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自行車違規充電冬季又反彈

發布時間:2024-01-03 11:23:00來源: 北京日報

  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問題近日再次成為(wei) 市民關(guan) 注焦點,12345市民熱線近期接到的投訴也呈增長態勢。警鍾不斷敲響,稍一鬆勁兒(er) 問題就可能反彈。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充電到底是因為(wei) 硬件不足,還是舊習(xi) 難改?記者趕赴現場進行調查。

  天寧寺東(dong) 裏

  飛線雜亂(luan) 垂樓前 緊鄰燃氣箱充電

  家住天寧寺東(dong) 裏南區的張女士反映:“2023年3月曾有小區居民將電動自行車電瓶帶回家中並導致火災,但直到現在還有人在小區裏飛線充電。明明小區裏的充電設備有空閑,為(wei) 什麽(me) 還要冒這個(ge) 險呢?”

  2023年12月31日記者來到天寧寺東(dong) 裏南區,這是一個(ge) 老舊小區,樓間距不大。傍晚時分,小區內(nei) 的空間幾乎都被電動自行車及機動車填滿。停穩了車,有個(ge) 別居民便將電線甩出來,給車充電。

  在現場記者看到,20號樓前一個(ge) 白色插線板從(cong) 二樓居民家中“穿牆”而出,順著塑鋼窗順到一樓單元門口。該輛電動車停放充電的位置距離單元門僅(jin) 一米左右,旁邊就是該單元的戶外燃氣箱。

  據記者觀察,飛線充電在這個(ge) 小區並非個(ge) 例。19號樓前,多個(ge) 插線板從(cong) 樓上的窗戶鑽出來,胡亂(luan) 纏繞在一層居民窗戶下方的鐵柵欄上。還有一根黑色電線從(cong) 四樓居民家中垂下十幾米,繞過單元門甩到了外牆排水管附近。有居民反映,即使不充電,這些線纜及插線板也不會(hui) 被居民收回家中,而是直接掛在樓前方便夠到的地方,風吹日曬。

  記者注意到,該小區17號樓北側(ce) 其實有兩(liang) 處可供電動自行車停放的車棚,其中一個(ge) 棚子內(nei) 有充電樁。即便是晚上7點前後,充電車棚內(nei) 仍有不少空閑的充電插口。此外,在小區西側(ce) 、北側(ce) 圍牆內(nei) 以及小區南門外,還設有多組充電櫃。掃碼後記者看到,有不少充電櫃都處於(yu) 空閑狀態。對此有居民解釋,因為(wei) 家裏的電費更便宜,所以這些人依然冒險飛線充電。

  居民張女士認為(wei) ,天寧寺東(dong) 裏本就是老舊小區,各類管線錯綜複雜,線纜和燃氣管線大都是明線鋪設。飛線充電的行為(wei) 不僅(jin) 給使用者的充電設備帶來隱患,還直接威脅到其他居民的安全。

  隨後記者致電屬地天寧寺北裏社區居委會(hui) ,工作人員表示會(hui) 聯合物業(ye) 上門對違規飛線充電行為(wei) 進行勸阻。

  盧溝橋東(dong) 關(guan) 街村

  自建房內(nei) 堵門停車拉線充電

  “胡同小巷道路狹窄,但電動自行車還是會(hui) 在此停放充電。還有人則直接將車推到院子裏或自建房的大門內(nei) 停放。”家住盧溝橋東(dong) 關(guan) 街村居民反映,村子南北兩(liang) 側(ce) 都安裝了電動自行車充電樁並開辟了停放區域,但仍有人不按規定停放車輛。

  2023年12月30日記者來到東(dong) 關(guan) 街村。村內(nei) 有不少多層自建房。記者注意到,村內(nei) 4條主要的巷子僅(jin) 能容納兩(liang) 至三人並排通行,機動車無法駛入。在這樣狹窄的小巷內(nei) 停放著不少電動自行車,其中不乏飛線充電的情況。

  除了飛線充電,電動自行車室內(nei) 停放的情況也令人擔心。在東(dong) 關(guan) 街村,不少自建房都帶有院門及影壁,進入室內(nei) 穿過門廳或通道後才是用來居住的房屋。這些門廳和通道上麵帶頂、兩(liang) 側(ce) 是牆,既能遮風擋雨,同時還設有視頻監控。為(wei) 了防止車輛被盜,這些室內(nei) 空間被用來停放電動自行車。

