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產業轉移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必經環節”
中新網三亞(ya) 12月17日電 “三亞(ya) ·財經國際論壇”16日至17日舉(ju) 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在參加論壇時表示,產(chan) 業(ye) 轉移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必經環節。
周誠君表示,中國改革開放也是接受來自日本和亞(ya) 洲“四小龍”的產(chan) 業(ye) 轉移,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後,全麵擁抱國際規則,歐美先進製造業(ye) 開始大批量往中國轉移。
周誠君說,現在到了我們(men) 在一些領域不再具有比較優(you) 勢、需要向周邊國家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轉移的時候,對這個(ge) 問題要持開放的態度,順應這個(ge) 規律。
他說,跟產(chan) 業(ye) 的全球轉移、布局相對應,一定要有金融的高水平對外開放,也就是在資金布局上能滿足中國企業(ye) 生產(chan) 、貿易和投資全球布局的要求。“這裏麵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方麵是資本項目的開放、外匯管製的放鬆,企業(ye) 要把全球司庫放在本地。”
周誠君指出,要實現上述安排的重要前提是,企業(ye) 可以按照自己流動性管理和風險管理需要,按照自己的預期、風險偏好,在全球範圍內(nei) 有效配置資金。簡單說,就是推進實現企業(ye) 資金跨境布局、跨境流動的便利化,毫無疑問這需要資本項下開放的支持,需要金融賬戶開放的支持。
周誠君表示,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全球也已形成共識,對於(yu) 發展中經濟體(ti) 、新興(xing) 市場經濟體(ti) ,資本賬戶並非開放得越大越好,並不是開放的步伐越快越好,而是要跟本國的實體(ti) 經濟、金融市場規模、市場主體(ti) 管理匯率風險能力相適應。所以從(cong) 全國範圍來看,資本賬戶開放、金融賬戶開放不會(hui) 一蹴而就,不會(hui) 馬上就能實現。
周誠君認為(wei) ,海南完全可以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尤其是實現金融的高水平開放方麵做更多事情,看是否能讓更多基於(yu) 中國的國際企業(ye) 、全球跨國公司把其全球司庫放到海南來,能不能真正建設一大批中國跨國公司的全球財資管理中心。“當然,海南如果要實現這些目標,毫無疑問要在資本賬戶開放和其他各種投資貿易便利化方麵真正走出實質性步伐。”(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