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長江十年禁漁啟動以來 水生生物多樣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發布時間:2024-01-02 16:05: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為(wei) 保護長江母親(qin) 河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ju) 措,2020年1月1日零時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率先在長江流域332個(ge) 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麵禁止生產(chan) 性捕撈。

  一年後,也就是2021年1月1日零時起,我國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麵實施暫定為(wei) 期十年的常年禁捕,範圍擴展到長江幹流、長江口、鄱陽湖、洞庭湖和七大通江主要支流。此外,長江沿岸各省份也自主確定了納入禁捕範圍的其他重點水域。

  新年伊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發布消息說,長江禁漁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今年,將繼續采取有效措施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

  長江十年禁漁全麵啟動以來,截至目前,禁捕水域非法捕撈群眾(zhong) 舉(ju) 報量減少了20%,禁捕水域管理秩序總體(ti) 平穩;23萬(wan) 多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實現全覆蓋,退捕漁民總體(ti) 滿意;長江江豚數量首次止跌回升,長江刀魚、鳤等稀有物種分布範圍和可見頻率顯著上升,水生生物資源呈現恢複向好趨勢。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針對非法捕撈隱患較多、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yan) 峻等難點,今年,將通過健全完善長效工作機製、打擊整治違規垂釣等有效舉(ju) 措,鞏固好已經取得的成果,持續深入推進長江十年禁漁。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衣豔榮: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和沿江省市,努力鞏固提升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水平,持續做好禁捕水域執法監管,努力扭轉重點物種瀕危形勢,有效恢複長江生物多樣性,加快修複長江水域生態。

  指數提升 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恢複向好

  長江十年禁漁的最終目標,是加快促進長江流域水域生態恢複,包括重點水域魚類資源和水生生物多樣性恢複。

  那麽(me) ,禁捕以來,重點水域魚類資源是多了還是少了?水生生物多樣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這幾天,長江水生生物專(zhuan) 項資源調查評估正在江蘇太湖、湖北梁子湖等典型水域開展。記者跟隨湖北梁子湖調查組,乘船到達了指定點位。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用專(zhuan) 業(ye) 取樣工具,分別對梁子湖的湖水、浮遊生物、底棲生物、水生植物、魚類資源等進行了采樣。

  中國水產(chan) 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e) 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凡迎春:整個(ge) 梁子湖我們(men) 設了18個(ge) 點位,對梁子湖的水生環境狀況和營養(yang) 狀態指數進行一個(ge) 比較直觀的評價(jia) 。

  記者了解到,這次的專(zhuan) 項資源調查評估,將重點對魚類種類組成、群落結構、資源量和水體(ti) 環境狀況進行係統調查。采集到的樣本將被送往實驗室進行分析,通過全麵深入的研究評估,科學研判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魚類資源和水生生物多樣性狀況以及恢複趨勢,為(wei) 後續針對性細化完善政策措施提供科學支撐。

  目前,我國已建立起全麵係統的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調查監測體(ti) 係。除了對特定水域專(zhuan) 項資源調查評估外,沿江還布設了700多個(ge) 監測站位,進行常態化調查監測。在此基礎上,開展長江禁漁效果評估和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jia) 。

  為(wei) 加快促進長江流域水域生態恢複,在禁止捕撈的同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還組織實施了以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旗艦物種為(wei) 代表的珍稀瀕危物種保護行動,並係統開展珍稀物種野化放歸、野外自然繁殖試驗,補充野外種群資源。

  隨著長江十年禁漁持續推進,2023年,長江武漢段、宜昌段等江段多次出現成群江豚水中嬉戲的場景。撫河南城段監測到的魚類種類增加到29種,比上年多了4種。

  最新監測顯示,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恢複向好。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衣豔榮:根據我們(men) 最新的調查監測結果,監測到的魚類達到了193種,比2020年禁捕之初增加了25種,長江江豚數量達到了1249頭,實現了2006年有監測數據以來的首次止跌回升,長江幹流、鄱陽湖、洞庭湖的生物完整性指數,比2018年建立指數體(ti) 係之初提升了兩(liang) 個(ge) 等級。

  最嚴(yan) 格保護 從(cong) “休養(yang) 生息”到“生生不息”

  為(wei) 加快促進長江流域水域生態恢複,長江沿岸正采取最嚴(yan) 格的保護措施,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讓水生生物資源在江河湖泊中從(cong) “休養(yang) 生息”到“生生不息”。

  元旦假期這幾天,根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的部署安排,各地都在組織開展跨地區、跨部門的聯合執法專(zhuan) 項行動。在江西,當地對不久前開始禁漁的贛江、撫河等五河幹流加大了巡護力度。

