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金融市場結構布局 更好適應經濟發展變化
優(you) 化金融市場結構布局
本報記者 李華林
金融市場體(ti) 係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zhuan) 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金融調控、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金融基礎設施六方麵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ti) 係,其中,明確要建立健全“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ti) 係”。
什麽(me) 是“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ti) 係”?當前金融市場結構還存在哪些不合理之處?如何進一步完善?記者采訪了專(zhuan) 家學者。
更好適應經濟發展變化
作為(wei) “六大體(ti) 係”之一,“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ti) 係”的建立健全麵臨(lin) 多方麵任務。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wei) ,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ti) 係,應該是銀行市場、股票市場、債(zhai) 券市場、保險市場等協調發展,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比例合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高,服務實體(ti) 經濟質效高。
“金融市場體(ti) 係是金融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市場體(ti) 係的結構包括多個(ge) 層麵。”中國社科院宏觀經濟智庫研究室主任馮(feng) 煦明表示,例如,直接融資市場與(yu) 間接融資市場的結構,股權融資市場與(yu) 債(zhai) 券融資市場的結構,在岸金融市場與(yu) 離岸金融市場的結構等。
金融市場體(ti) 係的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好的金融市場體(ti) 係需要動態地適配經濟結構,以更好發揮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作用。”馮(feng) 煦明說,近年來,在技術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推動下,加之經濟社會(hui) 綠色低碳轉型、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我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演變,對金融市場體(ti) 係的結構提出了新要求。金融市場體(ti) 係結構也應動態地隨之作出調整優(you) 化,從(cong) 而更好地適應經濟結構的變化、更有效地服務實體(ti) 經濟。
中國信息協會(hui) 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認為(wei) ,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ti) 係應是多元化、層次化、有序化且各市場間相互協調、互為(wei) 補充的金融生態係統。其中,股票市場、債(zhai) 券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期貨市場以及衍生品市場等,都扮演著各自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構成了一國乃至全球金融活動的核心。
“理解這一概念的關(guan) 鍵在於(yu) ‘結構合理’。”朱克力表示,也就是說,市場無論是深度、廣度、流動性還是參與(yu) 者的多樣性都達到了一個(ge) 動態均衡狀態,不僅(jin) 能提高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還能有效分散和化解金融風險,為(wei) 實體(ti) 經濟提供穩定持續的金融服務。
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ti) 係對經濟健康發展具有深遠意義(yi) 。朱克力表示,金融市場體(ti) 係既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平台,也是企業(ye) 融資和投資的主要渠道,更是居民財富管理和風險對衝(chong) 的關(guan) 鍵場所。一個(ge) 成熟穩定的金融市場體(ti) 係,能有效引導資金流向最具創新力與(yu) 發展潛力的領域,推動經濟結構優(you) 化和產(chan) 業(ye) 升級,同時還能通過價(jia) 格發現機製及時反映經濟基本麵變化,為(wei) 政策製定者提供準確的信號與(yu) 依據。
不合理不平衡問題猶存
經過多年改革發展,我國已成為(wei) 金融大國,各類金融機構快速崛起,金融市場規模巨大。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銀行市場,全球第二大保險、股票、債(zhai) 券市場。各市場之間彼此互相聯係、互為(wei) 支撐,成為(wei) 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ti) 係的發力點。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末,我國債(zhai) 券市場托管餘(yu) 額為(wei) 156.9萬(wan) 億(yi) 元。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國銀行業(ye) 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chan) 總額409.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9.5%;保險公司總資產(chan) 29.6萬(wan) 億(yi) 元,較2023年初增長9%。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當前我國金融市場體(ti) 係還存在結構不夠合理、各市場之間發展不夠均衡等問題。“市場結構有待進一步優(you) 化。”董希淼表示,我國金融市場中銀行業(ye) “一枝獨秀”,銀行業(ye) 金融機構資產(chan) 在金融機構總資產(chan) 中占比超過90%,股票市場、債(zhai) 券市場、保險市場等還需要加快發展。提出構建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ti) 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yi) ,指明了我國金融市場未來的努力方向。
