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當灣區音符飛向國際

發布時間:2024-02-04 16:02:00來源: 南方日報

  當灣區音符飛向國際

  2024粵港澳大灣區(廣東(dong) )國際青年音樂(le) 周收官

  1月31日晚,2024粵港澳大灣區(廣東(dong) )國際青年音樂(le) 周(以下簡稱“YMCG”)閉幕音樂(le) 會(hui) 在香港文化中心舉(ju) 辦。

  這也是音樂(le) 周音樂(le) 總監丹尼爾·哈丁此次灣區之行,執棒的最後一場音樂(le) 會(hui) 。次日最後一場大師課結束後,為(wei) 期一周多的音樂(le) 周便全部落下帷幕。

  走台時,看著YMCG樂(le) 團樂(le) 手們(men) 青春的臉龐,哈丁動容地說:“過去十天,你們(men) 在導師的教導下迅速成長,學會(hui) 用音樂(le) 溫暖人心,音樂(le) 因你們(men) 而煥發生機。我為(wei) 你們(men) 感到驕傲!”

  從(cong) 1月20日至2月1日,橫跨廣州、深圳、香港三地,4場交響樂(le) 音樂(le) 會(hui) 、2場室內(nei) 樂(le) 音樂(le) 會(hui) 、2場“樂(le) 聚·暢談”音樂(le) 沙龍、一天的音樂(le) 外展City walk、為(wei) 期10天的大師親(qin) 臨(lin) 指導排練……YMCG樂(le) 團樂(le) 手們(men) 留下了珍貴的音樂(le) 回憶。首次由廣州交響樂(le) 團、星海音樂(le) 廳、深圳交響樂(le) 團、香港管弦樂(le) 團和澳門樂(le) 團共同承辦的音樂(le) 周,在文化協同發展的深度、廣度上均超往屆。

  十多天的藝術之旅,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交融,中西音樂(le) 文化交匯,世界級音樂(le) 大師和音樂(le) 新生力量在此相聚,用音樂(le) 講述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廣東(dong) 故事,以音樂(le) 周為(wei) 窗,向世界展示大美灣區。

  灣區青年音樂(le) 家的夢幻之旅

  掌聲之中,坐在交響樂(le) 團首席位置的年輕人起身,與(yu) 從(cong) 後台快步走來的哈丁微笑致意。琴弓輕抬,一首樂(le) 曲準備就緒。

  他是林瑞灃,本屆音樂(le) 周樂(le) 團首席、青年小提琴演奏家。上屆音樂(le) 周樂(le) 團,就有他的身影。2022年7月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大賽,他成為(wei) 唯一內(nei) 地“決(jue) 賽獎金獲得者”;2023年10月,他榮獲第三屆維克多·特列季亞(ya) 科夫國際小提琴比賽金獎。從(cong) 普通樂(le) 團樂(le) 手成長為(wei) 樂(le) 團首席,YMCG樂(le) 團和林瑞灃見證了彼此的成長。

  “我應該是學院裏麵來得最早的,近半個(ge) 月的時間我們(men) 行程很滿,但我覺得很興(xing) 奮。”林瑞灃不僅(jin) 參加了音樂(le) 周的排練,還參加了今年的開幕式演出。和樂(le) 團大咖導師的交流讓他對合作演出有了全新的認識:“以前我們(men) 一直認為(wei) ,合作就是不同的人要發出同樣的聲音。但哈丁和餘(yu) 隆兩(liang) 位指揮大師,都告訴我們(men) 個(ge) 性的重要性。”

  “創作音樂(le) ,需要一些自發的流露,這點尤為(wei) 重要。”哈丁認為(wei) ,導師能做的是給予機會(hui) ,盡可能給年輕人創造更多的機會(hui) ,去發現音樂(le) 的巨大魅力和樂(le) 趣。

  “我們(men) 很夢幻地度過了這一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le) 學院低音提琴樂(le) 手徐麗(li) 回想起音樂(le) 周的演奏經曆,依然十分興(xing) 奮。“我們(men) 用各自的樂(le) 器在舞台上釋放自己對音樂(le) 的熱情,每個(ge) 人都彰顯了自己的風采。”

  參加了開幕演出的青年指揮崔琳涵畢業(ye) 於(yu) 星海音樂(le) 學院,於(yu) 2022年入選洛杉磯愛樂(le) 樂(le) 團2022/2023樂(le) 季杜達梅爾指揮計劃,同樣是從(cong) 粵港澳大灣區走向世界的新一代音樂(le) 翹楚。回歸灣區參與(yu) YMCG國際文化盛事,被她視為(wei) 一次不同尋常的全新體(ti) 驗。“粵港澳大灣區與(yu) 生俱來就具備多元融合的氣質,同氣連枝又尊重差異,這些都是實現偉(wei) 大創造的催化劑。”崔琳涵說。

  為(wei) 什麽(me) 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做一個(ge) 麵向世界的青年音樂(le) 周?

