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小知識:為何被稱為“亞歲”?為啥吃餃子?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冬天的第四個(ge) 節氣,也是人們(men) 常說的“四時八節”之一,兼具自然與(yu) 人文兩(liang) 大內(nei) 涵。
傳(chuan) 統的二十四節氣蘊含著中國古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冬至如何測定?為(wei) 什麽(me) 它又被稱為(wei) “亞(ya) 歲”?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程鵬告訴中新網記者,早在春秋時代,中國古人已經測定出冬至。古代對冬至非常重視,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在飲食方麵,冬至的美食除了湯圓、餃子等,還有赤豆粥,赤豆在古人心中是辟疫辟邪的食物,赤豆粥是一種有特殊攘疫功用的節令食品。
它如何定測?
根據古籍記載,早在春秋時代,中國古人已經使用土圭觀測太陽的方式,測定出冬至。
冬至日最重要的儀(yi) 式性活動是祭天祀祖。民間一般有祭祀祖先的風俗,如一些地方文獻中就記載了冬至的祭祖節俗。
冬至怎樣養(yang) 生?
在生活方麵,冬至是養(yang) 生的重要時節。人們(men) 可以多吃補益身體(ti) 的食物,如蓮子、芡實、薏仁、大棗、銀耳、羊肉等。
在生產(chan) 方麵,冬至前後是積肥造肥的好時機,同時要做好防凍工作。在南方一些地區,冬至還是釀酒的重要時節,許多地方冬至也有喝冬釀酒的習(xi) 俗。
為(wei) 何冬至又被稱為(wei) “亞(ya) 歲”?
冬至的重要性主要體(ti) 現在其時間節點上,人們(men) 認為(wei) 這是“日行南至,往北複返”的轉折點,此後太陽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日增長。
古人認為(wei) 冬至是個(ge) 吉祥的日子,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換,預示否極泰來,值得慶賀。因此,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ya) 於(yu) 新年,於(yu) 是冬至又稱為(wei) “亞(ya) 歲”。
據記載,周人以冬十一月為(wei) 正月,冬十一月一日為(wei) 歲首。周人的歲首與(yu) 冬至日期同在陰曆十一月,因此有說從(cong) 周時期起周人就有在冬至(十一月)祭祀的活動。
“數九”日期如何計算?
所謂“數九”,一般指從(cong) 冬至算起,九天為(wei) 一個(ge) 單位,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即為(wei) “出九”或“完九”,此時寒氣已盡,冬寒就變成春暖了。
民間“數九”的習(xi) 俗主要與(yu) “數九”歌謠、九九消寒圖有關(guan) 。
吃餃子、湯圓有啥寓意?
冬至的飲食習(xi) 俗十分豐(feng) 富,不僅(jin) 限於(yu) 餃子和湯圓。
北方冬至吃餃子和餛飩的習(xi) 俗較普遍。冬至吃餃子,傳(chuan) 說之一是紀念“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有“消寒”之意,“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流傳(chuan) 至今。
冬至食餛飩則是為(wei) 了破陰釋陽,餛飩形如陰陽未分時的一團渾沌,在陽氣始生的冬至日,人們(men) 食用餛飩,以模擬的巫術形式,破除陰陽包裹的混沌狀態,支助陽氣生長。
江南許多地方流行冬至吃湯圓。“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人們(men) 在冬至日淩晨用它獻神祭祖,然後闔家團聚共食,稱為(wei) “添歲”。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有些地方在冬至時吃的圓子亦有獨特之處,比如蒸的粉團,或用酒釀做的酒釀圓子;或者在餡料上會(hui) 有所差別。
“祈壽添歲”之俗有何講究?
古時曾將冬至作為(wei) 新年,民間的“賀冬”實質上就是“賀年”,現今民間冬至節中諸多習(xi) 俗正是古代年俗的傳(chuan) 承。
相傳(chuan) ,人們(men) 在冬至節間要互相饋贈節日禮物,在冬至前一夜要守冬,如年節守歲,因此將冬至前夜稱為(wei) “冬除”或“除夜”。
冬至很早就有了祈壽添歲的民俗,婦女會(hui) 給家裏的長輩奉獻新作的鞋襪,古代稱之為(wei) “履長至”,此習(xi) 俗不僅(jin) 是幫助老人過冬,還有重要的民俗禮儀(yi) 意義(yi) ,通過這樣的獻履儀(yi) 式,祝願長輩在新歲之始,以新的步履與(yu) 時俱進,健康長壽。
古人有哪些“禦寒神器”?
冬至之後,天氣比較寒冷。古人也有“禦寒神器”,如手爐、足爐、熏爐等。
其中,普通家庭常用的取暖用具是“湯婆子”,類似於(yu) 熱水袋,一般用錫、銅等多種材質製成橢球狀或南瓜狀的瓶子,灌入熱水,睡前放在被窩裏,晚上睡覺便會(hui) 十分暖和。
據說,“湯婆子”在宋時已有,又稱“錫夫人”、“湯媼”、“腳婆”,婚嫁時還會(hui) 作為(wei) 送禮的物件,甚至有些湯婆子還會(hui) 傳(chuan) 給幾代人。
文化內(nei) 涵如何傳(chuan) 承?
歲時節日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調節服務民眾(zhong) 生活。當下,傳(chuan) 統節日中的部分文化內(nei) 涵,如溝通密切家庭及社區人際關(guan) 係的部分等等,仍對當代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yi) 。
以冬至來說,雖然曆法改變後其標記時間的意義(yi) 有所弱化,但對於(yu) 釀酒、醃製臘肉等生產(chan) 生活來說,冬至仍是重要的時間節點。
在傳(chuan) 承傳(chuan) 統節日時,要考慮到它與(yu) 當代社會(hui) 的適應與(yu) 契合,挖掘其中帶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民俗事項,作為(wei) 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利用。
如冬至的九九消寒圖,不僅(jin) 可以作為(wei) 文創開發的重要資源,也對傳(chuan) 承傳(chuan) 統節氣文化、豐(feng) 富當下的節日文化有著重要意義(yi)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