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超1.4億人患骨關節炎,有50歲以上家人都要看
中國網12月16日訊 1990年全球骨關(guan) 節炎患者數量為(wei) 2.56億(yi) ,2020年這一數字猛增至5.95億(yi) ,30年間增幅高達132%,到2050年,全球預計有近10億(yi) 人受骨關(guan) 節炎困擾
而我國更是骨關(guan) 節炎的重災區,據數據統計顯示我國骨關(guan) 節炎患者已超1.4億(yi) ,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患病率接近20%,低骨量率接近50%。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深,骨科相關(guan) 疾病的防治之路任重道遠。
12月15日,由愛康集團攜手長木穀 發起的骨關(guan) 節健康中國行——“骨科人工智能協同創新項目”智能評估啟動會(hui) 在愛康庇利積臣醫療中心舉(ju) 辦。該活動旨在推動中國骨關(guan) 節健康事業(ye) 的高質量發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起從(cong) 體(ti) 檢篩查到診療一體(ti) 化的骨關(guan) 節健康管理服務體(ti) 係。
國家衛健委老年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孫亮教授,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hui) 北京醫藥健康科技發展中心數字醫療部負責人牛亞(ya) 靜,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田華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付中國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孫勝教授,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長木穀 董事長張逸淩等嘉賓出席活動,一同探討如何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從(cong) 早篩、慢病預防、慢病管理、快速康複等健康管理全流程賦能骨關(guan) 節健康高質量發展。
01人未老骨先衰?骨關(guan) 節疾病可防可治
骨關(guan) 節健康是人們(men) 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然而,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生活方式變化,骨關(guan) 節炎患病人群正在逐年增加,在7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骨關(guan) 節炎是導致運動失能和致殘的第七大原因。
骨科疾病亟需精準且有效的早期評估幹預技術,來減緩骨科疾病一經發現便是重疾的發生率。本次會(hui) 議一開場便帶來這樣一位人工智能技術輔助下真實患者的診療經曆。
2019年,73歲的張老先生因腿部疼痛,開始無法正常行走,後通過在愛康體(ti) 檢篩查出膝關(guan) 節和髖關(guan) 節都出現了問題。
在愛康專(zhuan) 家的建議下,張老先生2021年在上海的三甲醫院進行了膝關(guan) 節的微創手術,修補半月板撕裂問題及清除了痛風石。
但出於(yu) 對髖關(guan) 節置換手術的害怕、恐懼,髖關(guan) 節的問題張老先生一直不敢麵對,可他也深知如果一拖再拖,將來發展嚴(yan) 重會(hui) 對行動產(chan) 生不可逆的影響……從(cong) 抗拒手術到2022年術後2天就可以下床走動,張老先生通過人工智能精準評估骨骼狀況並找到了最佳的手術方案。
“髖關(guan) 節置換是一個(ge) 骨科手術級別最高的手術,我們(men) 今天趕上一個(ge) 好時代,用人工智能技術,來進行術前規劃,可以在手術之前做一次彩排,這個(ge) 給第二天手術的完美實施,提供了巨大的保障”。國家骨科醫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張先龍主任表示,“骨關(guan) 節疾病是一個(ge) 慢性疾病,影響人們(men) 的生活質量,我們(men) 希望更多人提升對骨關(guan) 節疾病的一個(ge) 科普認識,因為(wei) 對我們(men) 治療來講,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作為(wei) 體(ti) 檢機構愛康做這件事情是有很大的社會(hui) 意義(yi) 和專(zhuan) 業(ye) 意義(yi) ”。
02政醫企攜手推進智能骨科落地,AI為(wei) 骨健康篩查與(yu) 早期評估帶來革命性改變
國家衛健委老年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孫亮教授在致辭中指出,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是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加深,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群麵臨(lin) 肌肉骨骼健康和運動功能維護的問題,創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將成為(wei) 未來相關(guan) 疾病早期篩查和風險評估的重要輔助工具,相信通過會(hui) 議的研討,將促進以骨骼健康為(wei) 代表的老年健康事業(ye) 朝著精準化、智能化的方向高速發展,未來將會(hui) 有更多的老年群體(ti) 和患者,特別是基層人群將享受到人工智能技術輔助下的更早期的健康評估和幹預服務。
