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拱北海關助供澳“菜籃子”搶鮮提速

發布時間:2023-12-21 15:15:00來源: 南方日報

  澳門回歸24周年,內(nei) 地經珠澳口岸供澳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逾280萬(wan) 噸

  拱北海關(guan) 助供澳“菜籃子”搶鮮提速

  每天清晨,經拱北關(guan) 區珠澳口岸,各類內(nei) 地優(you) 質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源源不斷地供應到70多萬(wan) 澳門同胞的餐桌。

  拱北海關(guan) 始終把保障供澳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安全供應作為(wei) 重要任務,守護著澳門同胞的“菜籃子”。據統計,澳門回歸以來,內(nei) 地經珠澳口岸共向澳門供應活畜、蔬菜、水果、水產(chan) 品等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累計約102萬(wan) 批,280.3萬(wan) 噸。

  撰文:何麗(li) 苑 李曉童

  助企紓困服務升級

  12月18日淩晨5時,寒潮南下,珠海冬意漸濃,上衝(chong) 華威路一帶卻一片火熱,工人們(men) 緊鑼密鼓地挑選、分揀、打包,數十輛裝運供澳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的小貨車來回穿梭……在這個(ge) 麵積不到1平方公裏的片區,匯集了供澳民生物資的三大加工配送中心,每天有各種水果、蔬菜、鮮活水產(chan) 品源源不斷從(cong) 這裏發出運往澳門。

  貨車司機黃啟賢從(cong) 事供澳鮮活配送工作已有15個(ge) 年頭。當天早上6:40,5噸西蘭(lan) 花、馬鈴薯、大白菜裝車後,他從(cong) 上衝(chong) 出發,20分鍾後抵達拱北口岸通關(guan) ,7:30就順利抵達澳門早市。

  “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以前沒有專(zhuan) 用鮮活通道,每天貨車在排長隊,如果碰到惡劣天氣,一等大半天就過去了。”談起通關(guan) 變化,黃啟賢感慨說。

  黃啟賢所在的一源進出口有限公司是珠海供澳鮮活產(chan) 品的龍頭企業(ye) 。數天前,這家公司“嚐鮮”使用“屬地集報”模式疊加粵澳貨物“一單兩(liang) 報”功能,辦理通關(guan) 手續更加便利。

  去年10月,針對供澳鮮果每天品種多、批次多、保鮮要求高的特點,拱北海關(guan) 量身打造“屬地集報”新模式,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探索,將該利好拓展到新鮮蔬菜,又在出口環節優(you) 化疊加“一單兩(liang) 報”功能。“現在,供澳鮮果、蔬菜在屬地的‘票票申報’改為(wei) 按月集中報檢,並在出口集報時同步生成澳門進口貨物申報單,無需再進行澳門手工申報;同時,疊加風險監控、周期抽檢和監測等綜合評定,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澳門同胞能吃上更新鮮的蔬果。”該關(guan) 動植檢處植檢科石振介紹。

  據了解,目前平均每天由珠海出口澳門的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達100多車次約400噸。海關(guan) 不僅(jin) 開辟“供澳鮮活綠色通道”,設置“供澳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專(zhuan) 窗”,采用多項措施加快通關(guan) ,更是用心用情不斷升級對企服務。如對供澳食用水生動物采用檢驗檢疫證書(shu) “雲(yun) 簽發”模式,企業(ye) “足不出戶”便可自助直接打印海關(guan) 簽發的證書(shu) ,針對塘魚、供澳大熊貓竹葉等特殊養(yang) 殖特點,拱北海關(guan) 綜合運用隨時查驗等方式簡化企業(ye) 手續。

  豐(feng) 富澳門“菜籃子”

  活豬是澳門市場最緊俏的內(nei) 地鮮活產(chan) 品之一,此前供澳活豬貨源基本來自珠三角養(yang) 殖場。受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出現供澳活豬價(jia) 格倒掛的現象,貨源日趨緊張。

  為(wei) 解決(jue) 這一難題,拱北海關(guan) 經多次評估調研,推動建成內(nei) 地供澳活豬“過駁站”。位於(yu) 珠海鬥門區八甲村的供澳活豬過駁站工作人員黃萬(wan) 雄回憶:“廣東(dong) 省外養(yang) 豬場使用內(nei) 地車輛裝載活豬運至‘過駁站’,每車至少裝載90頭,再從(cong) ‘過駁站’換裝澳門車輛供澳,較之前澳門車輛到內(nei) 地每車隻運35頭,有效降低供澳活豬長途運輸成本。”

