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從基層沃土汲取拔節生長的養分

發布時間:2023-12-18 15:55:00來源: 解放軍報

  開欄的話

  實現強軍(jun) 目標,基礎在基層,活力在基層。闊步新征程,火熱軍(jun) 營更加朝氣蓬勃,青年官兵也麵臨(lin) 一些成長的煩惱。如何看待“墩苗”與(yu) “拔節”、如何適應嚴(yan) 的新常態、如何練就強大的內(nei) 心、如何告別“低頭人生”、如何理性有益消費……

  思想問題解決(jue) 得好,其他問題才好解決(jue) 。在第二批主題教育中,各級更加注重強基固本,更加突出基層導向,一線帶兵人奔著活思想、當好引路人,堅持以信任、欣賞、發展的眼光,走進、引領、贏得官兵,積累了不少實踐探索和鮮活經驗。前期,本報組織記者深入多支一線部隊,展開針對性采訪調研,籌劃推出“聚焦基層建設·關(guan) 注官兵活思想”係列報道,力求打開視野、拓寬思路,為(wei) 部隊抓建、機關(guan) 幫建提供參考。敬請關(guan) 注。

  成長之惑——

  麵對新挑戰新變化,青年軍(jun) 官的鬥誌和勁頭如何保持

  在晉銜儀(yi) 式上,看著僅(jin) 比自己畢業(ye) 早一年的學長佩戴上尉肩章,第80集團軍(jun) 某旅馬排長的內(nei) 心五味雜陳。

  馬排長軍(jun) 校畢業(ye) 的那年,恰逢新的軍(jun) 官製度落地,他和同批排長隻能從(cong) 少尉起步。對此,他多少有些失落:“感覺起跑就慢了半拍……”

  一場思想交流會(hui) 的舉(ju) 辦,輕輕敲開了馬排長的心扉。

  一個(ge) 午後,講台上,某旅“大功四連”李連長,語氣平和地分享著自己的軍(jun) 旅體(ti) 會(hui) 。台下坐著的,正是和馬排長同批的少尉軍(jun) 官們(men) 。

  去年,李連長所帶連隊被集團軍(jun) 評為(wei) “踐行強軍(jun) 目標先進單位”。談及成長體(ti) 會(hui) ,他打開了話匣子:“我是戰士提幹的,當時到基層連隊任排長,本以為(wei) 會(hui) 輕車熟路,沒想到戰士們(men) ‘大事找連長,小事找班長’,自己陷入了‘老虎吃天沒處下口’的尷尬……”聽了他的境遇,台下的排長們(men) 議論紛紛。

  望著這些“曾經的自己”,李連長繼續講述:“2020年,我還是副連長時,連長帶隊外出執行任務,組織安排我負責連隊工作,這才體(ti) 會(hui) 到了‘不當家不知當家難’的含義(yi) ,那時樣樣都得抓、事事都得管,真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

  “不要隻去羨慕綻放的花,紮進土裏使勁吸收營養(yang) ,總有一天自己也能向陽盛開……”李連長的一席話猶如一束光,照亮了馬排長和戰友們(men) 的內(nei) 心。

  “新征程上,廣大官兵能夠握緊‘接力棒’、跑出‘加速度’,但也有少數官兵產(chan) 生了成長困惑,需要引起我們(men) 各級的關(guan) 注和重視……”該集團軍(jun) 領導說。

  在某旅采訪,已在排長崗位上幹了4年多的丁排長對記者說:“有時是越想越焦慮,於(yu) 是幹工作缺了點激情。”

  某旅李排長,以前經常自嘲自己“銜”不副實。軍(jun) 校直讀碩士畢業(ye) 後,他被授予上尉軍(jun) 銜。來到部隊後,卻隻能從(cong) 排長幹起。一次帶隊執行任務,兄弟單位的戰士將他誤認為(wei) 連長。尷尬之餘(yu) ,他也不免對自己的發展前景感到焦慮。

