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積極性”的9大陷阱,你中招了嗎?
◎希爾
你是否曾經經曆過失業(ye) 、財務困難、關(guan) 係麻煩、健康問題、虐待或悲痛……但又不得不“振作起來”?當你向朋友傾(qing) 訴煩惱時,對方是否會(hui) 要你“知足常樂(le) ”?你是否在自我憎恨中掙紮,在網上看到的卻是這樣的話:“真矯情!想想快樂(le) 的事!”
如果是這樣,那麽(me) 你可能就是“有毒的積極性”的受害者。在積極心理學席卷全球的浪潮下,個(ge) 人成長專(zhuan) 家蔡斯·希爾卻發明了一個(ge) 新詞:有毒的積極性。
希爾認為(wei) ,一些流行的積極性文化,其實是對情緒健康非常有害的。人生難免高潮與(yu) 低穀,沒有人能夠一天24小時保持“感覺良好”。如果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人安慰你,也沒有人幫你分析問題所在,大家隻是一味地告訴你“要往好處想”,而你也覺得自己應該保持樂(le) 觀,不該產(chan) 生負麵情緒,那麽(me) 問題就永遠得不到解決(jue) ,而你那些被強行壓抑的負麵情緒也終有一天會(hui) 在沉默中爆發。
在《有毒的積極性》這本書(shu) 裏,蔡斯·希爾指出了有毒積極性最常見的9大陷阱。
1 掩飾自己的感受,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
有時,我們(men) 會(hui) 害怕別人對我們(men) 的情緒所做的反應。也許是擔心自己的感受被別人否定,也許是害怕他們(men) 生氣或難過,於(yu) 是我們(men) 便把情緒隱藏起來。
但是,一個(ge) 人隻能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因此,如果某人對待你的方式讓你感到不舒服,你就必須為(wei) 自己的健康著想,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當然,在表達情緒時也需要一些小技巧。表達應當聚焦於(yu) 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對方的行為(wei) ,可以使用以“我”為(wei) 主語的陳述句。比如,“你在朋友麵前不尊重我,讓我很生氣”,像是在指責對方;而“你在朋友麵前不尊重我,我覺得很生氣”,才是表達自己的感受。雖然這兩(liang) 句話之間隻有一個(ge) 微小的差異,但掌握了正確表達自身感受的技巧,我們(men) 才不至於(yu) 落入掩飾的陷阱。
2 自我否定,認為(wei) 負麵情緒是“不應該的”
在經曆某件事情時,我們(men) 可能會(hui) 告訴自己,我們(men) 產(chan) 生這樣的情緒是沒有道理的。這是在忽視自己的感受,也被稱為(wei) “自我否定”。
最常見的陷阱就是那些以“應該”和“不應該”開頭的句子。例如,“我不應該感到工作壓力大,因為(wei) 同事的情況更糟”或“我隻是遇到了困境,應該堅持下去”。
但這些“應該”和“不應該”隻是你強加給自己的,不論應不應該,情緒已經存在了。其實我們(men) 駁斥自己的感覺,往往是為(wei) 了掩蓋一些更痛苦的事情。例如,如果你試圖忽略壓力很大的感覺,就要問問自己為(wei) 什麽(me) 會(hui) 有壓力。是不是因為(wei) 要負責的事情太多了,或者是因為(wei) 在工作中犯了一個(ge) 錯誤而感到羞愧?不解決(jue) 情緒背後的問題,事情永遠不會(hui) 好轉。
你必須學會(hui) 善待自己。情緒低落並不意味著你是一個(ge) 壞人。雖然你心情不好,但這種感覺本身並不是件壞事,除非你對此視而不見。
3 被他人影響,為(wei) 自己的情緒感到內(nei) 疚
這個(ge) 陷阱指的就是社交媒體(ti) 。在瀏覽其他人陽光積極的帖子時,我們(men) 會(hui) 為(wei) 自己的消極想法感到難過;而如果我們(men) 處於(yu) 一個(ge) 積極的時刻,又會(hui) 因為(wei) 其他人的問題而感到內(nei) 疚。盡管理性告訴我們(men) ,這些帖子未必都是真的,但我們(men) 依然很難避免這樣的陷阱。
與(yu) 社交媒體(ti) 保持距離,甚至幹脆戒掉,可以讓你的心靈有機會(hui) 從(cong) 這一陷阱裏逃脫出來。
4 缺乏同理心,不去傾(qing) 聽他人的難處
當別人遇到難處時,你會(hui) 給出什麽(me) 樣的建議呢?是設法提出解決(jue) 方案,還是勸對方想開一點,事情其實沒那麽(me) 糟糕?也許你是真的覺得別人需要聽到這些話,也真的覺得這些話能夠起到安慰的作用。但實際上,我們(men) 都被包圍在有毒的積極話語之中而不自知,在傷(shang) 己的同時也在傷(shang) 害其他人。
說出一句有毒的積極話語之前,先問問自己,對方有沒有問過你的建議或意見。如果沒有,他們(men) 就隻是需要你的聆聽。學習(xi) 如何傾(qing) 聽,將有助於(yu) 培養(yang) 共情能力。
5 一味對事情進行理性分析,忽視真實的感受
