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今年新建70家智能工廠 “智造優等生”上海希冀構建“產業大腦”

發布時間:2024-01-04 14:4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1月3日電 (記者 鄭瑩瑩)作為(wei) 中國“智造班”裏的優(you) 等生,上海的“智造成績單”亮眼。記者從(cong) 1月3日召開的上海市智能工廠建設工作推進會(hui) 上獲悉,上海已累計建成19家國家級智能工廠,177家市級智能工廠,完成1000多個(ge) 智能製造場景推廣和落地應用。

  在這些數字的背後,上海通過培育一批智能製造集成商,拉動智能製造係統集成工業(ye) 總產(chan) 值突破600億(yi) 元,智能製造裝備產(chan) 業(ye) 規模突破1000億(yi) 元,成為(wei) 中國最大的智能製造係統集成解決(jue) 方案輸出地和智能製造核心裝備產(chan) 業(ye) 聚集區之一。

  ——製造業(ye) 如何又大又強?

  中國是製造業(ye) 大國,但長期以來,困擾中國製造業(ye) 的是:大而不強。

  如何變強?國家智能製造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徐洪海認為(wei) ,要通過新興(xing) 的數字經濟,對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進行提升改造,“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工業(ye) 互聯網、5G等新型數字經濟如何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是新型工業(ye) 化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這項工作要以製造業(ye) 為(wei) 基礎,因為(wei) 中國是製造業(ye) 大國。”

  除了依托“智造”實現製造業(ye) “超車”的大背景,上海還有自身發展的需求。

  許多國際大都市的製造業(ye) 占比在下降,但上海官方一直強調,上海麵積比紐約等世界大城市大很多,簡單拿整個(ge) 上海與(yu) 紐約、巴黎、倫(lun) 敦等國際大都市相比,不太具有可比性,拿外環線以內(nei) 的上海相比更為(wei) 合理。這些年來,上海也一直強調“製造轉型不代表放棄製造”“要保持製造業(ye) 適度規模”。

  上海市副市長陳傑當天表示,上海的製造業(ye) 也遇到了發展瓶頸問題,要突破瓶頸,上海麵臨(lin) 著土地、人力成本、環境等製約,“這一係列問題我們(men) 最近都在做數據分析,包括成本分析、土地資源如何更好地釋放等等,但這些畢竟是有限的,更多是要通過技術的提升,來推動智能製造水平的進一步發展。”

  ——構建“產(chan) 業(ye) 大腦”賦能製造躍升

  在當天的上海市智能工廠建設工作推進會(hui) 上,上海發布了2023年度上海市智能工廠名單,成立了上海市智能製造產(chan) 融生態聯合體(ti) ,並提出今年將新建設70家市級智能工廠。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主任張英表示,智能工廠建設是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的重要抓手,上海正聚焦汽車、高端裝備、電子信息、都市產(chan) 業(ye) 等重點行業(ye) ,分級、分類推動智能工廠梯度建設。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智能製造推進處副處長吳春平在受訪時進一步解釋說,上海計劃先分級、分類推動智能工廠建設,然後再根據智能工廠的類別加上分級分類的“產(chan) 業(ye) 大腦”。其中,分級包括行業(ye) 級、產(chan) 業(ye) 級、企業(ye) 級、工廠級和終端級,分類指的是汽車、船舶、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不同產(chan) 業(ye) 要有不同的“產(chan) 業(ye) 大腦”。而這一過程的重大意義(yi) ,通俗來說,可以概括為(wei) :自動化“換”藍領、數字化“換”白領、人工智能“換”金領。

  “產(chan) 業(ye) 大腦”有多重要?它對產(chan) 業(ye) 鏈協同、供應鏈韌性與(yu) 安全均有著重要影響。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在當天的大會(hui) 上指出,數實融合的本質是應用現代數智技術為(wei)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裝上賦能高質量發展的“產(chan) 業(ye) 大腦”,利用數智技術向實體(ti) 經濟的研發、生產(chan) 、銷售、流通環節滲透融合,創新生產(chan) 方式、製造流程和商業(ye) 模式。(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