  在探訪中記者發現,村內(nei) 的自建房多為(wei) 兩(liang) 三層高,不少房屋門口還掛有招租信息。一位房主告訴記者,自家的房屋除自住外還有5間,目前仍有一間空置可向外出租。記者看到該戶房主家的門廳內(nei) 便停放著電動自行車。在東(dong) 關(guan) 街村最西側(ce) 一處占地較大的自建房,寬約3米的通道內(nei) 竟然停放著5輛電動自行車及一輛摩托車。而在該處自建房東(dong) 南側(ce) 十餘(yu) 米外,便是村口的保安崗亭及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區。

  記者注意到,村子共有南北兩(liang) 處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區,都有大量空餘(yu) 的插口,旁邊還有不少空地可以用來停放車輛。而在村內(nei) 的電線杆及牆壁上則貼著名為(wei) “居家安全‘六不忘’‘六不要’”的通知,其中明確規定不要在樓道給電動自行車充電,也不要攜帶電池入戶。

  有村民表示,針對違規充電和堵住自建房出入通道停放車輛的行為(wei) ,之前相關(guan) 部門也進行過整治和入戶宣傳(chuan) ,但效果有限,不久後充電問題就反彈了。

  針對市民反映的問題,屬地宛平街道稱將安排相關(guan) 單位前往現場對相關(guan) 情況進行檢查,對於(yu) 發現的違規充電和停放問題將責令立即整改。此外村內(nei) 也會(hui) 加強宣傳(chuan) 及巡查力度。

  弘善家園

  阻車器不管用 狹窄樓道仍停車

  去年年底居民王先生反映,他所在的弘善家園M 區,樓道裏經常停放電動自行車。令人不安的是,樓道內(nei) 還有人吸煙。“每天出門都能聞到煙味,看到樓道裏散落的煙頭。這可是雙重火災隱患!”

  1月1日記者來到弘善家園M 區215號樓。剛進入樓內(nei) ,僅(jin) 一層門廳和電梯廳內(nei) 就停放著6輛電動自行車。為(wei) 了防止電動車在樓內(nei) 停放,物業(ye) 在一層電梯廳豎立了橙白相間的警示杆。沒想到一些居民直接將警示杆隔出的空隙當成了停車位,完全不顧警示杆及一旁牆壁上的警示海報,直接將車停在了電梯旁。

  不僅(jin) 如此,電動自行車被推進樓裏的情況也很普遍。“你上樓看看,好些樓層都有。”按照一位居民的提示,記者從(cong) 頂層28層沿樓梯一路向下查看,沿途多層都發現了電動自行車。這些電動車有的停在電梯間,有的擺在居民家門口,還有的則藏身樓梯間內(nei) 。該棟樓的樓道較為(wei) 狹窄,停放的電動車直接占據了三分之一的寬度。探訪過程中,記者還遇到有居民正在樓道內(nei) 吸煙,而旁邊就是電動車和樓道內(nei) 堆放的各類雜物。

  離開215號樓,記者又來到了弘善家園L區的210號樓和211號樓。在這兩(liang) 棟樓內(nei) 電動車進樓停放的情況同樣存在。“嚴(yan) 禁樓內(nei) 公共區域停放電動車或給電動車充電”“請勿在室內(nei) 為(wei) 電動車充電,禁止樓道內(nei) 堆物堆料”……記者注意到,在這三棟樓內(nei) 由物業(ye) 張貼的宣傳(chuan) 公告十分醒目。同時,一層電梯門前的屏幕上還在滾動播放電動車危險充電的科普視頻。不過從(cong) 現場情況來看,這些文字和視頻提示並沒有起到作用。

  有居民回憶,此前社區和物業(ye) 來做過工作,但沒多久樓內(nei) 停車現象就卷土重來了。“我們(men) 也理解社區和物業(ye) 很難,隻能勸,但是這個(ge) 事兒(er) 要有持久的效果,也得用上技術手段。”居民表示,其實很早以前小區電梯裏就安裝了電動車阻車器,但仍有電動車上樓,或者居民提著電瓶上樓,“阻車器是不是該更新換代了?”