  江西撫州南城縣農(nong) 業(ye) 綜合執法大隊隊長 黃明:我們(men) 利用無人機和高空瞭望的方式對撫河進行24小時巡查,同時也加大了宣傳(chuan) 力度,很多漁民主動上交了自己的漁具。

  江西境內(nei) 的鄱陽湖是長江江豚的重要棲息地之一,近兩(liang) 年鄱陽湖枯水期,鄱陽湖上遊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等五河幹流裏監測到了長江江豚。為(wei) 了更好保護這一長江旗艦物種,以及水域裏的魚類,2023年10月開始,江西將長江禁捕範圍擴大到五河幹流天然水域。

  江西省水生生物保護救助中心資源監測科科長 高級水產(chan) 師王生:強化了漁業(ye) 資源的係統性保護,為(wei) 江河湖泊過度負載的現狀,得以休養(yang) 生息,更加有利於(yu) 長江生態係統係統性的修複和保護。

  在五河幹流有序退捕後,江西又開展了退捕建檔立卡“回頭看”,確保不落一船、不漏一網。

  為(wei) 了實現水生生物資源從(cong) “休養(yang) 生息”到“生生不息”,長江十年禁漁全麵啟動以來,中央持續加大執法監管力度,中央財政累計投入10.6億(yi) 元用於(yu) 禁捕水域執法能力建設。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會(hui) 同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開展專(zhuan) 項執法行動,對非法捕撈高發水域加強暗查暗訪掛牌督辦,強化長江口執法管理。目前,禁捕水域管理秩序總體(ti) 平穩。

  退捕上岸 實現應幫盡幫 應保盡保

  長江十年禁漁開展以來,國家通過精準識別和建檔立卡,完成11.1萬(wan) 艘漁船、23.1萬(wan) 名漁民的退捕工作。

  在過去,居住在長江兩(liang) 岸的人依靠綿延的長江水為(wei) 生。長江禁漁後,漁民怎麽(me) 辦?

  新年第一天,張根友依然和平時一樣,與(yu) 隊友們(men) 巡江兩(liang) 次以上,覆蓋長江東(dong) 至段85公裏。

  今年58歲的張根友是安徽池州東(dong) 流漁政站長江護漁隊的點長。而在三年前,他的身份還是當地一個(ge) 漁業(ye) 隊的隊長。

  2020年中央在長江流域332個(ge) 水生生物保護區實施常年禁捕後,當地政府為(wei) 了解決(jue) 上岸漁民就業(ye) ,在他們(men) 中招募長江巡護員,當了40年漁民的老張經過公開選拔,當選了首批中國漁政“長江巡護員”。

  從(cong) “捕魚”到“護漁”,讓張根友感到開心的是,過去豐(feng) 富的捕魚經驗,如今用在了新的崗位上。

  安徽省池州市東(dong) 至縣漁政執法中隊東(dong) 流點點長張根友:我們(men) 曉得哪裏有魚,哪裏沒有魚,我們(men) 是清楚的。你看這個(ge) 位置有魚,這個(ge) 位置沒有魚,他肯定是人會(hui) 去有魚的地方去偷。

  為(wei) 了安置好像張根友這樣的退捕漁民,安徽東(dong) 至不僅(jin) 收購了漁民們(men) 的小船,還給漁民們(men) 買(mai) 社保。漁民們(men) 紛紛轉產(chan) 上岸,過上了穩定踏實的新生活。熱愛“護漁”事業(ye) 的張根友和老伴兒(er) ,選擇在距離護漁點最近的老街上定了居。

  而在長江沿岸,像張根友這樣的建檔立卡退捕漁民共有23.1萬(wan) 人。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民政部等部門通過發展產(chan) 業(ye) 、務工就業(ye) 、支持創業(ye) 、公益性崗位等渠道促進轉產(chan) 就業(ye) ,開展跟蹤幫扶。目前,沿江15.5萬(wan) 有轉產(chan) 就業(ye) 能力和就業(ye) 意願的退捕漁民已經實現了就業(ye) 。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衣豔榮: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安排270億(yi) 元用於(yu) 開展補償(chang) 補助和轉產(chan) 安置,在就業(ye) 幫扶方麵做到了應幫盡幫。在安置保障方麵做到了應保盡保,符合參保條件的22萬(wan) 多人都納入了養(yang) 老保險,目前已經有4.9萬(wan) 人開始領取養(yang) 老金。根據我們(men) 跟蹤調查監測的情況,退捕漁民總體(ti) 滿意。

  (央視新聞客戶端 總台央視記者 王凱博 陳燁煒 倪晶依 趙學峰)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