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產教雙向奔赴共同發展 廣州職業教育跑出“加速度”

發布時間:2024-01-05 15:02:00來源: 廣州日報

  產(chan) 教雙向奔赴共同發展 全力支撐“產(chan) 業(ye) 第一、製造業(ye) 立市”

  廣州職業(ye) 教育跑出“加速度”

  2021年,廣州入選首批“國家產(chan) 教融合試點城市”,飲上先行先試的頭啖湯。兩(liang) 年來,廣州不負厚望、乘勢而上,產(chan) 業(ye) 與(yu) 職業(ye) 教育相互耦合、相得益彰,形成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職業(ye) 教育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為(wei) 國家戰略需要、廣州堅持“產(chan) 業(ye) 第一、製造業(ye) 立市”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麵向未來,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職業(ye) 教育改革發展的下一個(ge) 目標:推進職普融通、產(chan) 教融合、科教融匯,優(you) 化職業(ye) 教育類型定位。

  校企怎麽(me) 合作?產(chan) 教怎樣融合?近日,記者走進廣州的辦學和生產(chan) 一線探尋答案。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曾俊

  廣州雄厚產(chan) 業(ye) 基礎 培育職教發展沃土

  作為(wei) 中國近代工業(ye) 重要發祥地,廣州立足自身優(you) 勢,以產(chan) 業(ye) 需求為(wei) 導向,建設齊全的工業(ye) 門類,擁有41個(ge) 工業(ye) 大類中的35個(ge) ,工業(ye) 經濟總量穩居全國城市前列。目前,共有335家世界500強企業(ye) 落戶廣州,建設21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新增8家國家級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汽車產(chan) 量穩居全國城市第一。

  植根如此豐(feng) 沃的產(chan) 業(ye) 土壤,廣州的職業(ye) 教育得以快速成長。據統計,廣州現有各類職業(ye) 院校161所,其中,市屬高職院校8所、市區屬中職學校33所、技工院校25所,在校生92.3萬(wan) 人,市區屬職業(ye) 學校、技工學校在校學生合計約28萬(wan) 人。

  2022年,廣州職業(ye) 學校平均就業(ye) 率達96.4%,對口率達81.53%,技工院校平均就業(ye) 率超過98%,服務廣州占比超過60%,超過20萬(wan) 技術技能人才從(cong) 學校踏入社會(hui) 、走上崗位。

  近年來,廣州在校企共建方麵,形成省級以上應用技術創新平台44個(ge) ,麵向企業(ye) 開展技術服務項目394項,組織各類技能培訓14.76萬(wan) 人次。近三年,市屬高職學校投入科研總經費達2.5億(yi) 元,新立項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800餘(yu) 項,獲得專(zhuan) 利授權1298項,科技(社科)創新團隊27支,有力支撐產(chan) 業(ye) 技術能級提升。

  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廣州職業(ye) 教育都走在全國前列。

  如何將體(ti) 量龐大的職業(ye) 教育資源激活用好?必須從(cong) 頂層設計開始。2021年,廣州成功創建國家首批“產(chan) 教融合試點城市”,以更大力度、更多支持、更實舉(ju) 措推動職業(ye) 教育、產(chan) 業(ye) 發展齊頭並進、相互融合。同年製定發布的《廣州市建設產(chan) 教融合城市試點方案》明確提出,依托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打造北部、中部、南部三個(ge) 集聚區,培育產(chan) 業(ye) 園區等多支點的“一軸三區多支點”產(chan) 教融合發展空間布局。在有力的政策引導下,南方電網、南方航空、白雲(yun) 電器、廣州數控先後入選國家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數量位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526家企業(ye) 納入廣東(dong) 省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儲(chu) 備庫,占全省43%。

  市屬職業(ye) 學校搶抓機遇、彰顯特色,不斷提升辦學水平,穩居全國第一方陣。一組數據十分搶眼:校企共建智能裝備製造、物聯網等22個(ge) 特色專(zhuan) 業(ye) 學院、10個(ge) 校企合作示範學院,28個(ge) 職業(ye) 教育集團(聯盟)覆蓋全部市屬學校,評選63家產(chan) 教融合實訓基地,2所高職院校納入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5所院校納入省高水平高職院校,10所市屬中職學校入圍廣東(dong) 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單位,高水平院校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四個(ge) 優(you) 化”不斷增強職教適應性

  廣州職業(ye) 教育主動求變,在發展定位、專(zhuan) 業(ye) 結構、空間布局、合作機製等四方麵持續優(you) 化,不斷增強適應性。

  為(wei) 響應優(you) 先發展先進製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戰略,近年來,廣州加大職業(ye) 學校布局調整改革力度,根據產(chan) 業(ye) 急需、專(zhuan) 業(ye) 相近的原則,將14所中職學校整合優(you) 化為(wei) 信息技術、財經商貿、城市建設等10個(ge) 方向的中職學校,新建廣州幼兒(er) 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推動學校錯位發展、特色發展。

  近三年,廣州堅持以行業(ye) 企業(ye) 需求為(wei) 辦學導向,支持相關(guan) 職業(ye) 院校增設新能源汽車技術、智能醫療裝備技術、區塊鏈技術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等新興(xing) 專(zhuan) 業(ye) 118個(ge) ,撤並商務英語、會(hui) 計事務、市場營銷、財富管理等112個(ge) 專(zhuan) 業(ye) 。整合之後,院校專(zhuan) 業(ye) 實現21條重點產(chan) 業(ye) 鏈全對接,中高職學校對接製造業(ye) 的專(zhuan) 業(ye) 占比均超過40%,確保學生真正學有所成、學以致用。這一舉(ju) 措獲得社會(hui) 普遍認可,在中考招生中,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計劃完成率、分數線逐年提高,受到考生和家長的熱烈追捧。

  “迫不及待要開始自己新的大學生活了,希望能用自身專(zhuan) 業(ye) 本領投身廣州會(hui) 展行業(ye) 。”搬入廣州科教城校區,廣州城市職業(ye) 學院旅遊學院會(hui) 展策劃與(yu) 管理專(zhuan) 業(ye) 大二學生陳睿對未來充滿期待。

  到2024年9月,在這片10.79平方公裏的土地上,12所職業(ye) 院校將全部安享新家,形成交通運輸、城市建設工程、工業(ye) 信息化及城市服務等三大組團,將跑出廣州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為(wei) 什麽(me) 要投資344.53億(yi) 元建一座廣州科教城?