  “育人如同育苗,早熟的麥子很難長飽滿。青年軍(jun) 官‘墩苗’絕不是熬年齡、熬經曆,關(guan) 鍵是讓他們(men) 在基層接上地氣、蓄足底氣……”該集團軍(jun) 領導坦言。他們(men) 前期調研了解,有的青年軍(jun) 官達不到個(ge) 人願望“灰心了”,有的扛不住現實壓力“迷茫了”,還有的穩不住心神“浮躁了”,這些成長路上的“痛”,正是各級需要下力解開的“結”。

  成長之痛——

  基礎不牢,考驗來襲時就可能地動山搖

  “衝(chong) 起來,衝(chong) 起來,加油!加油!”某旅比武場上,呐喊聲此起彼伏。

  撞線的那一刻,某旅王排長如釋重負,這場“翻身仗”他期待已久。

  到部隊前,他對自己信心滿滿:在校期間,曾獲得全國“兵棋推演大賽”個(ge) 人賽一等獎,畢業(ye) 時量化排名全隊第一。

  一紙命令來到排長崗位後,他總覺得自己有點“大材小用”,常常感慨“英雄無用武之地。”

  現實很快給王排長上了一課。到單位沒多久,就趕上演訓任務。作為(wei) 指揮排長,他在觀察所負責計算炸點修正量。由於(yu) 戰鬥進程快,加之情況多變,他計算用時過長,拖慢了射擊節奏,最終還是經驗豐(feng) 富的老班長代替他完成了計算任務。那一刻,王排長臉上火辣辣的。

  “路要一步步地走,山要一步步地爬,就像一個(ge) 池子,平時把水蓄足蓄滿,用時才會(hui) 底氣十足……”一次幹部講評會(hui) 後,政治教導員特地把王排長留下,語重心長地說。

  “欲築室者,先治其基。青年軍(jun) 官不經曆紮紮實實的崗位鍛煉和工作曆練,勢必造成經驗、能力等方麵的短板。”該集團軍(jun) 領導分析感到,麵對基層建設新變化、轉型發展新要求,一些青年軍(jun) 官能力素質跟不上趟,成了製約基層建設發展的梗阻。

  對此,某旅魏排長深有感觸。當戰士時,他參加上級比武成績優(you) 異,榮立二等功,並如願提幹。學成歸來,他本以為(wei) 會(hui) 大顯身手,沒想到一次指揮信息係統操作考核,麵對新型電台,他急得直撓頭!考核結果出爐,他排在全營末尾。

  “隨著部隊改革重塑深入推進,個(ge) 人能力素質必須跟著擴容升級,否則就會(hui) 掉隊。”他頭一次覺得:當排長,並不像他想的那麽(me) 簡單。

  從(cong) 那以後,他下決(jue) 心重新出發,虛心向經驗豐(feng) 富的幹部骨幹請教。晚上,學習(xi) 室裏經常有他埋頭學習(xi) 的身影。一年之後,他成為(wei) “全優(you) ”排長。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幹部隻有自身過硬才能建設過硬基層。”該集團軍(jun) 領導感慨,青年軍(jun) 官難免會(hui) 遇到挫折、困難等成長“陣痛”,關(guan) 鍵是如何化“痛點”為(wei) 動力,更好地練技能、練意誌、練作風,切實把根紮得更深更牢。

  成長之思——

  一粒種子紮根越深,破土而出的力量就越大

  2023年初,該集團軍(jun) “先鋒人物”頒獎典禮上,“鋼鐵連”連長趙兵兵身披綬帶光榮走上領獎台。

  當排長時,趙兵兵參加上級組織的集訓比武,並取得優(you) 異成績。機關(guan) 向他拋來“橄欖枝”:願不願到機關(guan) 任職?趙兵兵再三思考後決(jue) 定留在基層,他說:“基層這堂課自己還沒有上好……”

  此後趙兵兵在基層一路成長,被任命為(wei) “鋼鐵連”連長。擺在麵前的難題是:連隊建設水平有點“低迷”,最近幾次任務都表現一般。許多人私下裏提醒他:“這個(ge) 連隊不好帶!”