骨關(guan) 節疾病會(hui) 限製個(ge) 體(ti) 的身體(ti) 活動能力。例如,關(guan) 節炎、骨質疏鬆等疾病會(hui) 導致關(guan) 節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礙,使得日常活動如行走、上樓梯等變得困難。這種身體(ti) 上的限製不僅(jin) 影響了患者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還可能導致社交隔離和心理壓力,由於(yu) 疾病的治療和管理需要時間和金錢投入,患者可能麵臨(lin) 醫療費用的壓力,同時也可能因為(wei) 疾病導致的工作能力下降而麵臨(lin) 職業(ye) 困境,進一步帶來經濟負擔和社會(hui) 壓力。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付中國教授在其主題演講《骨科的人工智能發展為(wei) 人民健康貢獻力量》中,強調了骨骼健康、運動選擇的平衡以及關(guan) 愛骨健康與(yu) 生命質量之間的聯係。他表示:“通過早期預防、及時診斷和治療,我們(men) 可以減輕骨關(guan) 節疾病帶來的負擔,保護個(ge) 體(ti) 的身體(ti) 功能和心理健康,從(cong) 而提高整體(ti) 生命質量。AIJOINT人工智能三維手術模擬軟件以及基於(yu) 該創新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xi) 技術升華的骨科智能評估產(chan) 品,這些創新的數字技術都將高效輔助醫生幫助更多的患者實施精準化、智能化、個(ge) 體(ti) 化的臨(lin) 床救治。”
骨關(guan) 節炎被稱為(wei) “不死的癌症”,作為(wei) 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骨關(guan) 節炎在我國持續增長且呈現了年輕化趨勢。但因病情極具隱匿性,常被患者忽視,甚至因此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進行早期疾病篩查,將“治療機會(hui) 窗口”前移,已成為(wei) 當前骨關(guan) 節健康管理的重大課題。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田華教授帶來《人工智能在骨科疾病早診斷早治療中的價(jia) 值》主題演講,深入淺出詳盡介紹了骨科疾病篩查的目的和意義(yi) 。對於(yu) 骨關(guan) 節炎的治療講到,“我們(men) 已經有了一套階梯化的治療方案。這意味著,我們(men) 可以不再盲目地直接進行手術,而是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提供階梯化的治療選擇。早評估、早預防,這是我們(men) 階梯化治療方案的核心。而AI技術為(wei) 我們(men) 的醫療工作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我們(men) 可以利用AI技術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早期評估,預測其發展趨勢,從(cong) 而製定出更加精準的治療方案,使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就得到有效的治療。”
03骨科創新如何造福百姓?“骨科人工智能協同創新項目”將落地全國
堅持預防為(wei) 主,高質量推動從(cong) 以治病為(wei) 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轉變是當前的重要任務,而健康體(ti) 檢及檢後管理將是“治未病”戰略的重要抓手。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骨科醫院執業(ye) 醫師人數為(wei) 33,376人,當年的診療人數卻高達1,602萬(wan) 人次,麵對龐大的骨科疾病人群,傳(chuan) 統的檢查與(yu) 治療手段遠遠無法滿足。
“50歲以上體(ti) 檢人群中,骨量減少以及骨質疏鬆的檢出率超過50%,國人的骨健康現狀令人堪憂。骨關(guan) 節疾病的篩查並非體(ti) 檢中心的常規體(ti) 檢項目,但有了長木穀 的骨科人工智能的賦能,這一原本需要骨科專(zhuan) 科醫生才能做的檢查項目,現在通過X線拍攝下肢關(guan) 節、然後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就能完成評估,之後對於(yu) 需要進行關(guan) 節置換的患者,通過骨關(guan) 節CT影像進行三維重建,就能精準匹配人工關(guan) 節並提供手術方案,這一切如今在體(ti) 檢中心就能完成,之後為(wei) 患者3D打印手術導板,對接到骨科專(zhuan) 科醫院進行手術。手術康複一段時間之後,對於(yu) 人工關(guan) 節拍片,通過三維重建,就能評估手術後的康複狀況,這一服務體(ti) 係的建立,對於(yu) 骨健康的管理可以說是一個(ge) 革命性的變化”,作為(wei) 國內(nei) 預防醫學領域的先行者,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進行《AI“破局”骨關(guan) 節健康管理》的主題演講時強調骨關(guan) 節疾病早篩的重要性,“體(ti) 檢中心作為(wei) 社會(hui) 廣泛人群健康篩查的第一道關(guan) 卡,將創新科技應用在健康全管理過程中,是能夠幫助體(ti) 檢人群實現更早發現、更早診斷、更早治療”。
