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安徽存世文獻典籍超1.7萬種 數字化保護讓古籍“活起來”

發布時間:2023-12-21 11:4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合肥12月20日電 (記者 張強)記者20日從(cong) 安徽出版集團旗下的黃山書(shu) 社獲悉,據不完全統計,自先秦至清末,安徽文獻典籍總量有3.3萬(wan) 餘(yu) 種,曆經兵燹,超1.7萬(wan) 種留存至今,占現存全國文獻典籍總量的8.5%,位列全國第三。

  安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文化序列完整。數千年的文明征程中,安徽湧現出道家學說、建安文學、新安理學、桐城文派、徽州樸學、徽派版畫、新安醫學等文化瑰寶。

  在數字化保護古籍方麵,黃山書(shu) 社建立了社內(nei) 古籍文獻圖書(shu) 數字資源庫,收集整理建社以來已出版的古籍文獻電子版,針對無電子版的圖書(shu) ,采用掃描原書(shu) 的方式,對掃描版進行歸檔留存。

  同時,基於(yu) 圖書(shu) 數字資源庫,開發建設《安徽基本古籍庫》項目,按照經部、史部、子部、集部、叢(cong) 書(shu) 部五大分類,匯集經過校點整理的安徽古籍文獻,在線展示《安徽古籍叢(cong) 書(shu) 》等古籍文獻數字資源,並提供豐(feng) 富的檢索方式、靈活的閱讀方式以及必要的輔助工具,使用戶免去查閱紙書(shu) 的繁瑣,實現在線閱讀、資料查詢、在線筆記等功能,為(wei) 讀者查詢及學者研究提供極大便利。

  據介紹,《安徽基本古籍庫》項目初步計劃收錄“安徽古籍叢(cong) 書(shu) ”等安徽古籍文獻300種、20萬(wan) 頁、2億(yi) 字,采用分期建設、及時更新的方式,不斷進行數據修訂及完善。

  目前,《安徽基本古籍庫》項目一期建設已完成並上線運營,共收錄以《安徽古籍叢(cong) 書(shu) 》為(wei) 主的古籍文獻133種、6.8萬(wan) 頁、4080萬(wan) 字;實現橫版、豎版、原文及對照等四種閱讀模式,一般查詢與(yu) 高級檢索並存,自動生成引用格式,在線筆記批量導出等數據庫主要功能。

  下一步,黃山書(shu) 社將繼續建設《安徽基本古籍庫》項目,籌備古籍庫二期建設,主要內(nei) 容涵蓋以《安徽曆代方誌叢(cong) 書(shu) 》為(wei) 主的明清安徽地方舊誌、《安徽古籍叢(cong) 書(shu) 》新出品種及其他安徽古籍文獻資料等。針對用戶更深層次需求,開發移動客戶端、超大字符集、聯機詞典、專(zhuan) 名詞庫等功能,並進行檢索和閱讀功能的優(you) 化升級。

  此外,黃山書(shu) 社還將推進中華古籍“走出去”,計劃以建設推廣《安徽基本古籍庫》為(wei) 契機,通過開展活動、免費試用等方式拓展數據庫海外館配市場,以數字化形式推動中華古籍“走出去”,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