  果不其然。剛來到連隊,趙兵兵發現一些官兵情緒低沉、精神不佳,對他也總是客客氣氣,仿佛隔了一堵無形的牆。

  一次營裏考核,連隊成績又不理想,趙兵兵幾天夜裏都輾轉反側(ce) :“鋼鐵連”要打翻身仗,思想首先要破冰,如何才能解開官兵“心結”?

  “離官兵越近,心貼得越緊,才能更好地掌握大家的所思所想。”思前想後,趙兵兵決(jue) 定以真情換真心,和大家盡快打成一片。

  漸漸地,趙兵兵不僅(jin) 贏得全連官兵的信任和認可,還和政治指導員一起帶領連隊在任務中連戰連捷,整體(ti) 建設水平也取得明顯進步,“鋼鐵連”又回來了。

  “對幹部來講,基層不僅(jin) 是鍛造能力的磨刀石,也是施展才華的大舞台,多‘墩墩苗’對長遠發展更有利……”該集團軍(jun) 領導介紹,麵對一些青年軍(jun) 官“官之初”的成長困惑,他們(men) 積極開展“振奮革命精神,強化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和紀律觀念”專(zhuan) 題教育,引導大家轉變思想認識、校正發展坐標。

  某旅政治指導員慕佩洲也曾糾結過,由於(yu) 之前一直在機關(guan) 工作,對於(yu) “到底要不要到基層當主官”這個(ge) 問題,他有些顧慮:自己的上尉任職時間已經3年多,此時轉換到主官崗位至少要再幹2年,連級正職的任職時間可能被拉長。

  “一粒種子紮根越深,破土而出的力量就越大。”思來想去,慕佩洲下定決(jue) 心:哪怕上尉多幹幾年,也要到基層去、到火熱一線去。

  任職政治指導員後,慕佩洲和連隊幹部們(men) 一同奮鬥著、成長著:副連長薑凱想著自己任職時間長、工作幹勁不足,在慕佩洲的現身說法與(yu) 鼓勵下,他緊盯短板用力,最終被選調到新的崗位任職;排長尹昊是大學生士兵提幹,連隊派他參加新裝備培訓,由於(yu) 工作出色,被提升為(wei) 副連長。

  成長之路——

  既要澆水施肥,也要修枝打杈,這樣才能不斷拔節生長

  得知自己受處分的那一刻,季少波覺得“天塌了”。夜裏躺在床板上,他輾轉反側(ce) 睡不著,眼前的黑夜仿佛要將自己吞沒。

  擔任排長的季少波,因帶車時發生的一起車輛安全事故,被給予行政警告處分。

  那段時間,季少波就像霜打的茄子,整天提不起精神。

  讓他沒想到的是,旅黨(dang) 委沒有對他一懲了之,而是鼓勵他重整旗鼓。領導的暖心話語,讓季少波暗下決(jue) 心,一定端正工作態度,踏實幹出成績。

  一次,上級組織業(ye) 務集訓比武,機關(guan) 綜合考察後,決(jue) 定推薦他參加。為(wei) 了不辜負信任,季少波早上提前一小時到學習(xi) 室學習(xi) ;中午休息時間鉚在訓練場加練;晚上熄燈後依然挑燈夜戰,歸納整理筆記……最終,季少波在考核中名列前茅。

  此後,季少波因表現突出,名字出現在幹部晉升任用人員名單上。他感慨地說:“感覺像坐了一趟過山車……”

  “青年軍(jun) 官就像一株株幼苗,既要澆水施肥,也要修枝打杈,這樣才能不斷拔節生長。”該集團軍(jun) 領導介紹,這幾年,他們(men) 提出構建“人盡其才的成長環境、清爽純淨的風氣環境、溫暖舒心的生活環境、昂揚向上的文化環境”理念,有力激活了基層幹部隊伍“一池春水”。

  某旅助理工程師柯良煙,在軍(jun) 校期間就對科技創新興(xing) 趣濃厚,先後獲得多項創新比賽獎項。來到基層,他本想大顯身手,沒想卻與(yu) 連隊建設始終“對不上路”。戰士們(men) 私下議論:“這個(ge) 新排長,整得東(dong) 西大都用不上,心思壓根不在連隊!”

