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鄭曉龍:創作者要有擔當精神

發布時間:2024-01-11 15:0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鄭曉龍,著名導演、編劇。代表作有《四世同堂》《渴望》《編輯部的故事》《金婚》《甄嬛傳(chuan) 》等,其中多部作品獲“金鷹獎”和“五個(ge) 一工程”獎。

  總有一個(ge) 故事讓人難忘,總有一個(ge) 旋律觸動心弦,總有一個(ge) 人物為(wei) 你而來……《渴望》《北京人在紐約》《編輯部的故事》《金婚》《甄嬛傳(chuan) 》《功勳》……這些堪稱經典的劇目,都出自鄭曉龍和他的團隊。

  在鄭曉龍看來,當觀眾(zhong) 不能感受到人的美好的時候,就不接受,觀眾(zhong) 能感受到的時候,就很容易接受。“比如,樸實的人物,表達他們(men) 的樸實很重要,不要拍攝成‘帶領群眾(zhong) 怎麽(me) 奉獻、多麽(me) 偉(wei) 大’。他們(men) 就是默默無聞的,心裏沒想過自己多偉(wei) 大。一心踏踏實實做工作,最後就可能出成績。”鄭曉龍說。

  文藝反映生活、影響生活,創作者要有這種擔當,也要有這種自覺和魄力

  1982年,剛大學畢業(ye) 的鄭曉龍,來到了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原北京電視製片廠)。由於(yu) 出色的業(ye) 務能力,他從(cong) 編輯一路升任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主任。鄭曉龍在這裏工作了27年,完成多部“自上而下”的作品,斬獲諸多“五個(ge) 一工程”獎。

  “第一次討論《渴望》的劇本,我們(men) 一堆人在飯店討論了四五天,當時初步準備寫(xie) 主要發生在家裏的一部劇,所以定為(wei) 室內(nei) 劇。同時有工廠辦公場景,需要大量外景。第二個(ge) 需要確定的就是,主角是誰。我們(men) 希望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就選擇了劉慧芳這樣的主角,定位為(wei) 年輕漂亮,又善良又賢惠,為(wei) 家人努力……但無論情節如何設計,都要在現實主義(yi) 的框架下展開。”如今,回憶《渴望》的劇本初創,鄭曉龍還會(hui) 感慨創作環境對創作者有著何等重要的作用。

  從(cong) 小說改編或領導給題目,到走向獨立創作,鄭曉龍時常與(yu) 身邊活躍的文學青年一起尋找選題和思路。正是在這樣的創作環境中,《北京人在紐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等一大批現象級的現實主義(yi) 題材電視劇先後破土而出。

  讓鄭曉龍感到欣慰的是,這些帶著現實主義(yi) 思考的劇集不僅(jin) 收獲了高收視、好口碑,還發揮了一些意外的作用。“《北京人在紐約》,起初大家覺得會(hui) 不會(hui) 太貶低外國了?但是確實‘洋插隊’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麽(me) 美好,那一年我們(men) 的‘出國熱’確實一定程度上降了溫,這就是一部劇對現實的影響。”鄭曉龍回憶,《渴望》播出後,犯罪率下降,劇組獲得了公安部表彰。《金婚》播出後,婦聯告訴他當年離婚率甚至出現了一定下降。

  “這就是文藝作品對現實直接的影響,更別說現實主義(yi) 反映的人性美好、對人性黑暗的鞭笞給大家帶來的啟發有多少了。我們(men) 的時代還是現實主義(yi) 的態度,文藝反映生活、影響生活,創作者要有這種擔當,也要有這種自覺和魄力。”鄭曉龍說。

  古裝劇也要增強劇作的厚重感和感染力,沒有好的價(jia) 值體(ti) 係是不行的

  很多90後、00後觀眾(zhong) 是因為(wei) 《甄嬛傳(chuan) 》認識鄭曉龍的。該劇的播出,引發收視狂潮,甚至打開了海外市場。拍了那麽(me) 多現代劇,拍一部古裝劇《甄嬛傳(chuan) 》也大獲成功,不少人說鄭曉龍總是“踩在流行點上”。

