外死去兒(er) 子寫(xie) 日記的故事)。他回憶大約在2009年,正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紀錄片方向就讀時看到此片後,其的獨到創意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很多元素和內(nei) 容是在別的電影中見不到的,那時候我還在念大學,但總對這部電影念念不忘。”畢業(ye) 後,王子昭與(yu) 壞猴子電影廠牌簽約,他有一次和老板寧浩聊到想改編《世界上最偉(wei) 大的父親(qin) 》,“給他講了這部電影,他和我都認為(wei) 這部作品非常值得做成本地化的作品。”日後,對於(yu) 《二手傑作》的改編,在王子昭看來,改編一般有兩(liang) 種情況,一種是裝修,一種是改造,原著吸引他的在於(yu) 創意,“觀眾(zhong) 感受到的幽默、諷刺、好笑,那其實都是‘裝修’的活兒(er) ,而房子怎麽(me) 蓋才是最關(guan) 鍵的。寧浩導演說,你先不用跟我聊具體(ti) 的,咱哥倆(lia) 就先說你要怎麽(me) 蓋房子,你是什麽(me) 裝修風格,我從(cong) 你拍短片的時候就了解了。影片的氣象、氣質,那是裝修的活兒(er) 。對於(yu) 裝修,誰都有自己的審美和風格。但是,蓋房子可不是誰都能會(hui) 的。”《二手傑作》上映後,有評論稱影片“選取了一種更加具有當代性,更加有現實性的切入角度,並且在承載議題眾(zhong) 多的情況下,並沒有拚湊感雜亂(luan) 感,在內(nei) 地院線類型片中完成度算相當高的了。”
《忠犬八公》和《誤殺》是這5年內(nei) 國產(chan) 翻拍片口碑最好的兩(liang) 部作品,豆瓣都拿到了7.5分。兩(liang) 部影片之所以翻拍成功,就在於(yu) 尊重原作故事內(nei) 核的基礎上,又做了大量內(nei) 容上的創新和本土化處理。
執導《忠犬八公》的徐昂曾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坦言,這次要將之翻拍改編為(wei) 中國版的本意,絕對不是要與(yu) 之前的版本一較高下,也不會(hui) 因為(wei) 這些版本的成功而感到壓力,這次創作更多地是想呈現出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影片,同時和觀眾(zhong) 用心地探討“愛寵、離別、親(qin) 情”等話題。他將日本原版中的秋田犬改成了中華田園犬,“八公”的名字也改名為(wei) 中國觀眾(zhong) 更熟悉的麻將牌“八筒”。故事背景也設定在山城重慶,有各種鮮活接地氣的重慶元素,比如波瀾綿長的江景、長江索道、青石板梯坎、山城棒棒軍(jun) 、狗狗等候主人的地方,用跨江纜車車站取代了火車站,與(yu) 人物與(yu) 故事結合得十分自然。
導演徐昂另一部翻拍作品《十二公民》上映自2014年,豆瓣評分8.4,該片翻拍自1957年上映的美國影片《十二怒漢》,翻拍版也做了大量二次創作,將原版中的美國司法公正、種族歧視、階層差距等議題改為(wei) 空巢老人、代溝矛盾等更貼近中國觀眾(zhong) 生活的主題,也是一次比較成功的翻拍案例。
最近幾年,導演陳思誠以監製身份參與(yu) 的幾部翻拍片,《誤殺》《誤殺2》《消失的她》,都創造了不俗的票房成績,引起了不小的話題效應。陳思誠團隊每次麵對翻拍時,都是利用類型片外殼,借助社會(hui) 話題,講述一個(ge) 全新的故事,雖然口碑上有爭(zheng) 議,但至少沒有過分依賴原作,做到了在內(nei) 容上的創新。
電影翻拍這一話題不需要回避,最重要的是翻拍要做到創新,在充分考慮地域文化、價(jia) 值觀等語境下,對文本進行二度創作,講好反映中國社會(hui) 現實、激發中國人情感共鳴、符合民族審美習(xi) 慣的“中國故事”。
(注:本文探討的是電視劇、電影相同媒介之間的翻拍,小說、漫畫的改編不在本文討論範圍)新京報記者 滕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