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陣陣醇香傳百年 杭州下沙大麥燒守護“舌尖上的年味”

發布時間:2024-01-17 15:3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1月16日電 題:陣陣醇香傳(chuan) 百年 杭州下沙大麥燒守護“舌尖上的年味”

  作者 鮑夢妮 張夢真

  曬醬貨,是杭州人臨(lin) 近年關(guan) 的儀(yi) 式感。在杭州東(dong) 部的錢塘下沙,與(yu) 醬鴨、臘腸等醬貨的醬香不同,當地人專(zhuan) 屬的年味,是土燒酒“下沙大麥燒”的陣陣醇香。

  錢塘下沙片區地處錢塘江下遊北岸。江邊潮濕,一到冬季,吹來的江風陰冷刺骨,下沙人便利用大麥製成甘洌醇厚的大麥燒,以此暖胃驅寒。除了自己飲用,大麥燒也是下沙人逢年過節用來款待親(qin) 友的佳釀。久而久之,其名號也就慢慢流傳(chuan) 開來,至今已有百餘(yu) 年的曆史。

  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是釀造下沙大麥燒的黃金時期。臨(lin) 近年關(guan) ,走進下沙酒廠,一股若隱若現的穀物香氣便能飄來。與(yu) 屋外的寒冷截然不同,生產(chan) 車間內(nei) 是一片火熱的場景,師傅們(men) 奮力揚起剛煮熟的大麥將它們(men) 攤開、晾涼。

  “浸泡、蒸煮、出鍋冷卻……這已經到了釀製大麥燒的第三個(ge) 環節。”下沙酒廠的釀酒師傅秦全民說,出鍋後的大麥攤開後要保持15厘米至20厘米厚度,待溫度降至35℃左右時開始拌入酒曲。之後,大麥還要在攤晾場地進行為(wei) 期24小時的預發酵。

  24小時後,師傅們(men) 將預發酵完成的大麥灌入陶壇中,繼續進行50天至70天的自然發酵。灌壇、封口、紮緊繩帶……師傅們(men) 手上的動作一氣嗬成,之後又幹淨利索地將酒壇搬運到發酵堆放場地。

  “采用容量小的陶壇密封發酵,可以通過陶壇周壁的表麵積向四周放熱,自然調節酒醅品溫,酒香的醇厚感也更加濃鬱。”秦全民介紹,現在氣溫低,一般要經過約70天後,氣味濃鬱的大麥酒醅才能發酵完成。

  秦全民說,生產(chan) 過程中每一個(ge) 環節都要注意細節,否則都會(hui) 影響品質和產(chan) 量,蒸餾就是較為(wei) 關(guan) 鍵的一個(ge) 步驟。

  走進蒸餾車間,釀酒師傅們(men) 正在將一壇壇大麥酒醅倒入一個(ge) 大鍋中蒸餾,蒸餾出來的酒氣在冷卻罐重新變為(wei) 液態後,再流入儲(chu) 酒罐裏,大麥燒就大致製作完成了。一般來說,10斤大麥可釀4.5至5斤酒。

  由於(yu) 直接蒸餾得到的白酒帶有一些特殊的異味和刺激性,無法在短時間內(nei) 調配成飲用的白酒,需要在酒壇中陳化一定的時間,使酒的口味變得更加柔和。因此,剛蒸餾出來的白酒,要先作為(wei) 白酒的酒基進行灌壇存放,儲(chu) 久的陶壇裝罐還要配合荷葉封頂。罐藏的大麥燒隨著時間的沉澱,越陳越香。

  “喝口大麥燒,渾身都暖和。”秦全民說。

  一碗大麥燒下肚,從(cong) 舌尖一直暖和到胃裏,喝得人暖洋洋。這一口醇香的暖,是下沙人傳(chuan) 承了百餘(yu) 年的年味。(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