  就在柯良煙心灰意冷要放棄時,營黨(dang) 委鼓勵他立足崗位搞創新,並協調機關(guan) 專(zhuan) 門開通創新工作室。後來,他結合演訓實踐研發的軟件係統,在全軍(jun) 大賽上獲獎。

  “把任務留給自己,把發展交給組織。”如今,為(wei) 了幫助青年軍(jun) 官更好紮根基層、建功基層,該集團軍(jun) 正通過加大選調交流和培訓力度、暖心貼心排憂解難、健全容錯機製等措施,為(wei) 他們(men) 的下一次成長進步,用心設計著、長遠規劃著……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wei) 化名)

  但行耕耘 終有收獲

  ■孔 勇

  在基層蹲點和檢查調研中,總喜歡和一些青年軍(jun) 官聊聊天、嘮嘮嗑。每當聊到成長進步這個(ge) 話題時,個(ge) 別同誌麵露難色,言語中透露出一股無形的焦慮感。

  焦慮從(cong) 何而來?有的說基層發展慢,任職時間相對長一點;有的說基層苦累緊,駐訓、演習(xi) 、拉動一個(ge) 接一個(ge)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有的說基層壓力大,需要長時間鉚在崗位上,一不小心就會(hui) 出情況……

  基層是部隊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基層任職對幹部成長起著奠基強能的重要作用。如果沒有在基層紮實的墩苗,青年軍(jun) 官就會(hui) 留下一塊難以彌補的能力短板,關(guan) 鍵時刻很可能陷入“心有餘(yu) 而力不足”的境地,長遠進步也會(hui) “步履維艱”。還要看到,現在各級選人用人越來越看重基層經曆,靠素質立身、憑實績進步越來越成為(wei) 上下共識,這些都為(wei) 我們(men) 加強崗位曆練、促進成長進步樹立了導向。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向下紮根越深,向上綻放才越有力。“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李慶昆說,“基層是磨刀石,更是奠基石,讓我在接地氣中蓄足了前進的底氣。”許多人回望“兵之初”“官之初”的經曆時也表示,“在基層摸爬滾打淌的汗水、流的淚水,都是促人成長的寶貴養(yang) 分”……正是在紮實“墩苗”中,一批批青年軍(jun) 官汲取養(yang) 分、漸成棟梁,在逐夢軍(jun) 營的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根之茂者其實遂”。鐵肩膀是壓出來的、磨出來的,硬本領是幹出來、拚出來的。我們(men) 要珍惜在基層工作的經曆,紮根基層、融入官兵,努力在幹事中長本事,在擔事中強擔當,多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多接幾次“燙手的山芋”,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處理矛盾問題、應對棘手難題的能力。個(ge) 人素質提高了,胸襟格局打開了,奮鬥就有了更高的起點。

  “墩苗”更要育苗。青年軍(jun) 官處於(yu) 爬坡過坎的關(guan) 鍵階段,作為(wei) 各級組織,應多一些雪中送炭的暖心關(guan) 懷、少一些繁文縟節的羈絆,多一些人生閱曆的“諄諄教導”、少一些吹毛求疵的“指指點點”,讓他們(men) 後顧無憂、心情舒暢地投入工作。如此方能更好地激發青年軍(jun) 官的動力和活力,單位建設也才能更加生機勃勃、前景可期。

  但行耕耘,終有收獲。曆史告訴我們(men) ,每個(ge) 人的前途命運都與(yu) 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強軍(jun) 之路“鼓角聲聲催征急”,急需優(you) 秀青年軍(jun) 官扛大梁、當主角。希望大家積極適應新挑戰新變化,在基層這塊沃土墩得好、長得壯,早日成長為(wei) 部隊建設發展的棟梁之才。(解放軍(jun) 報 付君臣 孫連偉(wei) 本報特約記者 王 寧)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