“當前,我國直接融資市場發展滯後於(yu) 實體(ti) 經濟需要,依然呈現間接融資主導的格局,直接融資占比偏低。股權融資市場發育完善程度亟待提升,尤其是服務於(yu) 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股權融資市場不夠發達,難以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馮(feng) 煦明表示,此外,綠色金融發展有待加速,碳市場建設進展較慢;離岸金融市場發展滯後,在岸金融市場和離岸金融市場之間的關(guan) 係有待優(you) 化。
從(cong) 各市場自身分析,分別麵臨(lin) 著不同的問題和挑戰。朱克力表示,在股票市場方麵,市場波動性較大,投機氛圍較濃,機構投資者比例偏低;在債(zhai) 券市場方麵,信用評級體(ti) 係尚不完善,市場分割現象依然存在,影響了債(zhai) 券的流動性和定價(jia) 效率;在外匯市場方麵,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還需進一步市場化,外匯衍生品市場也有待進一步發展;在期貨和衍生品市場方麵,產(chan) 品種類和市場規模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此外,各市場之間的監管標準和信息披露要求也存在差異,增加了跨市場交易的複雜性和風險,這無疑影響了金融市場穩定運行與(yu) 功能發揮,也製約了金融市場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能力。
需從(cong) 多維度協同發力
如何構建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ti) 係?專(zhuan) 家認為(wei) ,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ti) 係關(guan) 鍵在結構,重點是合理,進一步優(you) 化結構應是未來的發力點。
“下一步,在推動銀行業(ye) 高質量發展、形成大中小銀行合理分布的同時,應進一步優(you) 化融資結構,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ti) 係,深化以信息披露為(wei) 核心的注冊(ce) 製改革,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持續提高直接融資比例。”董希淼表示,債(zhai) 券市場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以深化債(zhai) 券注冊(ce) 製改革為(wei) 牽引,健全債(zhai) 券市場發行、交易和管理製度,擴大債(zhai) 券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激發債(zhai) 券市場活力。保險是經濟減震器和社會(hui) 穩定器,應進一步鼓勵保險公司豐(feng) 富健康、養(yang) 老、財富管理等產(chan) 品供給,持續提高創新能力,拓展服務範圍,為(wei) 重大科技創新、關(guan) 鍵民生項目等提供有效保障。
馮(feng) 煦明認為(wei) ,金融市場體(ti) 係的結構優(you) 化可以從(cong) 四方麵著手:一是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市場,提高直接融資占比;二是以科技金融為(wei) 重點突破口,加快發展壯大股權融資市場,促進形成“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良性循環;三是加快發展綠色金融,穩步建設壯大適合我國國情和當前發展階段特性的碳市場;四是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統籌推進在岸金融市場和離岸金融市場建設,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其中,作為(wei) 直接融資重要場所,資本市場被寄予厚望。近日,證監會(hui) 召開黨(dang) 委擴大會(hui) 議傳(chuan) 達學習(xi) 貫徹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zhuan) 題研討班開班式精神時表示,將從(cong) 堅定走好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發展之路、全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進一步全麵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依法加強全麵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風險、深入推進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等方麵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
總的來說,構建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是一項係統工程,需從(cong) 多維度協同發力。朱克力表示,首先,要加強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易、結算、清算等環節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市場運行成本。其次,應優(you) 化市場參與(yu) 者結構,培育多元化投資主體(ti) ,提高機構投資者比例和影響力。再次,要加強市場監管及風險防範,建立健全跨市場、跨部門監管協調機製,實現信息共享和監管協同。最後,要推動市場創新和產(chan) 品多元化,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符合實體(ti) 經濟需要的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提高金融市場的服務效率與(yu) 普惠性。如此,通過綜合施策、多措並舉(ju) ,有望逐步構建一個(ge) 更加成熟、穩定、開放、有序的金融市場體(ti) 係,為(wei) 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與(yu) 長效保障。(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