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征集國際傳播經典案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中新網杭州1月15日電 題:浙江征集國際傳(chuan) 播經典案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作者 嚴(yan) 格 童笑雨
日前,浙江大學傳(chuan) 媒與(yu) 國際文化學院、浙江大學國際傳(chuan) 播研究中心和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聯合發起2023浙江十大國際傳(chuan) 播經典案例征集,尋對外傳(chuan) 播好故事、好聲音。
此次征集的國際傳(chuan) 播案例包括但不限於(yu) 對外文化交流、重大活動宣傳(chuan) 、城市形象塑造、國際輿論引導、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構建等方麵。
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是加強中國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浙江曆史悠久,文化積澱豐(feng) 厚,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國際交流頻繁,具有國際傳(chuan) 播、講好中國故事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
從(cong) 目前征集的案例來看,浙江有不少有益的探索。比如世界小商品之都義(yi) 烏(wu) 依托大量外商“以外傳(chuan) 外”;華策影視以“四駕馬車”戰略推進“華流出海”國際傳(chuan) 播等等。
但在浙江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國際傳(chuan) 播中心主任吳飛看來,目前的國際傳(chuan) 播和中國的國家地位相比,尚有較大的差距。
除了西方對中國的刻板印象、以及西方主流媒體(ti) 對中國扁平化、符號化、汙名化的敘事等原因外,吳飛認為(wei) ,目前中國國際傳(chuan) 播存在“有理說不出”“說了傳(chuan) 不開”現象,很大程度在於(yu) 對國際社會(hui) 的了解、研究不夠透徹。
吳飛認為(wei) ,如果簡單套用國內(nei) 宣傳(chuan) 做法,違背國際傳(chuan) 播規律,可能會(hui) 適得其反。
“浙江宣傳(chuan) ”公眾(zhong) 號此前也提煉了國際傳(chuan) 播麵臨(lin) 的五大短板,劍指國際傳(chuan) 播誤區。如內(nei) 外無別、生搬硬套的“內(nei) 宣化”傾(qing) 向;宏大敘事、細節缺失的“淺表化”傾(qing) 向;按部就班、因循守舊的“模板化”傾(qing) 向;對象模糊、內(nei) 容錯位的“籠統化”傾(qing) 向;以及單打獨鬥、各自為(wei) 政的“碎片化”傾(qing) 向。
作為(wei) 國際傳(chuan) 播領域的專(zhuan) 家,吳飛認為(wei) 中國有很多故事具備國際傳(chuan) 播的價(jia) 值,比如共同富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還有很多平凡人物生老病死、恩愛情仇的故事,就像杭州的“最美媽媽”吳鞠萍、雲(yun) 南野象遷徙等。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是一個(ge) 很好的IP,做好國際傳(chuan) 播離不開它。我們(men) 要找的故事,一定是要能引發不同國家、不同文明的人們(men) 共鳴的。”吳飛提到了曾火遍外網的短視頻創作者李子柒。李子柒的視頻不帶任何一個(ge) 英文字母,卻憑借自然環境、人際交往與(yu) 勞動日常的畫麵感染了觀眾(zhong) ,其視頻中蘊含的生活美學,激起了當下人們(men) 對慢生活的向往,圈粉海外網友。
他認為(wei) ,在一個(ge) 個(ge) 細致入微的故事中,外國網友感受到真摯的情感,從(cong) 而對中國文化傾(qing) 心、青睞。
同時,當前的國際傳(chuan) 播,還麵臨(lin) 內(nei) 容過於(yu) 單調這一問題。如今,一說起中國,人們(men) 腦海中浮現的往往就是國粹京劇、敦煌文物、瓷器等,因此它們(men) 也成為(wei) 一些地方國際傳(chuan) 播工作中常用的符號。
回顧近年來中國國際傳(chuan) 播的成功案例,浙大城市學院長三角國際傳(chuan) 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郭晴認為(wei) ,風靡非洲大陸的國產(chan) 手機品牌傳(chuan) 音,是一個(ge) 極好的例子。
傳(chuan) 音手機在中國的名氣沒有華為(wei) 、小米大,卻是名副其實的“非洲一哥”,傳(chuan) 音還在當地形成了售後服務品牌,助力當地經濟發展和公益事業(ye) ,在當地獲得一定口碑。
郭晴說,當前中國國際傳(chuan) 播主體(ti) 太單一,但在這一社交媒體(ti) 時代,傳(chuan) 播主體(ti) 應該“去媒介機構中心化”。要把官方和民間、國內(nei) 與(yu) 國外、機構和個(ge) 人、國企和民企等資源和力量充分發動起來,大家分而說之、合而塑之,才能夠多角度、立體(ti) 式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中國聲音。
做好國際傳(chuan) 播工作,還應創新。
針對“中國故事很精彩、中國話語很貧乏”的情況,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yu) 信息傳(chuan) 播學院教授、中國故事創意傳(chuan) 播研究院院長陳先紅認為(wei) ,要針對不同的傳(chuan) 播對象、傳(chuan) 播場域采用不同的敘事方式。
她提到,一直以來,美國通過好萊塢影片、麥當勞、薯片等,以市場傳(chuan) 播的手段向全世界輸出他們(men) 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作為(wei) 享譽世界的文化作品,《西遊記》不僅(jin) 形塑了中國人的儒釋道精神,更是中國文化全球化的超級代言人。
西遊故事話語具有全球化消費潛力,可以有針對性地開發和推廣《西遊記》文化產(chan) 品和文旅產(chan) 品。在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建立“西遊記主題樂(le) 園”,實施西遊記文旅融合“走出去”,提高中華文明傳(chuan) 播力、影響力。
吳飛最後認為(wei) ,國際傳(chuan) 播不僅(jin) 要“講中國好故事”,傳(chuan) 播中國好聲音,還要“講好”。“甚至有時候,把不太好的故事講好才是真正的國際傳(chuan) 播能力。”
據悉,2023浙江十大國際傳(chuan) 播經典案例征集正在進行中,有意者可將案例有關(guan) 內(nei) 容發送至官方郵箱:shccns@126.com,並在郵件主題注明“**單位案例申報材料”。(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