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張頁川:用心用情走好藝術之路
中新網廣州12月19日電 題: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張頁川:用心用情走好藝術之路
作者 程景偉(wei) 朱英豪
2023年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品牌活動“大師下午茶”第四場近日在廣州話劇藝術中心舉(ju) 辦。活動邀請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張頁川以“用心用情走好藝術之路”為(wei) 主題,分享個(ge) 人從(cong) 藝經曆和藝術心得。
1977年,當時的廣州軍(jun) 區政治部戰士話劇團來到東(dong) 北招生,張頁川順利被錄取,成為(wei) 該話劇團的一名話劇學員。一般來說,話劇演員要經過從(cong) 群演到小角色再到主角的成長曆程,但回憶起第一部作品,張頁川表示,“我特別幸運,到了劇團,第一個(ge) 角色便是《歐陽海之歌》裏麵的主角歐陽海。”
對一個(ge) 初入行的話劇學員來說,這是機遇,更是挑戰。張頁川說:“讓你演和演得好是兩(liang) 回事,但當時我對演得是否好還不具備準確的判斷力。於(yu) 是在排練的時候,我們(men) 請專(zhuan) 家領導來審看、點評,幸好前輩們(men) 在看完之後都說還好,這些認可極大地鼓舞了我。”
從(cong) 話劇《歐陽海之歌》中的歐陽海開始,到《南越王》中南越王趙佗、《牛虻》中的蒙泰尼裏、《鋼鐵戰士》中麥賢得的主治醫師劉明鐸等,張頁川塑造了一個(ge) 又一個(ge) 鮮活動人的舞台形象,他本人也先後獲得了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話劇“金獅獎”等眾(zhong) 多獎項。
這些藝術成就離不開他對表演的用心用情和精益求精。“話劇藝術有個(ge) 得天獨厚的條件,它是可以重複的。但我們(men) 不能把每場表演當成機械重複,而是要讓自己保持對角色的新鮮感,不斷思索、尋找,在不影響整體(ti) 進程的前提下調整、精進自己的表演。”張頁川表示,這種精進是日積月累的,常常會(hui) 為(wei) 表演帶來質的提升。
對表演的精益求精還體(ti) 現在張頁川同青年演員的相處方式上。張頁川說:“年輕演員表演的時候,我會(hui) 很努力地觀察他們(men) 。這一代的年輕演員,他們(men) 的見識和視野特別寬廣,常常能夠帶來一些驚喜。在他們(men) 身上我也學到了很多。”活動現場,國家一級演員、廣州話劇藝術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亞(ya) 軍(jun) 用“亦師亦友”來概括張頁川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當年,在來廣州之前,張頁川對廣州了解並不多,“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廣交會(hui) ,不僅(jin) 在報紙上看到過,身邊也有朋友參加完廣交會(hui) 後帶一些產(chan) 品回來。這些都讓我對廣交會(hui) 和廣州產(chan) 生了強烈的渴望和向往。”正因為(wei) 話劇,張頁川與(yu) 廣州結緣。
1995年,張頁川轉業(ye) 後,多家話劇團對他拋出了橄欖枝。張頁川回憶道,“當時的廣州話劇團(廣州話劇藝術中心前身)是廣州市內(nei) 率先敞開大門歡迎全國各地藝術家的一個(ge) 文藝團體(ti) ,麵對這樣積極活躍、對藝術質量有高標準嚴(yan) 要求的單位,我心向往之。這些年走過來,我也為(wei) 這個(ge) 選擇感到自豪。”
談到四十多年的藝術經曆,張頁川深有感觸:“觀眾(zhong) 們(men) 對優(you) 秀作品有很大需求,在忙碌了一天之後,走進劇院欣賞舞台上角色情感的碰撞,這種快樂(le) 是很多人願意並且樂(le) 於(yu) 享受的。”
張頁川認為(wei) ,作為(wei) 嶺南文化的中心地,廣州有著豐(feng) 富的文化底蘊、紅色資源和主旋律故事。話劇創作者需要深入挖掘嶺南文化資源,推出更多貼近時代生活和地域風貌的精品力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