  “我沒有故意踩什麽(me) 流行的點,但堅持現實主義(yi) 創作方法,堅持觀照現實,所以很容易就踩上了。”鄭曉龍說,《甄嬛傳(chuan) 》《紅高粱》《羋月傳(chuan) 》都是以現實主義(yi) 態度做的,2014年《求是》雜誌第一期有一篇評論,提到甄嬛是對封建製度下婚姻的批判,這令鄭曉龍非常開心,覺得說到了自己心裏。

  “我們(men) 不是講古時候卿卿我我的愛情,之前一些古裝劇把宮廷講得美好快樂(le) 、皇上至情至性,不符合曆史唯物主義(yi) 。我們(men) 看這個(ge) 小說是因為(wei) 有一個(ge) 好的人物關(guan) 係,但如果沒有好的價(jia) 值體(ti) 係,是不行的。我把劇情設置到雍正年代,就是希望增加對封建製度的批判。”鄭曉龍說。

  “在《羋月傳(chuan) 》裏宮鬥少了,這裏的宮鬥不僅(jin) 是為(wei) 了爭(zheng) 寵,更有家國情懷。”《甄嬛傳(chuan) 》之後,鄭曉龍對《羋月傳(chuan) 》有著新的深入思考,羋月反對世襲,重視軍(jun) 功,是中國曆史上從(cong) 奴隸製到封建製轉化過程中先進生產(chan) 力的代表。

  “古裝劇也要有曆史唯物主義(yi) 態度和曆史唯物主義(yi) 創作精神,不是簡單展現宮鬥,唯有如此才能增強劇作的厚重感和感染力。”鄭曉龍說,《甄嬛傳(chuan) 》的主題是批判,《羋月傳(chuan) 》則努力想帶給觀眾(zhong) 積極的勵誌。

  真實地反映時代,真正深入生活,直麵生活中的問題,才能做出真正成為(wei) 高峰的作品

  怎麽(me) 判斷一部劇的優(you) 劣?鄭曉龍說,自己一直堅持兩(liang) 條標準:“一是人設、語言,要符合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人的真性情。很多作品不說人話,不按照正常人的標準做事,很可笑。二是價(jia) 值觀是不是正確,電視劇一定要符合社會(hui) 主流價(jia) 值觀。”

  民族大事或創作憂思,鄭曉龍皆能匯成一鍋飽含人情味的高湯。這種人情味,源於(yu) 他對現實主義(yi) 創作風格的堅持。他認為(wei) ,每個(ge) 人在戲裏的個(ge) 性和對社會(hui) 的認知,事先都要有源於(yu) 生活的設計。

  犀利的日常觀察,往往令鄭曉龍的作品成為(wei) 在時代熱銷的精神食糧。拍攝《北京人在紐約》之前,鄭曉龍曾去美國體(ti) 驗生活半年。在美國的那段時間,鄭曉龍修改了原著中的一些情節:加了大衛這個(ge) 人物,加了王啟明和郭燕離婚的情節。在鄭曉龍看來“這是典型化”:“去了美國,當然得跟美國人發生點聯係,而中國人講究‘奪妻之恨、殺父之仇’,我把你生意給搶了,這樣才有意思。”

  談及創作技巧,鄭曉龍說自己還有一個(ge) 堅持,就是語言要符合人物的真性情。比如《甄嬛傳(chuan) 》中有許多到如今還流行著的話,皇後的“臣妾做不到啊”和華妃的“賤人就是矯情”,都成了被網友“玩壞了”的典型語言。“在特定的氛圍中,讓你覺得很真實地反映了這個(ge) 人物的形象,這種語言就是成功的。語言的設計要看人物身份,不同身份有不同語言,要注意語言文學性、生活性的統一。”鄭曉龍說。

  除了審美、娛樂(le) ,文學作品還有認識的價(jia) 值。“最重要的就是現實主義(yi) 態度,真實地反映時代,形象大於(yu) 思維,藝術家、創作者要真正深入生活,直麵生活中的問題,真實反映其優(you) 點缺點,不加虛飾地反映,才可能做出真正成為(wei) 高峰的作品。”鄭曉龍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月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