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怎樣保護利用好特色種源

發布時間:2024-01-12 14:21:00來源: 經濟日報

  無論是崇明大米、金瓜、香酥芋、白扁豆、小菠菜,還是崇明白山羊、沙烏(wu) 頭豬、清水蟹等,都是上海崇明區的特色種源。保護和利用好這些特色農(nong) 業(ye) 的“芯片”,直接關(guan) 係著農(nong) 業(ye) 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近日,經濟日報記者來到全國首批、上海首個(ge) 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先行區崇明區,調研當地努力實現種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的積極探索。

  2023年11月1日起,《上海市種子條例》開始施行。依托此條例,上海市聚焦加強種業(ye) 科技研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zheng) 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明確應加強種業(ye) 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推動資源整合利用、開放共享。

  保護和利用種源,上海一直在行動。作為(wei) 全國首批、上海首個(ge) 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先行區,上海崇明區持續厚植生態優(you) 勢,將特色種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作為(wei) 重中之重。上海崇明區委書(shu) 記繆京表示,崇明通過成立農(nong) 業(ye) 科創聯盟,加強種源保護開發,推動農(nong) 業(ye) 向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方向邁進。

  愛護每一粒種子

  “種名:粳稻。科名:禾本科。屬名:稻屬。品種:崇尚2022。審定編號:滬審稻2022007號。”

  記者來到位於(yu) 崇明區港沿鎮的崇明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孵化園,園區展廳中一粒粒稻米引人注目。崇明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主任龔霞告訴記者,通過手機掃描稻米旁的二維碼,即可獲知種源相關(guan) 信息。

  龔霞表示,每一粒看似平平無奇的稻米,背後都攜帶有獨一無二的遺傳(chuan) 信息。記者注意到,展廳內(nei) 除了稻米,崇明金瓜、香酥芋、白扁豆等當地知名農(nong) 產(chan) 品都有詳細介紹。

  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衝(chong) 積島,奔騰而下的長江不僅(jin) 給當地帶來了適合紅薯、芋艿等根莖類農(nong) 作物生長的弱堿性砂質土壤,也帶來了許多各具特色的種源。

  在崇明區蔬菜科學技術推廣站站長黃誌峰看來,由於(yu) 崇明島過去較為(wei) 封閉,物種流通性弱,外來種源容易長期保存,退化滅絕的情況較島外相對少,因此保存下來的種源更為(wei) 豐(feng) 富。

  但是,種子的特性並非一成不變。一段時間內(nei) ,由於(yu) 崇明本地缺少嚴(yan) 格規範的良種繁育製度,同時引進了大量雜交蔬菜新品種,這對崇明本地種源產(chan) 生了衝(chong) 擊。一係列因素讓崇明本地大量種質資源逐步退化甚至流失。

  據了解,崇明特色蔬菜之一香酥芋對種植方式就很挑剔。芋頭等根莖類植物不能重茬種植,若在同一片土地裏連續種植兩(liang) 年,土壤中就會(hui) 滋生感染植物根部的病菌,從(cong) 而引起芋頭枯萎,產(chan) 量和品質將大打折扣,最終導致種質退化。因此為(wei) 了保護、提升種質資源,需要定期組培脫毒。

  崇明小菠菜也出現過類似問題。由於(yu) 種源退化,以往小菠菜單株產(chan) 量低,且葉片厚度參差不齊。如果農(nong) 民在種植時不注重防雜保純,在矮腳小菠菜旁種了大菠菜,兩(liang) 片菜地裏的花粉互相交換,就會(hui) 導致種源雜交退化,性狀也會(hui) 隨之改變。

  隨著農(nong) 業(ye) 的發展,種源保護和利用成為(wei) 擺在崇明麵前的重大課題。值得注意的是,種源保護不能單純依靠農(nong) 戶,還需要科技力量作支撐。

  “保護種子,需要從(cong) 收集開始。”黃誌峰表示,早在2008年,崇明蔬菜技術部門就開展了種源保存工作。崇明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曾向崇明區發過一則特殊的征集公告,目的是尋找崇明區農(nong) 家種植品種、名優(you) 特異品種、野生近緣種及國家瀕危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

  對這些“古、稀、特、優(you) ”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崇明區蔬菜站進行了係統編號和分類評價(jia) 工作。至今,崇明區蔬菜站已保存6個(ge) 品種338份種子。

