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肯、中蒙聯合考古項目取得重要成果
中新社鄭州12月13日電 (記者 韓章雲(yun) )考古國際交流合作是推動人文互通和文明互鑒的重要渠道。河南官方13日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通報稱,近年來,該省積極推動考古工作國際合作,不僅(jin) 讓河南文物“閃耀”40餘(yu) 國,還在中肯、中蒙聯合考古項目中取得重要成果。
河南是中國重要的考古大省。河南省文物局文物科技與(yu) 對外合作交流處處長王瑞琴當日在新聞發布會(hui) 上介紹,河南文物數量多、分布廣、品類全、價(jia) 值高,是開展文物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支撐。截至目前,河南文物已通過170多個(ge) 展覽在40多個(ge) 國家的120多個(ge) 城市登台亮相。
近年來,河南考古工作者走出國門,與(yu) 多個(ge) 國外機構聯合開展考古發掘與(yu) 研究。其中,“中肯舊石器聯合考古項目”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陽市考古研究院與(yu) 肯尼亞(ya) 國家博物館共同承擔。自2017年以來,中肯聯合考古隊在肯尼亞(ya) 吉門基石遺址和博高利亞(ya) 湖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與(yu) 發掘,調查發現45處舊石器點。
王瑞琴介紹,吉門基石遺址發掘麵積114平方米,發現3000餘(yu) 件石製品和動物化石,時代包含舊石器時代早、中、晚期。博高利亞(ya) 湖遺址發掘麵積140平方米,發現石核、石片、石葉、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手斧、手鎬等石製品以及動物化石5000餘(yu) 件,年代以舊石器時代中期為(wei) 主。
“特別是在今年的考古發掘中,新發現一處勒瓦婁哇技術製作石器的地點,初步判斷年代為(wei) 距今約40萬(wan) 年至20萬(wan) 年,此次發現為(wei) 研究勒瓦婁哇技術的起源與(yu) 傳(chuan) 播、特別是現代人類起源等重大科學問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線索。”王瑞琴介紹。
“中蒙聯合考古項目”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陽市考古研究院與(yu) 蒙古國烏(wu) 蘭(lan) 巴托大學共同承擔。自2017年開始,中蒙聯合考古隊主要發掘蒙古國後杭愛省高勒毛都2號墓地。截至目前,共發掘出土文物100餘(yu) 件,主要包括生活用品、車馬器和兵器。
“尤其是出土的一對鎏金銀龍呈現比較明顯的中原風格特點,為(wei) 研究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歐亞(ya) 草原遊牧文明與(yu) 東(dong) 亞(ya) 農(nong) 耕文明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王瑞琴介紹,目前該項目第二階段的考古工作正在進行中。(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