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文創的天花板到底在哪裏?

發布時間:2023-12-15 15:14:00來源: 央廣網

  新聞有觀點·行業(ye) 洞察丨文創的天花板到底在哪裏?

  央廣網北京12月15日消息(記者王嫻 楊昶)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道,新年將至,各大IP的文創日曆各出奇招,拚創意、卷做工、搏出圈,給足了大家驚喜。以新年日曆為(wei) 一個(ge) 窗口,我們(men) 不難窺見當今文創產(chan) 業(ye) 的火熱。從(cong) 帆布包、手賬本、鑰匙扣、書(shu) 簽等最基礎的產(chan) 品,到一些大型活動、爆款影音遊的衍生周邊,再到近年來爆火的係列博物館文創產(chan) 品……文創日漸成為(wei) 大家耳熟能詳的概念與(yu) 產(chan) 業(ye) 。

  然而,隨著文創的“天花板”不斷被抬高,伴隨火熱市場而來的,是行業(ye) 內(nei) 競爭(zheng) 的白熱化。在今天,文創怎樣才能出爆款?文創市場的高速發展如何可持續?麵對激烈競爭(zheng) ,各家文創企業(ye) 或單位將何去何從(cong)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特別策劃“行業(ye) 洞察”,本期聚焦文創產(chan) 業(ye) ,專(zhuan) 訪國內(nei) 知名文創企業(ye) 品牌總監王雅彤、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負責人崔又心。

  “爆款”=情緒價(jia) 值+文化內(nei) 涵+社交屬性……

  出“爆款”,這是許多文創人的心願。不過,“爆款”產(chan) 品樣式五花八門,文化內(nei) 涵也各不相同,真會(hui) 有普遍的、可參考的“爆款”指南嗎?

  王雅彤所在的企業(ye) 1998年成立,設計生產(chan) 過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吉祥物“冰墩墩”、2023年成都大運會(hui) 吉祥物“蓉寶”等大熱產(chan) 品。作為(wei) 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負責人,崔又心參與(yu) 了已爆火一年半有餘(yu) 的“綠馬”的開發,並正在將這一“爆款”係列延續下去。回顧成功經驗,她們(men) 不約而同地都提到了“爆款”需要具備的三個(ge) 特性:有情緒價(jia) 值,有文化內(nei) 涵,便於(yu) 社交擴散。

  王雅彤指出,“爆款”文創產(chan) 品要能滿足情緒價(jia) 值,還要便於(yu) 大家進行二次創作,通過產(chan) 品去傳(chuan) 遞一種情感、一種表達方式。以脫胎於(yu) 銅奔馬的“綠馬”文創為(wei) 例,崔又心總結,首先,“綠馬”的外形讓人們(men) 拿到它的時候能輕鬆地哈哈大笑,用簡單和純真治愈人們(men) 的情緒;其次,銅奔馬作為(wei) 中國旅遊的標誌,以及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內(nei) 涵,因此有著良好的傳(chuan) 播基礎;最後,“綠馬”有較強的社交屬性,它的治愈、詼諧、接地氣、醜(chou) 萌,都使它能在年輕人的社交網絡中裂變式傳(chuan) 播,最開始“綠馬”爆火就是源於(yu) “素人”的一個(ge) 遊覽視頻。

  當然,這一“爆款”公式並非萬(wan) 能,“爆款”文創往往還要具有實用性、趣味性等,沒有原型的文創也要從(cong) 零打造自己的故事,而且正如崔又心所說:“爆款是可遇不可求的。”甘肅省博物館從(cong) 2015年開始就一直在做文創產(chan) 品,在“綠馬”前,團隊用近八年時間設計開發的1000多件文創產(chan) 品都沒能爆火。“我們(men) 想不想做下一個(ge) 爆款?我們(men) 一定想,但我們(men) 就還是安安心心做產(chan) 品,把每一件產(chan) 品都做好,讓它有自己發光的能力,我覺得這才是我們(men) 的本質所在。”崔又心的這番表達,或許道出了爆款的深層來源。

  好文創=創意設計+供應鏈支撐+持續性輸出

  文創離不開好的創意,但將一個(ge) 好的創意真正落地的長期過程也很關(guan) 鍵。在創意設計以外,背後的產(chan) 業(ye) 鏈條又是怎樣的呢?

