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靜悄悄的幫助”很暖心(暖聞熱評)

發布時間:2023-12-14 10:51:00來源: 人民日報

  【關(guan) 鍵詞】愛心“暗號”

  【事件】在四川成都一家小吃店,告訴店員來份“牛肉麵不要牛肉”,囊中羞澀的人就可以免費用餐。類似的愛心“暗號”,出現在許多地方:陝西西安一家餃子館的“A套餐”、安徽合肥一家早餐店的“單人套餐”、浙江樂(le) 清一家麵館的“一碗麵套餐”……報出愛心“暗號”便可用餐,善行善舉(ju) 悄然完成,讓受助者心中暖意融融。

  【點評】

  人生之路漫漫,每個(ge) 人都可能在某個(ge) 時刻陷入困境。“施舍不倦,求善不厭”,這是刻在中華民族文化基因裏的美好品質。提供幫助時,注重維護受助者尊嚴(yan) 、保護其隱私,這樣的愛心善舉(ju) 更暖心。以尊重、平等的方式開展慈善救助,將讓更多人遇到困難時敢於(yu) 尋求幫助,擺脫困境後樂(le) 於(yu) 接力傳(chuan) 遞愛心,有助於(yu) 在社會(hui) 上形成友好互助的正向循環。

  身處困頓的人,需要的不僅(jin) 是具體(ti) 的幫助,也包括對其處境和心理需求的體(ti) 察。慈善法規定,“開展慈善服務,應當尊重受益人、誌願者的人格尊嚴(yan) ,不得侵害受益人、誌願者的隱私”。教育部等6部門出台的《關(guan) 於(yu) 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在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時“嚴(yan) 禁讓學生當眾(zhong) 訴苦、互相比困”,公示時“嚴(yan) 禁涉及學生個(ge) 人敏感信息及隱私”。讓受助者尋求幫助時不必讓渡個(ge) 人隱私,合理合法也合情,應該成為(wei) 一種社會(hui) 共識。

  多一些換位思考,多一分包容體(ti) 諒,顧及受助者尊嚴(yan) 和隱私的幫助,也更符合助人悅己的初衷。廣西社會(hui) 救助信息管理係統在公示低保、特困、臨(lin) 時救助人員等信息時,隱藏關(guan) 鍵個(ge) 人信息,兼顧公開透明與(yu) 隱私保護;河南洛陽市總工會(hui) 在助學活動中不再設置助學金集中發放儀(yi) 式、合影等環節,而是直接把款項打到受資助學生賬戶;南京理工大學根據飯卡消費記錄,為(wei) 每月在食堂吃飯超過60次、消費低於(yu) 一定額度的學生“點對點”充飯卡,“靜悄悄”地幫助貧困學子……這些做法受到點讚和歡迎,表明更多人希望在行善助人過程中做到將心比心、尊重他人。再細致一些、再貼心一些,除了把物質幫助送到受助者手上,也切實保護受助者的人格尊嚴(yan) 、把人文關(guan) 懷送到他們(men) 心上,這樣的慈善救助充滿了溫情。

  一個(ge) 個(ge) 愛心“暗號”成功對接,一次次幫助“無聲”抵達,我們(men) 期待更多慈善救助能與(yu) 受助人共情,在雪中送炭的同時,也撫慰人心、溫柔歲月。

  盧 濤

  盧 濤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