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新村民”從台北來:接媽媽跨海過年
【港澳台專(zhuan) 線】(新春見聞)“新村民”從(cong) 台北來:接媽媽跨海過年
中新社福建寧德1月25日電 題:“新村民”從(cong) 台北來:接媽媽跨海過年
作者 呂巧琴 林榕生
“準備接媽媽來大陸一起過年,還邀請了很多台灣親(qin) 戚過來遊玩,感受南岩村濃厚的過年氛圍。”春節臨(lin) 近,陳柏菁選擇繼續留下過年。
南岩村位於(yu) 福建寧德福安市潭頭鎮,是陳柏菁入駐開展鄉(xiang) 建鄉(xiang) 創合作的一個(ge) 古村落。這個(ge) 春節,將是他第三次在南岩村過年。
陳柏菁告訴中新社記者,春節期間計劃舉(ju) 辦小型圍爐煮茶活動,在奶茶鋪增加一些喜慶的新春元素,“搗騰”一些新飲品和台灣零食,吸引遊客。
隨著鄉(xiang) 村文創奶茶鋪、南北台貨鋪、輕食共享空間、長廊閣樓涵洞水吧、重機車俱樂(le) 部、背包客文化驛站等項目一一落地,南岩村現已成了周邊十裏八村的“網紅”打卡地。
“我現在把家安在了南岩,一個(ge) 月有二十多天待在村裏,算是南岩村的‘新村民’了。”來自台北的陳柏菁,有著導演、教師、音樂(le) 人、鄉(xiang) 建鄉(xiang) 創導師等多重身份,是南岩村民眼中的“斜杠大叔”。
2018年,陳柏菁“登陸”逐夢,“希望把我在台灣做文創的經驗帶來這裏,因地製宜,助力大陸鄉(xiang) 村振興(xing) ”。初到福建平潭,他創立福人號召文創團隊,以兩(liang) 岸青年文創交流為(wei) 主軸,開設文創工坊,搭建鄉(xiang) 村音樂(le) 文化廣場,組建鄉(xiang) 村民宿群,把福人號召文創基地打造成當地“網紅”打卡點。
次年,陳柏菁帶福人號召文創團隊考察南岩村。依山而建的南岩村,有著700多年的曆史,被譽為(wei) “閩東(dong) 明清建築博物館”。站在村口望去,40多座形態各異的明清建築錯落有致,吸引了他。2020年開始,他和他的團隊駐村開展陪護式鄉(xiang) 建鄉(xiang) 創服務。
如何讓南岩村的“鄉(xiang) 土風”中增添“文藝範”?陳柏菁從(cong) 一家奶茶鋪入手。村中一座老舊危房,經過重新規劃設計,搖身一變成了村中的“網紅打卡店”——福人號召文創奶茶鋪,經營古村驛站招牌奶茶、桂圓紅棗茶以及拿鐵、美式衝(chong) 泡咖啡等各種飲品。
“奶茶鋪在舊樓原有基礎上,不破壞本身結構進行翻新加固,給人一種原汁原味的古早奶茶鋪既視感。”陳柏菁說。
登上奶茶鋪的二樓,南岩村的人文與(yu) 自然風光盡收眼底。從(cong) 上海遠道而來的遊客鄭先生說,穿行在古村落瓦房之間,走走停停拍拍,很是愜意;在奶茶鋪點上一杯奶茶或咖啡,還能遠離城市的喧囂,享受一個(ge) 靜謐的下午。
在陳柏菁看來,南岩村的鄉(xiang) 建鄉(xiang) 創,不能急,更不能太過於(yu) 保守;既要堅持“修舊如舊、應保盡保”,更要保護開發與(yu) 活化利用相結合。
三年多的時間裏,福人號召文創團隊相繼打造了10餘(yu) 個(ge) 項目,不僅(jin) 保護和活化利用了傳(chuan) 統建築,又豐(feng) 富了旅遊業(ye) 態,讓一度成為(wei) “空殼村”的南岩實現蛻變與(yu) 新生。
聽村裏人說,近三年來,入住南岩村的“新村民”、返鄉(xiang) 的創業(ye) 人員有100多人,年均遊客接待量達到10萬(wan) 多人次。
2023年中秋節前夕,陳柏菁將年過八旬的老母親(qin) 接到南岩村。他說,除了想讓母親(qin) 親(qin) 眼看看自己在大陸逐夢的成果,也為(wei) 了圓母親(qin) 的一個(ge) 心願。
原來,陳柏菁的母親(qin) 6歲時隨父母離開大陸到台灣,一別就是70多年,一直想回大陸看看。“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ang) 音無改鬢毛衰。”陳柏菁這樣形容母親(qin) 的心境,“70餘(yu) 年的時光過得很快,但好在人親(qin) 土親(qin) 。”
今年是媽媽回大陸過第一個(ge) 春節,陳柏菁說,年夜飯計劃做兩(liang) 三道台灣小炒,再準備一些食材吃火鍋。“兩(liang) 岸同根同源,所以過年習(xi) 俗差不多,都有放鞭炮、走親(qin) 戚等,但大陸的年味相比台灣會(hui) 濃厚很多。”
“大陸是我夢想啟航的地方。”“登陸”六年有餘(yu) ,從(cong) 隻身一人到有了一個(ge) 18人文創團隊,陳柏菁感言,“在這裏,天地廣闊,大有作為(wei) ”。
南岩村已被列為(wei) 2024年度閩台鄉(xiang) 建鄉(xiang) 創合作樣板村。陳柏菁表示,希望新的一年將南岩村打造成“爆款”,讓更多人返鄉(xiang) 創業(ye) ,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遊玩;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鄉(xiang) 建鄉(xiang) 創合作“開花結果”,促進兩(liang) 岸融合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