2018年,在精準體(ti) 檢的基礎上,愛康率先發力AI,通過啟動iKang AI+計劃,引入人工智能應用,賦能傳(chuan) 統體(ti) 檢。如今經過5年時間的探索,愛康通過iKang AI+計劃不斷引入人工智能產(chan) 品,逐步拓寬健康管理的服務邊界,已先後與(yu) 近十家國內(nei) 前沿醫療領域人工智能科技企業(ye) 達成戰略合作。
陸續推出覆蓋眼底、肺、心髒、腦血管、乳腺、牙齒、骨骼等專(zhuan) 項健康篩查的10餘(yu) 款人工智能產(chan) 品,打造出一個(ge) 初具規模的“愛康AI矩陣”。張黎剛表示:“骨科人工智能的入局讓愛康的醫療服務向更廣、更寬延伸的同時,也在健康管理專(zhuan) 項細分下不斷深入。骨關(guan) 節健康中國行——‘骨科人工智能協同創新項目’將在愛康59大城市近170家體(ti) 檢、齒科與(yu) 醫療中心落地,通過創新的人工智能技術,並與(yu) 骨科專(zhuan) 科醫院建立合作聯盟,將骨關(guan) 節疾病的篩查逐漸升級為(wei) 智能化的精準評估及相關(guan) 疾病精準診療的全流程服務,此外還將通過城市巡講、大型義(yi) 診,科普宣教等線上線下活動對千萬(wan) 受眾(zhong) 進行骨關(guan) 節健康疾病科普,呼籲更多人重視自己的骨健康,養(yang) 成定期檢查和評估骨關(guan) 節疾病的健康理念。”
科技的發展將會(hui) 給醫學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作為(wei) 中國首批投入骨科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e) 、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長木穀 董事長張逸淩博士分享了《骨科人工智能全流程解決(jue) 方案》介紹了長木穀 基於(yu) 人工智能技術在骨科全病程的智能布局。本次長木穀 將中國首個(ge) 獲批AI+骨科治療類三類創新醫療器械證注冊(ce) 的AIJOINT人工智能大模型底層技術創新升級,從(cong) 智能治療領域延伸至骨科智能評估領域,助力骨科疾病早期精準評估,重而實現降低骨科重症疾病的發生率。張逸淩博士表示,“很高興(xing) 能夠在北京市科委AI+健康協同創新培育項目的指導下,長木穀 攜手愛康集團共同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yu) 骨科疾病的防治階段,希望通過未來10年的時間,我們(men) 能夠實現在全國百城千縣億(yi) 萬(wan) 人次骨關(guan) 節健康的評估,提升中國骨關(guan) 節疾病的防治水平。長木穀 也將加大企業(ye) 的研發創新,深度開發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骨科醫療領域全病程全階段應用的無限可能。
據悉,長木穀 成立至今,深耕骨科人工智能與(yu) 手術機器人領域,其自主研發的AIJOINT人工智能三維手術模擬軟件,是中國第一款原創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AI+全髖全膝關(guan) 節置換”手術模擬軟件,該產(chan) 品填補了全球人工智能三維手術模擬在骨科治療領域的技術缺口,使手術不再受限於(yu) 術者的專(zhuan) 業(ye) 水平,為(wei) 基層醫療技術提升及優(you) 質醫療資源均衡帶來可複製的執行方案。
有著同樣在哈佛醫學院求學經曆的張黎剛與(yu) 張逸淩,對醫學有著同樣的初心與(yu) 執著,在2021年哈佛校友會(hui) 相遇後,一拍即合。如今在骨科人工智能領域共同攜手,將創新的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健康管理,從(cong) 此國人的骨關(guan) 節健康管理,踏入了新的曆程。
數據來源:
①《柳葉刀》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rhe/article/PIIS2665-9913(23)00163-7/fulltext#seccestitle170
②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③2019年,中華醫學會(hui) 發布的,《中國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調查及“健康骨骼”專(zhuan) 項行動結果發布》
④國家衛生健康委http://t.10jqka.com.cn/m/post/articleShare/articleshare.html?pid=196039475&type=circle
⑤愛康集團《2023版全國體(ti) 檢人群健康報告》(中國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