  一方麵,廣州職業(ye) 教育現有辦學條件亟須改善,擴容提質的需求比較迫切。另一方麵,它還能服務廣州東(dong) 部中心發展戰略,與(yu) 廣州大學城遙相呼應,共同構建南方教育高地。值得一提的是,每個(ge) 組團均擁有一所高職院校(技師學院)和若幹中職學校(技工學校)等不同辦學層次,彼此優(you) 勢學科專(zhuan) 業(ye) 相近、實行開放辦學,既為(wei) 技能人才打通了上升通道,也為(wei) 將來整合成職業(ye) 大學提供了可能。按照規劃,一個(ge) 大國工匠的“搖籃”能為(wei) 廣州實施“產(chan) 業(ye) 第一、製造業(ye) 立市”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

  促進產(chan) 教融合,將不同利益主體(ti) 捏合在一起的溝通機製十分關(guan) 鍵。除了常態化召開的廣州市職業(ye) 教育聯席會(hui) ,廣州還於(yu) 2021年開全國先河,成立產(chan) 教融合行業(ye) 協會(hui) ,建立“政府搭台、院校參與(yu) 、企業(ye) 推進”的產(chan) 教融合協調工作機製。廣州市政府與(yu) 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共建廣州鐵路職業(ye) 技術學院,探索理事會(hui) 治理改革,搭建政校行企共同協調的橋梁。

  校企合作協同創新 為(wei) 城市發展提速

  近年來,企業(ye) 與(yu) 職業(ye) 教育全流程、全方位開展合作、協同創新,以豐(feng) 富職教資源、人才資源奠定廣州招商引資、穩定投資的優(you) 勢。

  為(wei) 了破解課堂與(yu) 實踐、科研與(yu) 產(chan) 業(ye) “兩(liang) 張皮”的問題,廣州近年來積極引導校企共建師資隊伍,共同製定人才培養(yang) 方案、共同編製教材、共同開發課程、共同實施教學和評價(jia) ,做到精準對接、精準育人,不斷激發職業(ye) 教育活力,結出累累碩果。

  職業(ye) 教育必須麵向就業(ye) 市場,但是長期以來,人才培養(yang) 卻麵臨(lin) 針對性、有效性不足的問題,學校能不能從(cong) 學生入學起就按照企業(ye) 用人標準培養(yang) 學生?以廣州市交通運輸職業(ye) 學校為(wei) 例,他們(men) 從(cong) 2004年開始便率先探索“訂單班”,與(yu) 廣汽、小鵬、奔馳、寶馬、奧迪等國內(nei) 外知名品牌達成了48個(ge) 深度合作項目,為(wei) 廣州和大灣區輸送了數以萬(wan) 計的汽車產(chan) 業(ye) 一線工匠。“我們(men) 和企業(ye) 構建了穩定的校企合作命運共同體(ti) ,這一辦學特色要長期堅持。”校長巫興(xing) 宏非常自豪地說。

  據廣州市產(chan) 教融合協會(hui) 秘書(shu) 長喬(qiao) 溪中介紹,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就產(chan) 教融合而言,“校熱企冷”的困境始終存在,但這種局麵正在加速扭轉。日前,由廣州市輕工職業(ye) 學校主導建設的廣州市智能製造技術實訓示範基地正式揭牌,作為(wei) 主要參與(yu) 企業(ye) ,廣東(dong) 省機械工業(ye) 研究所有限公司從(cong) 設備、技術到師資、用人,都將積極投入到基地建設中,“隨著製造業(ye) 的地位日益凸顯,其實很多企業(ye) 朋友都希望秉持長期理念開展校企合作,不僅(jin) 從(cong) 源頭上為(wei) 企業(ye) 人才緊缺‘解渴’,還能推動高質量就業(ye) 。”公司總經理李英奇說。

  為(wei) 了響應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廣州鐵路職業(ye) 技術學院向非洲國家開展鐵路項目培訓9期,共計4684人,廣州番禺職業(ye) 技術學院在巴基斯坦建立珠寶學院海外分院、在老撾建立海外金融培訓中心,廣州市旅遊商務職業(ye) 學校在葡萄牙建立粵菜師傅工作站。據統計,廣州職業(ye) 學校共輸出177個(ge) 專(zhuan) 業(ye) 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開展8個(ge) 境外辦學項目、10個(ge)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wei) 產(chan) 業(ye) 、職教國際化發展探索新經驗。

  同時,以《廣州南沙深化麵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麵合作總體(ti) 方案》為(wei) 契機,廣州實施產(chan) 教城一體(ti) 、融合促發展,穩步推進港澳職業(ye) 教育培訓機構與(yu) 內(nei) 地院校、企業(ye) 、機構合作建立職業(ye) 教育培訓學校和實訓基地,穗港澳教育合作助力南沙開發開放如火如荼、方興(xing) 未艾。(廣州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