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拚經濟——二〇二四地方兩會觀察(上)
近期,省級兩(liang) 會(hui) 密集召開,各地曬出2023年“成績單”,敲定2024年“任務書(shu) ”,釋放出拚經濟穩增長和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積極信號。
多地預期增速不低於(yu) 5%
記者梳理發現,截至1月29日,從(cong) 已公布2024年增長預期目標的省份來看,多數預期增速介於(yu) 5%至6%之間。
具體(ti) 來看,廣東(dong) 的預期增速為(wei) 5%,高於(yu) 其2023年4.8%的增速。北京、上海、山西、江西、雲(yun) 南、青海為(wei) 5%左右,江蘇、山東(dong) 、廣西為(wei) 5%以上,河南為(wei) 5.5%,河北、遼寧、黑龍江、浙江、福建、貴州、陝西為(wei) 5.5%左右,吉林、安徽、湖南、重慶、四川、甘肅、寧夏為(wei) 6%左右。作為(wei) 2023年經濟增速領跑省份,海南、西藏均將2024年增速目標設為(wei) 8%左右。天津經濟增速目標為(wei) 4.5%左右,雖低於(yu) 其他省份,但仍高於(yu) 其2023年4.3%的經濟增長水平。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鑫認為(wei) ,北京設立5%左右的增長目標,是穩定預期、提振信心的需要,是實現就業(ye) 、居民收入等重要民生目標的需要,也是率先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需要、與(yu) “十四五”規劃目標銜接的需要,符合經濟運行態勢,具備實現可能。但5%左右的增長仍然具有較大挑戰性,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2024年,重慶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預期增長目標為(wei) 6%左右。重慶市市長胡衡華表示,上述目標立足重慶發展階段性特征,統籌考慮增長潛力、現實條件和“十四五”目標要求,是“跳一跳、夠得著”的,體(ti) 現了自我加壓、主動作為(wei) ,力爭(zheng) 在實際工作中取得更好結果。
不僅(jin) “量”上有目標,一些省份還明確提出“質”的指標。例如,上海市提出,2024年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yu) 全市生產(chan) 總值的比例達到4.5%左右,單位生產(chan) 總值能耗、單位生產(chan) 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下降,主要汙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完成國家下達目標。浙江省提出,2024年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長9%左右,規上工業(ye) 企業(ye) 數字化改造覆蓋率達85%。
“各地兩(liang) 會(hui) 提出的經濟增長目標,反映出在新的一年拚經濟的幹勁。”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表示,目前我國還處在經濟恢複和轉型升級的關(guan) 鍵期。展望2024年,各地區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將得到持續鞏固和增強,進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經濟大省勇挑大梁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wei) 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2023年,廣東(dong) 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突破13萬(wan) 億(yi) 元的省份,總量連續35年居全國首位,省會(hui) 廣州的經濟總量也邁過3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不僅(jin) 是經濟總量,2023年廣東(dong) 省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超7.1萬(wan) 家、高新技術企業(ye) 超7.5萬(wan) 家,均居全國首位,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全國第一。廣東(dong) 省省長王偉(wei) 中表示,要堅決(jue) 扛起“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責任。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幹,能多幹就多幹一些。
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紮實推進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以三個(ge) “一號工程”為(wei) 總牽引,深入實施“十項重大工程”,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wei) 全國大局勇挑大梁、多作貢獻。
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四川經濟社會(hui) 發展有良好基礎、有較為(wei) 雄厚實力,還有多個(ge) 國家戰略實施的重大機遇,要進一步增強信心和底氣,拿出迎難而上的勇氣,提高化危為(wei) 機的能力,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切實肩負“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重任。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hui) 副理事長馮(feng) 奎認為(wei) ,“大梁”對應的是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局、全國一盤棋的大局。經濟大省在經濟發展中有綜合優(you) 勢,其他省份在糧食生產(chan) 、能源安全、生態保護等方麵也有各自的比較優(you) 勢。經濟大省挑大梁,進一步反映我國正加速形成新發展格局,是優(you) 化重大生產(chan) 力布局,構建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ti) 係的重要舉(ju) 措。
在馮(feng) 奎看來,經濟大省挑大梁,既要追求量的合理增長、較快增長,更要追求質的有效提升、持續提升。經濟大省在科技創新、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方麵已處於(yu) 國內(nei) 前列,但對比世界一流的經濟發展區域,在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等方麵,也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同時,經濟大省也應是率先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省份,要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擴內(nei) 需是重要抓手
從(cong) 地方兩(liang) 會(hui) 情況看,2024年各地將繼續多措並舉(ju) 擴內(nei) 需,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各地在推動消費持續擴大上著墨頗多。例如,廣東(dong) 省提出,加快建設大灣區國際消費樞紐,支持廣州、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6個(ge) 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加強消費基礎設施布局,建設示範智慧商圈、特色步行街。上海市提出,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深化全球新品首發地建設,實施商圈能級提升行動。北京市提出,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chan) 品等大宗消費,推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黑龍江提出,持續開展夏季避暑與(yu) 冬季冰雪旅遊兩(liang) 個(ge) “百日行動”,冰雪季接待遊客突破1億(yi) 人次,旅遊收入超1500億(yi) 元。
擴大有效投資是各地擴內(nei) 需的重頭戲。江蘇省提出,突出抓好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投資項目和450個(ge) 省重大項目,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寧夏回族自治區提出,突出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經濟社會(hui) 薄弱領域補短板、防洪排澇抗災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投資。甘肅省提出,更大力度促進有效投資,用足用好多重政策機遇,強化重大項目建設、促進能源開發利用、提高項目謀劃水平,補短板、調結構、增後勁,發揮有效投資的關(guan) 鍵性作用。
各地還將進一步抓好抓實促進民間投資工作。廣東(dong) 省提出,完善投融資機製,實施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新機製,細化出台鼓勵民間投資重點行業(ye) 目錄,持續向民間資本推介示範項目和應用場景,讓民間投資進得來、退得出、有得投、投得好。四川省透露,將大力鼓勵民營企業(ye) 積極參與(yu) 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新建項目。
魏琪嘉認為(wei) ,2024年各地特別注重釋放內(nei) 需潛力,隨著促消費政策發力顯效,消費潛力將不斷釋放,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主體(ti) 地位進一步鞏固。另外,隨著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有效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對穩增長的關(guan) 鍵作用將持續發揮。(經濟日報記者 熊 麗(li) 韓秉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