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複現古籍漕運麵貌 三艘銅船“起航”北京大運河博物館

發布時間:2023-12-14 15:0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12月13日電(鮑夢妮)船頭上翹,巨帆高揚,三艘如真船般大小的銅船“駛出”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明代海防巨著《籌海圖編》和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潞河督運圖》,再現中國古代漕運船麵貌。

  12月13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朱炳仁領銜製作的銅船作品在杭州臨(lin) 平舉(ju) 行晉京啟運儀(yi) 式。銅船將“駛進”新建的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dong) 館),與(yu) 6000件套上展文物一同於(yu) 2023年底正式亮相。

  中國古代靠船運輸糧食,從(cong) 未間斷,尤其元代,都城定於(yu) 大都(北京),糧食等“無不仰給於(yu) 江南”。千百年來,漕運船是大運河聯通南北的物質紐帶,促進了中國南北經濟、社會(hui) 和文化的交流。

  “三艘銅船的‘進京’,既展現大運河豐(feng) 富曆史文化遺產(chan) ,讓大家可以近距離感受大運河文化,也體(ti) 現京杭兩(liang) 地攜手共架文脈賡續的新橋梁,駛向未來的新航向。”身為(wei) 工匠與(yu) 非遺傳(chuan) 承人的朱炳仁表示,自己對文化遺產(chan) 的感情是刻在骨子裏的,如何將手藝文化留給大運河,留給曆史,留給後代,是其一直努力實踐的初心和使命。

  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之子朱軍(jun) 岷介紹,每艘銅船都選用了經典的古銅色製作,從(cong) 結構、尺度、設備等細節上複原。

  記者了解到,該銅船為(wei)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高級定製”,由中國船史研究會(hui) 副主任委員廖軍(jun) 令複原指導。三艘銅船功能不一,設計風格也各不相同。其中,最長的是能航行於(yu) 深海尖底的遮洋船,長達19米。其次為(wei) 漕舫船,船長15米,漕舫船大可載千石糧食,也搭乘客,較為(wei) 華麗(li) 。最短的為(wei) 漕運駁船,也有12米之長。

  實際上,這並非朱炳仁設計的第一件大運河銅雕藝術品。早在2007年,為(wei) 慶祝揚州舉(ju) 辦首屆世界運河名城市長論壇,朱炳仁受邀創作巨幅銅雕壁畫——《大運千秋》。壁畫中,以隋煬帝為(wei) 中心的龍舟與(yu) 漕運船隊栩栩如生,現立於(yu) 運河揚州段的東(dong) 關(guan) 古渡。(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