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兩會觀察:“海上新力量”積極為人民城市建言獻策
中新網上海1月23日電(記者 範宇斌)新的社會(hui) 階層人士是改革開放以來,伴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發展而逐步成長起來的一些新的社會(hui) 群體(ti) 。在上海,這一群體(ti) 被稱為(wei) “海上新力量”。
正在舉(ju) 行的2024年上海市兩(liang) 會(hui) 上,“海上新力量”如何為(wei) 人民城市建言獻策?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新的社會(hui) 階層人士聯誼會(hui) (以下簡稱“上海市新聯會(hui) ”)副會(hui) 長、北京恒都(上海)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童麟的一份提案建議聚焦完善新就業(ye) 形態就業(ye) 人員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製度。他表示,新就業(ye) 形態就業(ye) 人員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製度仍有亟待改進、完善之處,建議從(cong) 建立互助基金、縮短處理周期、加強職業(ye) 培訓等三個(ge) 方麵完善現行製度。
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市新聯會(hui) 副會(hui) 長、上海協和教育中心總校長盧慧文把目光聚焦到了教育領域。她認為(wei) ,公辦學校以“教育公平”為(wei) 準則、以“優(you) 質均衡”為(wei) 目標,而民辦學校在管理、用人機製、教學實施等方麵更靈活,可以小範圍超前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yang) 模式,承擔教育變革“排頭兵”的曆史使命。
對此,盧慧文建議,發揮民辦學校的資源稟賦優(you) 勢,在創新教育領域承擔更重要的改革探索任務。發揮民辦學校全鏈條培養(yang) 的機製優(you) 勢,探索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完整路徑。發揮民辦學校組織形態靈活的優(you) 勢,鼓勵其投身於(yu) 多樣化學習(xi) 中心的建設。發揮民辦學校在辦學資源和人才積累方麵的優(you) 勢,邀請其中的佼佼者開展公辦特色學校的托管工作等。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新聯會(hui) 副會(hui) 長、上海拙樸投資管理中心合夥(huo) 人邵楠今年繼續把關(guan) 注民生這件事作為(wei) 履職中最重要的事。20條地鐵線路、508座車站、運行裏程831公裏,上海已成為(wei) 世界擁有最長地鐵線路的城市。地鐵出行是邵楠出行最常用的方式。“我觀察到地鐵公廁的問題,這雖是城市管理中一個(ge) 很微小的細節,卻關(guan) 乎上海整體(ti) 形象。”為(wei) 此,他今年提案建議優(you) 化改善地鐵廁所環境。
於(yu) 是,邵楠曆時半年,帶隊走完上海8條地鐵線路沿線站點每一間廁所,形成完整調查報告。邵楠建議,全麵梳理地鐵站點包括不限於(yu) 廁所的公共服務設施,針對“老舊破殘”設施更新換代;地鐵站點應盡快補齊無障礙廁所等設施,方便特殊人群使用;站台上需有明顯廁所指示牌,車廂內(nei) 到站播報增設廁所位置提示音;明確地鐵廁所部分的投入資金比例。
文化軟實力越來越成為(wei) 國際競爭(zheng) 的焦點,也引起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新聯會(hui) 理事、上海莉莉絲(si)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CFO胡睿的關(guan) 注。她認為(wei) ,憑借其“文化+科技”相結合的屬性,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賦予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新的時代表達和呈現方式,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她建議,希望通過數字經濟促進中華文化高質量傳(chuan) 播,以促進構建中國話語權、提升國際傳(chuan) 播能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新聯會(hui) 理事、上海浦東(dong) 索思美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趙鎖平在調研中發現,迪士尼在促進上海旅遊業(ye) 、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搭建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同時,上海肩負著“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任。他建議,上海在迪士尼周邊以高科技、沉浸式、體(ti) 驗式打造潮流時尚的“紅色文化主題樂(le) 園”,在借助龐大人流量的同時,形成互通互補的疊加優(you) 勢,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傳(chuan) 承紅色文化,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此外,還有一些上海市政協委員為(wei) 文物建築保護、科技創新、加裝電梯等“鼓與(yu) 呼”。
“基層在文物建築修繕、管理、巡查、保護、利用等方麵亟待加強。”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新聯會(hui) 副會(hui) 長、上海磬石智通投資中心董事長黃春華在調研中發現,在上海城郊街鎮,民國至明清時代的老建築多為(wei) 木結構,年久失修,梁架、牆麵脫落損壞,亟待搶救性保護修繕。
黃春華建議,拓寬資金渠道,提升修繕意願,政府可搭建平台,引進社會(hui) 資本,鼓勵私有產(chan) 權人將文物建築交由第三方進行運營管理。加強巡查管理,開展智慧化、數字化建設,實現文物建築“數治”和“智治”。保護和發展有機融合,在城市改造中對那些具有一定曆史和文化價(jia) 值的建築,可在廣泛聽取相關(guan) 部門和公眾(zhong) 意見的基礎上,實行分類保護。加大文物建築保護宣傳(chuan) ,提升公眾(zhong) 文物建築保護意識,還可將文物建築體(ti) 驗與(yu) 傳(chuan) 統國學教育相結合,激活鄉(xiang) 村旅遊新動能。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新聯會(hui) 理事、上海湫光美術館理事長俞慶榕表示,目前,上海科技創新聯合體(ti) 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部分企業(ye) 沒有投入相應的人力與(yu) 資金;有發展潛質的中小型科技企業(ye) 在強烈技術研發需求下,尚沒有與(yu) 產(chan) 業(ye) 協會(hui) 、高校院所、大型企業(ye) 之間建立起有效的合作與(yu) 溝通渠道。俞慶榕建議,優(you) 化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認定標準,結合國家重大工程、任務設計一攬子重大應用場景,支持領軍(jun) 企業(ye) 做好新技術率先集成應用示範。同時,提升領軍(jun) 企業(ye) 話語權,加強科技領軍(jun) 人才服務能力。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新聯會(hui) 理事、上海瀛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高照宇在履職過程中發現,在加裝電梯工程推進過程中,底樓業(ye) 主成了“最敏感的一群人”。在解決(jue) “懸空老人”外出難的同時,保障好底樓業(ye) 主的權益,體(ti) 現加裝電梯工程這一“民心工程”落地的溫度。針對底樓業(ye) 主的補償(chang) 問題,高照宇建議,應盡早出台指導方案,對底樓業(ye) 主的補償(chang) 需求、補償(chang) 比例、補償(chang) 方式予以明確和統一,維護好各樓層業(ye) 主的權益,減少加裝電梯工程落地過程中鄰裏糾紛的產(chan) 生。
來自新的社會(hui) 階層群體(ti) 的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guan) 注著這座城市發展方方麵麵的問題,他們(men) 在履職建言中,助力城市更好發展,也實現了自身價(jia) 值。(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