客觀分析有助於(yu) 我們(men) 看清實際情況,或是認識到某個(ge) 事物的價(jia) 值。這是件好事,但有時也會(hui) 帶來問題。為(wei) 了理性客觀,我們(men) 經常會(hui) 將自己與(yu) 他人的情況進行比較,而這樣做可能會(hui) 讓情況變得更糟。
有個(ge) 人想要買(mai) 房子,結果遇到的問題一個(ge) 接一個(ge) :辦公人員的拖延,文件資料的缺失,然後又趕上了疫情,好不容易恢複辦公後,又收到了一份驚人的稅單。最終,這位女士花了三年時間才買(mai) 到房子。
她一直告訴自己和其他人,知足吧,還有情況更糟糕的人呢,有人無家可歸,有人供不起房貸。世上總有比你慘的人,但想到別人的慘並不會(hui) 讓你變得更幸福。更何況,這樣的比較並不公平,沒有考慮到這位女士為(wei) 了存錢買(mai) 房付出了多少努力,也無視了她在辦理購房手續時遇到的種種麻煩。是的,知足常樂(le) ,但是我們(men) 沒必要以“知足”為(wei) 借口,壓抑和否認自己不好的感受。
通過客觀分析來正確看待問題,可以避免讓問題看上去比實際情況更嚴(yan) 重。但我們(men) 也不應該對問題輕描淡寫(xie) 。不要拿自己的生活去和別人比較。
6 無腦斥責別人的消極情緒
通常,我們(men) 在批評別人負麵情緒的時候,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也許,我們(men) 覺得人們(men) 需要一些“嚴(yan) 厲的愛”,才能認識到生活並不是那麽(me) 糟糕。
在這一點上,我們(men) 偶爾會(hui) 遇到那些為(wei) 了消極而消極的人。他們(men) 喜歡被關(guan) 注。這些“消極吸血鬼”會(hui) 吸走你的能量,尤其是在你辛苦度過一天之後。
如果你生活中的某個(ge) 人特別消極,那就有必要保持一些距離,直到你覺得更有信心應對他的情緒。這並不是說,你要抨擊他人的負麵情緒。你隻是按下了暫停鍵。等你在兩(liang) 個(ge) 極端之間找到了適當的平衡之後,就可以有效應對這些“消極吸血鬼”了。
與(yu) 此相反,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人可能像你一樣,經曆了一段艱難的時期。和你一樣,他們(men) 理應有機會(hui) 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而不必為(wei) 此感到難過。
在應對他人的負麵情緒時,請記住,他們(men) 可能並不是在責備你。不要對他們(men) 的問題過於(yu) 上心。通過積極傾(qing) 聽與(yu) 提出恰當的問題,你就能了解他們(men) 的情緒。如果他們(men) 征求你的意見,再根據你收集到的信息提出建議。
7 因為(wei) 消極情緒而受到他人的羞辱,陷入自我懷疑
其他人因為(wei) 你的消極情緒而羞辱你,會(hui) 造成兩(liang) 個(ge) 問題。首先,你會(hui) 被迫深深埋藏自己的感情。其次,受到羞辱會(hui) 讓人覺得丟(diu) 臉、震驚和憤怒。這會(hui) 令你反思自己是個(ge) 什麽(me) 樣的人。
你要明白,自己的感受是完全合理的。不要馬上做出反應,因為(wei) 在那個(ge) 羞愧的時刻,大腦會(hui) 因為(wei) 震驚而僵住,你很可能無法用最佳的思維狀態來做出回應。在這個(ge) 世界上,有些人羞辱我們(men) 就是想看我們(men) 的反應,另一些人則是對自己的行為(wei) 毫無意識。
等你整理好了自己的思緒,並且感覺平靜下來了,就可以解釋自己的感受了,還是要用“我”作為(wei) 主語。例如:“你批評我情緒的時候,我覺得很丟(diu) 臉。”請記住,即使你確實犯了個(ge) 錯誤或者做了些愚蠢的事情,也不需要為(wei) 自己的感受如此羞愧。
8 忽視客觀問題,告訴自己“一切都會(hui) 好的”
有毒的積極性是一種典型的回避技巧,很多人會(hui) 在遭遇挫折的時候運用它。比如,在遭遇讓生活入不敷出的個(ge) 人財務危機時。
當我們(men) 掉進了“忽視問題”的陷阱時,總是告訴自己,一切都會(hui) 好起來的。但事實是,如果不作幹預,財務危機根本不可能好轉。
你的付款將會(hui) 逾期,最終支付更多的利息。你或許不必立即解決(jue) 問題,但至少要製訂一個(ge) 計劃。
9 一遇到困難,就對自己重複積極肯定語
重複積極肯定語的習(xi) 慣是長期養(yang) 成的結果,想要停止這種慣性並不容易。
比如,你正打算把寬麵條放進烤箱,卻失手摔在了地上。這時,你會(hui) 不會(hui) 說“不要擔心,開心一點”這樣的話呢?這種積極的肯定語其實並沒有讓你內(nei) 心不沮喪(sang) ,你需要做的是,想出一套新的話語,取代你在困難時期常說的積極言語,這樣才能避免有毒的積極,做到真正的積極。
總之,無論在多麽(me) 困難的時候都強調必須保持積極思維,是一種有害的做法,因為(wei) 它抹殺了非積極的情緒。每一種情緒都是人生經驗的一部分,負麵情緒同樣有助於(yu) 身心健康,它們(men) 令你直麵現實,從(cong) 而療愈創傷(shang) 。痛苦是用來感受的——你需要經曆所有的情緒,這樣才能夠正確應對不同情緒的誘因。
(來源:北京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