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讚吉林護林人:茫茫林海,有我守望
幼蟲長勢、成蟲品種、蟲洞分布……隆冬時節,走進吉林省吉林市森工紅石林業(ye) 有限公司,隻見桌上擺著一遝巡山材料,公司森防檢疫站測報科科長仲昭輝正在仔細整理分析。透過辦公室的窗戶,可見不遠處白雪覆蓋的山坡。38歲的仲昭輝告訴記者,山上盡是一人環抱不住的柞樹,“去年底一場大雪後,就暫時封山了,得等到今年3月咱才能再進山。”
多年來,仲昭輝一直守護著這片山林。每年3月到11月期間,他一般兩(liang) 三天便要進山測報一次。山路難行,尤其初冬下了雪,仲昭輝手腳並用才能艱難地爬到柞樹密集的半山腰,再尋找柞樹樹幹上筆帽大小的蟲洞。那是栗山天牛幼蟲啃出來的,它們(men) 紮起堆來,能把大樹蛀空,是當地主要的林業(ye) 害蟲。仲昭輝的工作之一便是在巡山時把幼蟲集中發生的點位、麵積記錄下來,為(wei) 接下來的檢疫工作做準備。
森林防疫是幹啥的?2010年,剛剛退伍轉業(ye) 的仲昭輝也這樣問。“繞不開這三樣——爬山、看樹、治蟲子。”仲昭輝的師父、森防檢疫站總工程師李東(dong) 華這樣回答。
“爬山、看樹就不簡單,治蟲子更難。”仲昭輝說。栗山天牛幼蟲寄生在樹木內(nei) 部,危害大、防治難,“人抓不現實,打藥傷(shang) 樹木”。羽化後的栗山天牛,從(cong) 飛離樹木到再次產(chan) 卵有十幾天時間,是防治的黃金期。每年7月,基於(yu) 上年的監測數據,仲昭輝會(hui) 和隊員們(men) 分成幾路,在山裏徹夜點燈誘捕成蟲,阻斷栗山天牛繁殖鏈。“十幾年前,我頭回上山時,打眼就能看見幾個(ge) 大窟窿。這些年的工作很見效,現在得使勁找才能找到蟲洞。”仲昭輝說。
三四個(ge) 小時的山路、重複勞累的工作,雖然現在幹得起勁,但入職頭幾個(ge) 月,仲昭輝也打過退堂鼓。直到那之後不久的一次巡山,改變了他的想法。
2011年初春,例行巡山時,仲昭輝看見不少樹上都有隻剩脈絡的葉子。回去時,他並未在意,隨口和李東(dong) 華提起。
然而李東(dong) 華卻上了心,“聽描述,像是林場十幾年沒暴發過的花布燈蛾。”李東(dong) 華當即組織小隊進山監測,隨後發出預警:“花布燈蛾數量異常增長,建議發動村民,立即清除。”不久,吉林省森防檢疫總站發布“吉林省花布燈蛾特大級災害預警”。據統計,當年紅石林場受影響森林麵積超萬(wan) 頃,收揀蟲苞近百噸,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700多萬(wan) 元。“見微知著,這工作有意思、有意義(yi) 。”這之後,仲昭輝再沒提過離開。他和同事們(men) 一道守護著這近30萬(wan) 公頃的森林,這一幹,就是14年。
“治蟲子,也得有知識。”樹幹寄生的栗山天牛、啃食樹葉的花布燈蛾、以鬆針為(wei) 食的鬆毛蟲……林場需要監測的有害生物多達十幾種。為(wei) 製定有針對性的檢疫方案,仲昭輝上山監測記錄,下了山便在辦公室裏觀察幼蟲、翻書(shu) 學習(xi) ,積累了20多本工作筆記。
廣袤林海中,像仲昭輝一樣的護林人有很多。近年來,吉林市全麵推行林長製,2023年,各級林長累計開展巡林超1萬(wan) 次,還建立“林業(ye) +公安”“林業(ye) +檢察院”機製,形成護林合力。當地林業(ye) 蟲害檢測率達99.99%,實現林下經濟產(chan) 值超38億(yi) 元。
如今,仲昭輝的工作又多了一項——拍照片。2022年,他考取了無人機駕駛執照。巡山前,站在山腳處,借助無人機設備,哪裏葉子泛黃稀疏,一覽無遺。幹起活來,更有方向。這個(ge) 冬天,仲昭輝還在進行無人機操作教學,“治蟲子,也得跟得上時代。”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03日 04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