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春走基層 身邊暖鏡頭丨他們為春運列車升級“導航”

發布時間:2024-01-26 14:39: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魏依晨 通訊員 李翔 楊子熠

  1月25日0時20分,一列CRH380A型動車組穿過夜色,緩緩駛入南昌東(dong) 動車組運用所。“嗞——”隨著一聲製動聲落下,檢修台上蓄勢待發的車載信號工們(men) ,不約而同地拎上檢修設備向駕駛室趕去。

  速度、坐標、坡度……弧形操縱台的顯示屏上,一項項運行數據以圖像或曲線形式切換呈現,南昌電務段南昌西車載設備車間工長熊宇豪和工友按下一排按鍵,互相配合著調試車載設備,他們(men) 要為(wei) 這趟高鐵升級“導航”。

  短短1分鍾,飛馳5833米,高速運行的複興(xing) 號“分秒不差”的背後,離不開列車自動防護係統(ATP)的導航指引。

  ATP就像列車的“大腦”,通過高鐵車身的速度傳(chuan) 感器、接收天線等,實時接收前方路況信息,並為(wei) 司機提供語音提示。“它就像高鐵的導航係統。”熊宇豪介紹。在台風、大雪等惡劣天氣及線路施工情況下,導航係統還能自動控製高鐵按規定速度安全運行。

  當鐵路實行“一日一圖”,或橋隧、彎道等設施參數發生變化,導航數據就要同步優(you) 化更新,讓高鐵適應新的線路環境。

  熊宇豪來到駕駛室後方,熟練地打開導航機櫃門,拆下導航“芯片”——集成板卡,手托著筆記本電腦將端口鏈接,導入“燒製”好的軟件程序開始更新數據。

  當屏幕上的進度條跳到100%,熊宇豪快速敲擊鍵盤輸入指令,調出相應導航模塊,試驗功能是否正常。“版本碼、軟件標識、限定範圍……”一行行數據代碼不斷彈出,一排排指示燈閃爍起伏,“每一項內(nei) 容都要反複核對,感覺大腦在超頻運轉,眼睛都不敢眨。”熊宇豪全神貫注地盯著顯示屏幕,生怕漏掉一處細節。

  這次升級的數據多達900萬(wan) 個(ge) 字符,相當於(yu) 一個(ge) 小型圖書(shu) 館藏書(shu) 字符數量總和。“如果數據出現偏差導致高鐵延誤,即使1分鍾,都可能對鐵路整體(ti) 運輸造成較大影響。”為(wei) 此,熊宇豪練就了5分鍾不眨眼的絕活,“剛開始不習(xi) 慣,常常對著鏡子練到眼睛酸脹流淚。”

  除了數據更新,熊宇豪還要時刻警惕導航係統故障,如不能及時處理,會(hui) 導致高鐵無法正點出發。有一次,導航顯示屏上突然跳出電路通道報錯提示框,看著一串陌生的代碼,當時入路不久,業(ye) 務還不熟練的熊宇豪慌了神。他們(men) 一邊翻圖紙查說明,一邊聯係設備廠家,等故障處理完,離高鐵出庫時間已經很近了。熊宇豪回過神時,發現手心全是汗。

  從(cong) 那時起,熊宇豪開始自學電路編程,一遍遍抄寫(xie) 專(zhuan) 業(ye) 名詞的對應代碼,直到形成肌肉記憶。“高鐵導航升級頻繁,我們(men) 的技術也要跟上。”後來,他參與(yu) 研製的“BTM天線智能工裝”獲得國家專(zhuan) 利,成為(wei) 工友們(men) 升級導航作業(ye) 的好幫手。

  今年春運,客流持續回暖,鐵路部門夜間高鐵、熱門線加開列車,使導航維護工作量翻了一倍。從(cong) 前一天18時,直到次日早上8時,熊宇豪和工友們(men) 要為(wei) 60多組高鐵進行導航數據更新。

  高鐵駛向遠方,也奔向團圓。“旅客安全回家,我們(men) 心裏就踏實。”看著緩緩出庫的動車組,熊宇豪自豪地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