  蔬菜站工作人員經常去菜市場調研,觀察菜農(nong) 們(men) 所賣蔬菜的性狀特點,從(cong) 而搜集種源。黃誌峰說,“看到有賣相特別的蔬果,我們(men) 會(hui) 問農(nong) 民種子哪裏來的、種了多少年,口感上有什麽(me) 特點”。

  黃誌峰介紹,種源農(nong) 業(ye) 關(guan) 注的對象並不局限於(yu) 滿足當下市場需求的“好品種”,而是要做好三件事:盡可能將全部種源留下;將崇明特色種源提純複壯,使其達到市場標準;創新利用不同種源進行雜交,通過優(you) 質基因重組,不斷篩選出有潛力的雜交新品種。

  2023年4月,崇明聯合上海市農(nong) 科院、上海海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科研院校,共同組建崇明農(nong) 業(ye) 科創聯盟並入駐崇明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孵化園,共同運行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水產(chan) 生態養(yang) 殖中心等20個(ge) 高水平科技平台。

  崇明農(nong) 業(ye) 科創聯盟重點聚焦種業(ye) 、生態農(nong) 業(ye) 等領域,推進“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力爭(zheng) 將孵化園打造成為(wei) 崇明“農(nong) 業(ye) 矽穀”建設的地標。

  崇明區委副書(shu) 記、區長李峻表示,科創是崇明支撐引領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崇明區正在推進全國農(nong) 業(ye) 科技現代化先行區創建,聯合組建了崇明農(nong) 業(ye) 科創聯盟。接下來準備建設崇明農(nong) 業(ye) 種業(ye) 創新中心項目,這個(ge) 項目不是僅(jin) 做科研,而是要打通科技、資本、市場三要素,使成果第一時間轉化為(wei) 市場產(chan) 品,抓好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積極打造長三角地區的“農(nong) 業(ye) 矽穀”,提升種源“芯片”科技水平。

  做好保護性開發

  優(you) 勢種源資源豐(feng) 富,是崇明特色農(nong) 業(ye) 發展的重要基礎,但如果不注重保護性開發,優(you) 勢種源也會(hui) 走向瀕危。多年來,把瀕危種源重新保護起來,成為(wei) 崇明種源農(nong) 業(ye) 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曾經非常適合在江南水稻田中耕作的上海水牛就是被保護起來的瀕危種源之一。上海水牛是我國著名的良種水牛之一,也是崇明的特產(chan) ,曾一度瀕臨(lin) 滅絕。

  2019年上海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種業(ye) 管理處在崇明考察調研時遇見少量的上海水牛。從(cong) 此,保護上海水牛被提上議事日程。

  崇明老杜集團董事長杜俊德近年來持續在崇明區尋覓上海水牛,至今已經陸續收購了160多頭。

  在上海市區兩(liang) 級動物疫病預防控製中心技術人員指導下,杜俊德為(wei) 這些水牛建檔立卡,進行身份編號。檔案詳細記錄著養(yang) 殖地、畜主姓名、毛色特征、出生日期、登記日期等信息。“統一的牛棚管理對上海水牛的保種研究起到關(guan) 鍵作用。”杜俊德說。

  目前,由上海市動物疫病預防控製中心牽頭、上海市特種養(yang) 殖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共同參與(yu) 的“上海水牛種質特性和保護體(ti) 係研究”,作為(wei) 2022年度上海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科技興(xing) 農(nong) 項目被立項,設於(yu) 崇明區的上海水牛保種場也進入了籌備建設階段。

  除了上海水牛外,崇明白山羊、沙烏(wu) 頭豬也得到了保護性開發。

  老一輩崇明人或許還記得崇明沙烏(wu) 頭豬的味道。如今,原有品種飼養(yang) 周期長、瘦肉率低等缺點,讓“土著”品種沙烏(wu) 頭豬在市場競爭(zheng) 中逐漸敗下陣來。為(wei) 了保存這一至關(guan) 重要的農(nong) 業(ye) 種源,崇明區種畜場承擔起了沙烏(wu) 頭豬收集保護和繁育提純的任務。

  “多年來,我們(men) 走遍農(nong) 戶和民間養(yang) 殖場,將沙烏(wu) 頭原種豬的8個(ge) 血統搜集齊全,並以係統方法配種繁育,使各支‘家族’發展壯大。”崇明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下屬的上海沙烏(wu) 頭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原身為(wei) 種畜場)董事長徐忠惠說,近年來,市場差異化需求逐步增長,消費者對“原生態”滋味的熱忱不斷提升,沙烏(wu) 頭豬未來規模養(yang) 殖將逐步鋪開,占領更大市場份額。