  年底與(yu) 消費者見麵的新年文創,經曆前期頭腦風暴想創意、用設計表達想法後,往往需要多版打樣、反複修改、最終確定樣式,不僅(jin) 要具備可靠的供應鏈,還要給工廠預留生產(chan) 的工期等等,所以文創企業(ye) 一般會(hui) 提前兩(liang) 到三個(ge) 月就開始籌備。“把設計師畫出來的圖變成實物的過程是有一定困難的,需要反複調整,這是消費者們(men) 看不到的,但其實往往這個(ge) 環節是最消耗時間和精力的。”崔又心強調。此外,如王雅彤所說,火爆的產(chan) 品還需要企業(ye) 不斷下功夫輸出IP內(nei) 容,引發大家的共鳴或“二創”,“把這個(ge) 完整的鏈條串在一起,可能才是打造‘爆款’的核心能力。”

  崔又心還詳細解釋了“創意設計”這一環節。她說,僅(jin) 就“絨化博物館”這一計劃的名字,團隊就不知道吵了多少次架。“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ge) 蠻有意思的過程,大家都在表達觀點,之後落地,然後又推翻重來,在這一次一次的構建中,你才能夠把大腦中的數據庫越擴越大。要用一個(ge) 開闊的思路來做產(chan) 品,引導大家用一個(ge) 更加包容的角度來看這個(ge) 東(dong) 西……我覺得這也得益於(yu) 我們(men) 團隊的多次爭(zheng) 吵。”崔又心對於(yu) 反複打磨的結果還是滿意的。

  從(cong) 文創1.0到N.0:文化打底,良性競爭(zheng)

  2022年,中國文化創意行業(ye) 投融資金額為(wei) 7.96億(yi) 人民幣,文化創意設計服務企業(ye) 營收為(wei) 19486億(yi) 元,文創行業(ye) 已然成為(wei) 萬(wan) 億(yi) 級別市場。王雅彤指出:“2000年之後,文化產(chan) 業(ye) 開始在國內(nei) 發展,後麵引入了創意產(chan) 業(ye) 形成了文創產(chan) 業(ye) 。隨著更多的企業(ye) 不斷進來,有更多新的產(chan) 品出來,(行業(ye) )才慢慢形成了現在的格局。”

  崔又心這樣理解文創行業(ye) 的曆史更迭:文創1.0時代是把文創等同於(yu) 仿製工藝品,2.0時代是將IP簡單地複製粘貼到筆記本、馬克杯、紙膠帶等商品上,到2016年左右,文創3.0時代開始倡導實用性,4.0時代出現了以河南博物院文物盲盒為(wei) 代表的互動性文創,而在如今的5.0時代,以“綠馬”為(wei) 代表的文創開始重視社交屬性……未來還會(hui) 有6.0、7.0等文創版本。

  隨著市場的高速發展,行業(ye) 內(nei) 部似乎已經越來越“卷”,從(cong) 業(ye) 者間競爭(zheng) 趨於(yu) 白熱化。對於(yu) 這一現狀,崔又心持積極態度,認為(wei) 大家都是用創意傳(chuan) 達共通的文化,用不同的產(chan) 品講述相同的故事,彼此間是良性競爭(zheng) ,這種競爭(zheng) 能給人動力,也能促生更多更好的創意。

  麵向未來:用新技術,做“大文創”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商、元宇宙、AI等新事物日漸進入文創行業(ye) ,未來的文創將走向何方?

  兩(liang) 位從(cong) 業(ye) 者對此都保持了開放的態度,並有堅定信心。王雅彤強調未來要用新技術賦能傳(chuan) 統行業(ye) ,例如將元宇宙概念融入文創禮品、讓虛擬人成為(wei) 導購、虛實結合進行產(chan) 品銷售等,為(wei) 文創產(chan) 業(ye) 帶來更多機會(hui) 和增量。崔又心也讚同“數字文創”是自己和團隊一直想去探索和嚐試的,未來三四年要投入精力去做虛實結合的新零售,尋找更多的方向來展現不同的文化。

  此外,作為(wei) 背靠甘肅深厚傳(chuan) 統文化的文創團隊負責人,崔又心還提出了“大文創”這一概念。從(cong) 具體(ti) 產(chan) 品出發,他們(men) 希望同時落地做一些文創線下活動、藝術裝置等,結合博物館的展覽基礎,做更廣義(yi) 、更宏觀的文創事業(ye) 。(央廣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