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雲南蒙自過橋米線緣何入口入心

發布時間:2024-01-17 14:3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紅河1月17日電 (黃興(xing) 鴻)“想不到菊花、玫瑰花加入過橋米線的高湯中,不僅(jin) 好看,也好吃。此次到雲(yun) 南蒙自研習(xi) ,讓我大開眼界。”16日,來自香港慕光英文書(shu) 院的學生張元喆品嚐源自當地的過橋米線後如是說。

  當日,參加“內(nei) 地與(yu) 香港青少年哈尼族文化研習(xi) 活動”的香港浸會(hui) 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香港慕光英文書(shu) 院、廣東(dong) 深圳育才實驗學校、四川成都雙流立格實驗學校的39名師生,來到雲(yun) 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開展哈尼族文化研習(xi) 活動,一起品嚐蒙自過橋米線。

  聞名遐邇的雲(yun) 南過橋米線,較為(wei) 通行的說法是起源於(yu) 雲(yun) 南蒙自。相傳(chuan) 清朝年間,蒙自一書(shu) 生在南湖苦讀,賢妻心疼,遂宰雞煨湯、切肉片、備米線,提籃攜碗罐送餐,至南湖過橋時暈倒。書(shu) 生聞訊趕來喚醒妻子,發現湯麵浮油罩,依舊灼熱燙手,後放肉片速熟,食之鮮美無比,“過橋米線”由此傳(chuan) 開。2014年,蒙自過橋米線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

  上個(ge) 世紀三十年代末,曾就讀於(yu) 西南聯大的汪曾祺不惜賣掉字典去吃過橋米線。他稱“雞片腰片魚片肉片都極嫩,湯極鮮,真是食品中的尤物。”

  參加此行研習(xi) 活動的香港浸會(hui) 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學生劉宗華同樣感受到了蒙自過橋米線的獨特魅力。他介紹,香港也有過橋米線,但佐料的豐(feng) 富度及口感均無法與(yu) 蒙自的相比。關(guan) 鍵是,這次還知道了過橋米線背後的許多故事。“中華飲食,博大精深!”

  “過橋米線太神奇了,雲(yun) 南文化太精彩了!”廣東(dong) 深圳育才實驗學校的學生張洪愷稱,“深圳有過橋米線,今後再和家人一起去吃的時候,我也能說出許多過橋米線的文化!”

  來自四川成都雙流立格實驗學校的老師周婷婷稱,十年前她在四川綿陽讀書(shu) ,那裏有一家過橋米線店,但一直不明白“過橋”兩(liang) 字是什麽(me) 意思。此次研習(xi) ,找到了答案。

  紅河州文化和旅遊局非遺科科長張純介紹,許多遊客到蒙自都會(hui) 吃一次過橋米線,米線亦為(wei) 蒙自貢獻了不少產(chan) 值。2023年,蒙自米線生產(chan) 單位共25家,產(chan) 量約3萬(wan) 噸;米線經營單位1826家,經營網點111個(ge) ;從(cong) 業(ye) 人員逾1.5萬(wan) 人,全產(chan) 業(ye) 鏈生產(chan) 總值達9.86億(yi) 元。

  此次活動是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與(yu) 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協會(hui) (香港)及雲(yun) 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同主辦的青少年研習(xi) 活動,屬“港澳青少年民族文化研習(xi) 計劃”係列活動之一。該“研習(xi) 計劃”自2010年啟動以來,在全國成功舉(ju) 辦了19次活動,此前分別在雲(yun) 南麗(li) 江、大理、臨(lin) 滄、西雙版納開展過納西族、白族、佤族、傣族文化研習(xi) 活動。

  未來3天時間,39名師生將在紅河州蒙自、元陽、建水開展哈尼族文化研習(xi) 活動,體(ti) 驗非遺項目等,感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