  記者聯係到小區開興(xing) 辰物業(ye) 公司,工作人員解釋說目前小區電梯均已安裝阻車器,樓內(nei) 存在的車輛可能是安裝前就已經在樓上的。針對一樓電梯廳停放的電動車,工作人員表示將派相關(guan) 人員前往現場查看。

  記者手記

  做好生命安全第一責任人

  為(wei) 鼓勵電動自行車安全充電,近年來本市積極推進公共充電設施建設。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相關(guan)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本市已累計建成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接口95萬(wan) 個(ge) ,今年還計劃新建20萬(wan) 個(ge) 充電設施接口。

  在探訪上述三個(ge) 投訴集中的居民區點位時,記者注意到這些地方都配備了較為(wei) 充足的充電設施,其中不少充電設施甚至還處於(yu) 閑置狀態。充電設施充足,關(guan) 於(yu) 電動車及電瓶進樓的風險提示也很醒目,但各類違規行為(wei) 仍難以杜絕,其關(guan) 鍵原因也正如居民所說,禁止電動車進樓這個(ge) 事兒(er) 需要社區和物業(ye) 相關(guan) 工作人員持久做、耐心做。此外,市民也應切實意識到飛線充電、室內(nei) 充電和停放帶來的風險,做好自己生命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別再無視安全提示、跟前來檢查的工作人員“躲貓貓”“打遊擊”了。

  本報記者 陳聖禹 文並攝

  相關(guan) 新聞

  別讓低溫保護為(wei) 室內(nei) 充電“背鍋”

  近日,有多位市民向北京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小區公共充電樁出故障無法充電的問題。然而充電樁廠商維保人員現場檢修後,並沒有發現充電樁有故障。記者多方了解後得知,原來是前些日子寒潮低溫觸發了電動自行車電池的低溫斷電保護設置,導致室外無法進行充電。對此,有市民感到疑惑:難道寒潮一來襲,就隻能把電池拎回家充電嗎?好不容易下樓的電動車豈不是又要上樓了?

  家住豐(feng) 台區的王女士此前就遇到了該問題,她告訴記者電池充不進電的情況自己在去年12月遇到了好幾次。“我每天騎電動車往返於(yu) 家和地鐵站,一般每周充一次電。有的時候我周日插上充電,到周一早上卻發現電根本沒充進去,隻能步行去地鐵站,太耽誤事兒(er) 了。”

  起初王女士以為(wei) 是充電樁壞了,結果維修人員反饋說充電樁沒壞,可以正常使用。向購車的門店谘詢後,王女士才得知電池有低溫保護。“店家說這個(ge) 問題想要解決(jue) 很簡單,隻要把電池拿回家放暖氣邊上半個(ge) 小時左右,等電池回暖,就可以充上了。”但是對於(yu) 這樣的解釋王女士並不認可。她說:“按照現行規定,禁止把電池帶回家,我肯定不可能按店家說的做。”

  記者注意到,遭遇低溫保護困擾的市民遠遠不止王女士。在谘詢低溫保護的應對措施時,有的電動自行車商家表示,在低溫下充電不但會(hui) 對電池壽命造成損耗,還有可能造成危險,因此才有了低溫保護的設置。“如果想要完成充電,可以選擇氣溫較高的環境或剛騎完車電瓶溫度較高時及時充電,實在不行就帶回家裏暖一暖。”

  不僅(jin) 商家這麽(me) 支招,網上也有不少應對低溫充電的“小妙招”。有的建議給電池套上電熱片加熱或者拿電吹風吹,以達到讓電池快速回溫的目的。然而無論采取哪種方法,基本都免不了要把電池帶入室內(nei) 。此外也有網友質疑這些方法的實用性:“回溫後拿出去充電,如果再觸發低溫保護,我是不是還得來回折騰?”

  目前在低溫環境下到底有沒有順利充電的辦法呢?從(cong) 事外賣快遞行業(ye) 的常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外賣小哥們(men) 大都使用更換電池的方式來保證冬季電動車的使用。即使氣溫較低,換電櫃給電池充電並未受到太大影響。“不過這種方法意味著要把自己的原裝電瓶換走,對於(yu) 居民來說不太能接受。我還看到一些小區設置了充電櫃,應該也能達到保溫充電的效果。”此外,還有一些騎手說自己的車使用的是鉛酸電池,更耐低溫。

  對於(yu) 如何徹底解決(jue) 這一問題,不少市民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有市民表示,希望電動自行車廠家進一步優(you) 化電池性能,讓電池能夠在低溫下安全充電而非斷電保護。還有市民提出,希望露天的公共充電樁能夠進一步升級改造,增設保溫措施,確保電動車在更適宜的環境下存放和充電。本報記者 陳聖禹

  (北京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