  記者了解到,針對崇明白山羊品種雜交造成純種數量減少、品質不齊等問題,崇明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通過農(nong) 業(ye) 招商,邀請參與(yu) 全球首個(ge) 克隆羊團隊的成員來到崇明區,將采用“腹腔鏡活體(ti) 采卵—體(ti) 外受精—胚胎移植”等現代繁育生物技術手段,對崇明白山羊進行快速擴繁,提高優(you) 秀種質資源水平和群體(ti) 數量。

  在科技支撐下,崇明養(yang) 殖業(ye) 種源在提升的同時也迎來新機遇。“依托科研院校力量,我們(men) 對崇明小菠菜、香酥芋、韭菜、山藥等開展種質資源創新利用。”龔霞告訴記者。

  記者還了解到,自2020年起,崇明區蔬菜站設立專(zhuan) 業(ye) 組培室,對蔬菜種源開展提純複壯、種苗脫毒等試驗,以專(zhuan) 業(ye) 技術手段實現種質資源的保護和發展。

  高壓滅菌鍋、超淨工作台、解剖顯微鏡……種子不再生長在土壤裏,而是在瓶瓶罐罐裏培育。據了解,經過提純複壯,崇明小菠菜的耕種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口感、賣相也變得更好。此外,經過脫毒處理的崇明香酥芋與(yu) 紅皮土豆,其無毒苗的第一代種子產(chan) 量也有很大提高。

  有了技術加持,圍繞崇明蔬菜的品種認定工作也已展開。崇明區蔬菜站計劃在後續3年內(nei) 取得4個(ge) 品種認定,這將使崇明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獲得專(zhuan) 業(ye) 又獨一無二的“身份”,市場區分度、市場感知效果將大大提升。

  同時,崇明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聚焦幾種崇明特色蔬菜,大力推動種植規模增長、種植範圍擴大,實現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與(yu) 種源科技同頻共振。

  近年來,崇明加大農(nong) 業(ye) 招商力度,力爭(zheng) 引進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具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農(nong) 業(ye) 企業(ye) 落戶。

  不久前,崇明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招商大會(hui) 舉(ju) 行,上海華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ye) 發起基金意向邀約,未來將通過多方合作建立總規模達10億(yi) 元的崇明農(nong) 業(ye) 科創發展基金,重點投資種源農(nong) 業(ye) 等戰略性農(nong) 業(ye) 科創項目。值得一提的是,在技術和資金賦能下,崇明種源農(nong) 業(ye) 開始向塑造品牌方向邁進。

  從(cong) 種源到品牌

  從(cong) 保護種源到開發種源,進而形成種源品牌,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記者在崇明采訪時注意到,曆經保護與(yu) 開發的一個(ge) 個(ge) 種源正在煥發生機,開始在新的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風起,蟹腳癢。”每年大閘蟹上市之際,不少上海市民會(hui) 選擇崇明清水蟹,並感慨家門口也有這麽(me) 好的大閘蟹。

  “崇明一直都是蟹苗原產(chan) 地。因地處長江入海口水域,具有鹹淡水交匯的特殊水文特征,崇明曆來是野生河蟹(即清水蟹,學名中華絨螯蟹)繁育後代的場所。所以,崇明自古以來不僅(jin) 是我國河蟹的重要產(chan) 區,也是河蟹繁育、種源傳(chuan) 承和發展鏈條上的關(guan) 鍵環節,素有‘蟹鄉(xiang) ’美譽。”上海崇明河蟹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春說起大閘蟹深有感觸,“由於(yu) 缺乏養(yang) 殖技術,崇明養(yang) 殖出的蟹一直被稱為(wei) 烏(wu) 小蟹,賣不上價(jia) 格。”

  為(wei) 了讓清水蟹從(cong) “烏(wu) 小蟹”變成“大閘蟹”,崇明沒少動腦筋。從(cong) 2008年起,崇明與(yu) 上海海洋大學合作成立河蟹研究所,改進養(yang) 殖模式,提升產(chan) 品規格,共同做強崇明河蟹產(chan) 業(ye) 。