  “我們(men) 積極為(wei) 供澳活豬供需雙方牽線搭橋,目前其貨源從(cong) 廣東(dong) 擴大到湖南、江西、廣西等6個(ge) 養(yang) 殖大省,大大緩解供澳活豬緊張局麵。澳門回歸24年來,內(nei) 地已累計向澳門供應活豬256萬(wan) 頭,有力滿足澳門市場需求。”拱北海關(guan) 動植檢處動檢科吳鬆林說。

  為(wei) 更好地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需求,拱北海關(guan) 支持優(you) 質企業(ye) 成立供澳蔬菜、水果、食用水生動物三大加工配送中心,並促成三大中心與(yu) 湖南、雲(yun) 南、山東(dong) 、寧夏等全國十幾個(ge) 省、自治區的種植養(yang) 殖基地簽訂原料購銷協議,幫助企業(ye) 拓展優(you) 質貨源。近年來,拱北海關(guan) 引入茂名荔枝、山東(dong) 土豆、寧夏芥藍等上百種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豐(feng) 富澳門市場。

  潘文波也是供澳鮮活產(chan) 品業(ye) 務骨幹,見證了供澳鮮活產(chan) 品的變化和發展,“澳門回歸之初,珠海片區供澳民生物資品種較少,大多為(wei) 日常所需的主流品種,現在豐(feng) 富很多了,光蔬菜就多達200個(ge) 品種。”據了解,目前內(nei) 地活畜已占澳門市場份額100%,蔬菜占90%以上,水果和食用水生動物占70%。

  目前,拱北海關(guan) 已建立種植養(yang) 殖基地注冊(ce) 登記/備案管理、有害生物及農(nong) 殘監測、企業(ye) 分類管理、跨關(guan) 區聯動共管等一係列製度,實現從(cong) “種植養(yang) 殖基地—生產(chan) 加工環節—運輸出境”的全程溯源管理,有效保障供澳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安全穩定供應。

  “上個(ge) 世紀90年代末,我們(men) 能提供的農(nong) 產(chan) 品檢測項目僅(jin) 限於(yu) 一些常規、基礎的內(nei) 容。”拱北海關(guan) 技術中心相關(guan) 實驗室負責人說,“後來,我們(men) 配置了氣相色譜質譜儀(yi) 、基因測序儀(yi) 等先進儀(yi) 器設備,采用多殘留檢測技術,實現了多種類多項目的農(nong) 獸(shou) 藥殘留篩查。”據統計,目前該關(guan) 每年對供澳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的風險監測已涵蓋動物疫病、生物毒素、農(nong) 獸(shou) 藥殘留、汙染物等37大類、800多個(ge) 樣品、2萬(wan) 餘(yu) 個(ge) 項次。

  兩(liang) 地合作深化創新

  今年11月,拱北海關(guan) 與(yu) 澳門市政署在珠海簽署《關(guan) 於(yu) 建立供澳食用水生動物“檢疫前推,合作監管”模式合作備忘錄》,雙方共同製定認可標準,首批18家注冊(ce) 養(yang) 殖場/中轉場獲得雙方認可,可享受通關(guan) 便利,預計平均每批貨物可節約通關(guan) 時間30分鍾。

  此次合作項目是近年來雙方推動珠澳兩(liang) 地規則銜接、機製對接的又一次積極探索。據了解,此前雙方已在供澳苗木花卉、進境暫存中轉澳門食品、供澳冰鮮水產(chan) 品、澳門官方動植物產(chan) 品檢測樣品等多個(ge) 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動植物檢疫和食品安全監管合作,開創了多個(ge) 全國首創模式。

  近年來,拱北海關(guan) 發揮“粵港澳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和食品安全控製會(hui) 議”平台作用,與(yu) 澳門市政署等部門建立高層互訪、定期例會(hui) 、信息通報、技術合作、學術交流、突發事件聯合處置等機製,不定期交流兩(liang) 地法律、法規、標準及管理經驗,在監管互認、檢測技術等方麵達成廣泛合作共識,共同開展多項課題研究,為(wei) 服務兩(liang) 地相關(guan) 業(ye) 務改革創新提供決(jue) 策參考。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