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最高法:2023年全國法院訴前調解成功案件1204萬件

發布時間:2024-01-15 14:51: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記者從(cong) 1月14日召開的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hui) 議上獲悉,最高人民法院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用心用情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始終把人民群眾(zhong) 滿不滿意作為(wei) 評判審判質效、改革成效的標準。

  2023年全國法院訴前調解

  成功案件1204萬(wan) 件

  最高人民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2023年,全國法院訴前調解成功案件1204萬(wan) 件,占訴至法院民事行政案件總量的40.3%。最高人民法院要求,要紮實辦好教育、就業(ye) 、醫療、安居、養(yang) 老、婚姻家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chan) 、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關(guan) 係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案件,切實解決(jue) 好一些弱勢群體(ti) 、困難群眾(zhong) 所急所盼。

  加強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 敢用善用懲罰性賠償(chang)

  要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加大對惡意侵權的懲治力度。敢用、善用懲罰性賠償(chang) ,不僅(jin) 受害者權益得以挽回,更要讓侵權者付出更重代價(jia) ,以嚴(yan) 格公正司法樹立鮮明導向。

  防止和糾正把經濟糾紛認定為(wei) 刑事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持續優(you) 化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法治環境,推進涉案企業(ye) 合規改革,創新完善合規監管機製,推動個(ge) 案合規向行業(ye) 合規延展,探索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合規司法製度。防止和糾正把經濟糾紛認定為(wei) 刑事犯罪、助力拓寬民營企業(ye) 融資渠道、監督行政機關(guan) 守信踐諾、推動行政監管措施審慎包容透明、善意文明執行。

  做實涉訴信訪“有信必複”工作

  記者從(cong) 會(hui) 議上獲悉,一個(ge) 時期以來,涉訴信訪仍是各級法院麵臨(lin) 的“老大難”問題。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做實“有信必複”工作,要嚴(yan) 格落實7日內(nei) 程序性應複盡複、3個(ge) 月內(nei) 實質性答複、未辦結的每月反饋進展。

  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級法院院長要帶頭接訪、包案化解“骨頭案”,申訴多年的疑難案件要盡力公開聽證,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約監督員、律師、街道社區等多方參與(yu) ,擺事實、舉(ju) 證據、釋法理,讓公平正義(yi) 可見可感,努力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做好涉訴信訪,既要做實矛盾化解、案結事了,更要通過送上門的群眾(zhong) 申訴,找準審判執行環節訴源訪源的突出問題,強化監督指導,針對性改進工作。

  加大裁判文書(shu) 上網力度

  最高人民法院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為(wei) 針對性解決(jue) 裁判文書(shu) 網使用效果不佳、權利保護不力、安全風險暴露等問題,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加大上網力度,具有法治引領、教育、警示作用的文書(shu) ,都應當上網;最高人民法院、高級法院的文書(shu) ,要更多地上網;上網文書(shu) 數量應當保持相當規模,並應當覆蓋各審判領域、多種案件類型。要平衡好文書(shu) 公開與(yu) 當事人合法權利、隱私保護之間的關(guan) 係,上網公布裁判文書(shu) 要隱去相關(guan) 識別信息,確保當事人及其家人的生活工作、各類企業(ye) 單位的經營發展不受裁判文書(shu) 上網公布的影響。同時加大人民法院案例庫建設力度,更優(you) 更實為(wei) 司法審判優(you) 質高效服務,為(wei) 社會(hui) 公眾(zhong) 學法、專(zhuan) 家學者科研、律師辦案服務。

  (總台央視記者 張賽)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