  2015年,上海海洋大學、上海市水產(chan) 研究所、原上海市崇明縣水產(chan) 技術推廣站、上海寶島蟹業(ye) 有限公司、上海福島水產(chan)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單位聯合申報的“江海21”被審定為(wei) 中華絨螯蟹新品種,崇明河蟹產(chan) 業(ye) 進入發展新階段。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chan) 與(yu) 生命學院博士王軍(jun) 介紹,在相同飼養(yang) 條件下,“江海21”的生長速度比對照群體(ti) 快22.02%;大規格商品蟹比例高,50%以上的雄蟹大於(yu) 等於(yu) 200克,33%以上的雌蟹大於(yu) 等於(yu) 150克。

  “崇明不隻有蟹苗,也有大閘蟹。崇明大閘蟹不是長不大,也能長大個(ge) 頭。”黃春告訴記者,近年來,崇明廣大養(yang) 蟹主體(ti) 嚴(yan) 格按照《崇明清水蟹綠色生產(chan) 技術規程》開展標準化養(yang) 殖,並開展河蟹的精深加工、市場營銷、品牌打造等工作,崇明清水蟹產(chan) 業(ye) 迅速完成了創新升級。

  如今,崇明清水蟹已成為(wei) 崇明特色種源農(nong) 業(ye) 的一張名片。繆京非常自豪地告訴記者,崇明與(yu) 上海海洋大學專(zhuan) 家團隊聯合研發的河蟹新品係“崇明1號”,是在國家級良種“江海21”基礎上再升級的品種,長勢更快、產(chan) 量更大、規格更高。

  除了清水蟹,同樣聲名在外的還有崇明水仙。崇明水仙是我國兩(liang) 大水仙品係之一,與(yu) 漳州水仙齊名。崇明百葉水仙花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總經理施豪告訴記者,崇明水仙產(chan) 業(ye) 幾度沉浮,種植麵積曾大幅減少。到2000年左右,崇明水仙隻有零星種植。曆經近十年努力,2009年建成了崇明水仙種植基地,2022年基地被列為(wei) 區域特色產(chan) 業(ye) 項目。

  此後,施豪帶著產(chan) 品參加各類展會(hui) ,常州花博會(hui) 、銀川花博會(hui) 、上海花卉訂貨會(hui) ……崇明水仙的知名度逐步提升。在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hui) 上,崇明水仙“按需開花”的新品獲得了多個(ge) 獎項。

  為(wei) 開拓市場,除了參加展會(hui) ,還要做好崇明水仙的基地直銷,擴展門店代銷和電商銷售等方式。目前崇明水仙產(chan) 品主要分為(wei) 兩(liang) 類,一類是走批發市場的大眾(zhong) 化產(chan) 品;一類是走零售市場的高端禮品花。相比批發價(jia) 十幾元一盆的大眾(zhong) 化產(chan) 品,價(jia) 格高達幾百元一盆的禮品花利潤更高且供不應求。

  “崇明水仙延續的是崇明文化,承載的是幾代人的情感。”施豪說,“這幾年我們(men) 積極為(wei) 弘揚崇明水仙文化、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貢獻,合作社年銷售水仙球約30萬(wan) 個(ge) 、水仙花4萬(wan) 盆,銷售額達400萬(wan) 元。”

  一個(ge) 種源打響一個(ge) 品牌,崇明的種源農(nong) 業(ye) 之路越走越寬。“品牌建設不是任務,而是崇明種源農(nong) 業(ye) 的內(nei) 在需要。”龔霞表示,品牌是“品+牌”,“品”包括品類和品質,崇明綠色食品麵積認證率居上海第一位,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指數也是全國第一。

  龔霞表示,有了好產(chan) 品以後,還要利用“崇明+”地理標誌的優(you) 勢,通過統一生產(chan) 標準、統一標識授權、統一包裝樣式,實現統一標準推廣。如今,蔬菜集團、白山羊集團、河蟹集團、米業(ye) 集團陸續成立,統一生產(chan) 標準和包裝,真正在市場上打響崇明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

  可以說,種源將是崇明區推進現代化生態農(nong)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所在。繆京告訴記者,未來,崇明將積極搭建好科創平台,重點聚焦本地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強化項目攻關(guan) ,推動農(nong) 業(ye) 前沿科學技術在崇明集成應用,讓崇明成為(wei) 長三角地區的“農(nong) 業(ye) 矽穀”。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