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把傳承民族文化這件大事辦好

發布時間:2024-01-03 11:39:00來源: 人民日報

  把傳(chuan) 承民族文化這件大事辦好(思想縱橫)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時強調:“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國家繁榮、社會(hui) 平安穩定,有傳(chuan) 承民族文化的意願和能力,要把這件大事辦好。”盛世修文、修史立典,存史啟智、以文化人,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傳(chuan) 統。

  中國的曆史典籍浩如煙海、源遠流長,是承載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ti) 。中國古代先賢很早就認識到文獻典籍編纂對於(yu) 文明傳(chuan) 承具有重要意義(yi) ,所謂“書(shu) 於(yu) 竹帛、鏤於(yu) 金石、琢於(yu) 盤盂,傳(chuan) 遺後世子孫者知之”。早在周朝時,周王室就設有守藏室之史,專(zhuan) 門負責收藏王室典籍。春秋時期,孔子以恢複周代禮樂(le) 製度為(wei) 己任,主持編訂“六藝”,開啟古代典籍整理編纂的先河。西漢年間,劉向、劉歆父子奉命整理群籍,首創了中國圖書(shu) 分類六分法。大型圖書(shu) 文獻的編修,是盛世修典的重頭。唐太宗組織纂修了多部正史。宋代編纂了很多大型圖書(shu) 。明清時期,則出現了官修《永樂(le) 大典》、《古今圖書(shu) 集成》和《四庫全書(shu) 》等恢宏的圖書(shu) 編纂工程。曆代典籍整理編纂工作,描繪出中華文明史上一道道耀眼的風景,為(wei) 中華文明的賡續傳(chuan) 承作出重大貢獻。

  盛世修文傳(chuan) 統的形成,有著多方麵原因,既有深層的文化心理原因,也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原因,是悠久曆史傳(chuan) 統、長期文化積累和良好時代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中華民族很早就認識到曆史文獻對於(yu) 文明傳(chuan) 承的重要意義(yi) ,這是盛世修文傳(chuan) 統形成的深層心理原因。其次,中國曆代政治家和文人學者都十分重視曆史典籍的經世致用功能,注重典籍編纂和文獻收藏,這是盛世修文傳(chuan) 統形成的政治文化動因。此外,太平盛世時期,經濟繁榮、社會(hui) 穩定、人文昌盛,為(wei) 盛世修文提供了一定物質基礎、社會(hui) 環境和人才儲(chu) 備。修文立典與(yu) 繁榮盛世相輔相成、互相成就。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高度重視文獻古籍搶救保護和整理工作。新時代,我們(men) 黨(dang) 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一定要重視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先後出台《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關(guan) 於(yu) 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等,對傳(chuan) 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作出一係列部署。“全球漢籍合璧工程”、《儒藏》等編纂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國家評選並公布6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重點實施《永樂(le) 大典》、敦煌文獻係統性保護整理出版工程,中華版本傳(chuan) 世工程(古籍部分)和國家古籍數字化工程。

  今天的中國,國力蒸蒸日上,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修文修典,把傳(chuan) 承民族文化這件大事辦好,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強大文化支撐。要實施好各種大型文獻編纂出版工程,促進珍稀古籍文獻的影印出版,為(wei) 研究利用提供便利。做好中華典籍文獻的整理、標點、注釋和翻譯工作,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的研究普及奠定基礎。做好中華典籍文獻的學術成就和思想價(jia) 值研究,深入挖掘其中的豐(feng) 富思想內(nei) 涵與(yu) 人文精神,這是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關(guan) 鍵工作。還要做好典籍文獻的數字化工作,編纂大型文獻典籍數據庫。促進典籍文獻的“活化”利用,通過數字化立體(ti) 交互方式、沉浸式文化參與(yu) 方式等,讓典籍文獻走進人民大眾(zhong) ,走進青少年心中,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以古鑒今,知往察來。典籍文獻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基因,為(wei) 新時代文化建設提供豐(feng) 厚傳(chuan) 統文化滋養(yang) 。新時代賦予我們(men) 新的文化使命,我們(men) 一定要做好盛世修文這項工作,讓古老中華文明煥發新的時代榮光。(侯德仁 張 叢(cong) )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02日 09 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