  音樂(le) 周藝術委員會(hui) 主席、指揮家餘(yu) 隆這樣解釋道:“大灣區不隻是經濟的灣區,也是文化的灣區。文化的繁榮發展將為(wei) 年輕人提供豐(feng) 厚人文滋養(yang) ,為(wei) 他們(men) 鋪就成長與(yu) 發展的橋梁。反過來,這些年輕人也將成為(wei) 大灣區、中國乃至亞(ya) 洲文化發展的中堅力量。”

  香港95後作曲家的灣區暢想

  “我希望通過這首樂(le) 曲,讓大家感受到灣區一股向上的力。”媒體(ti) 見麵會(hui) 上,香港95後作曲家梁皓一分別用普通話、粵語、英語介紹了自己受廣州交響樂(le) 團委約,特別為(wei) 本屆音樂(le) 周創作的作品《天穹之誌:大灣華章》。

  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青年音樂(le) 周首次開啟委約創作的機製。音樂(le) 周一直鼓勵原創,自2017年至2020年,每年都有一批即興(xing) 創作的演出作品。而梁皓一的這首作品,不僅(jin) 為(wei) 音樂(le) 會(hui) 拉開帷幕,也是該曲目的世界首演。

  作為(wei) 一名95後大灣區青年作曲家,梁皓一作為(wei) 作曲之一為(wei) 電影《長津湖》創作的音樂(le) ,獲得了第十九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you) 秀電影音樂(le) 獎,為(wei) 《紅海行動》《長津湖之水門橋》創作的配樂(le) 也是業(ye) 界膾炙人口的作品。

  “如果你會(hui) 說粵語,也許你能從(cong) 音樂(le) 中感受到如粵語抑揚頓挫般的律動,甚至能夠聽到掛在嘴邊的粵語襯詞;如果你不曾遊曆過大灣區,你也許會(hui) 從(cong) 作品開頭小號的旋律中,聽到、看到夜幕初啟,華燈閃爍的都會(hui) 夜色。”梁皓一這樣解讀這部新作。

  為(wei) 了用音樂(le) 捕捉大灣區核心城市廣州曆史文化厚重、多彩的精髓,他時隔近二十年,重遊沙麵,從(cong) 色彩紛呈的建築、如鯽流動的人潮中獲得創作靈感。

  “音樂(le) 無需語言,沒有障礙,每個(ge) 人都可以透過音樂(le) 建立自己對大灣區的理解和想象,在音樂(le) 中自由交流,推心置腹。”梁皓一說。

  這是音樂(le) 周的魅力所在。

  擔任音樂(le) 總監的哈丁特意帶來了一支來自不同管弦樂(le) 隊的導師團隊,希望讓年輕音樂(le) 家獲得不同風格的影響。

  “盡管‘音樂(le) 能跨越不同語言的障礙’是老生常談,但我還是要說,音樂(le) 中的共情時刻提醒我們(men) 並不孤獨。無論你是來自廣東(dong) 、香港、澳門,還是柏林、巴黎,總有一個(ge) 音樂(le) 瞬間,讓你我坦誠相對,靈犀相通。”哈丁說。據他透露,經過今年的探索,他與(yu) 餘(yu) 隆已經製定了未來五年的計劃,將進一步推動灣區音樂(le) 周的發展。

  國際音樂(le) 大咖們(men) 的灣區行

  音樂(le) 周的藝術之旅,同樣也是各國音樂(le) 家導師和學員的一次深度灣區行。

  自2017年至2023年,參與(yu) 音樂(le) 周的團員總計來自21個(ge) 國家、31個(ge) 城市及中國的28個(ge) 城市,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音樂(le) 學院、柯蒂斯音樂(le) 學院、英國皇家音樂(le) 學院等國際一流音樂(le) 學府。

  參與(yu) 的導師包括來自柏林愛樂(le) 樂(le) 團、維也納愛樂(le) 樂(le) 團、倫(lun) 敦交響樂(le) 團、紐約愛樂(le) 樂(le) 團、芝加哥交響樂(le) 團、洛杉磯愛樂(le) 樂(le) 團等樂(le) 團的首席演奏家以及柯蒂斯音樂(le) 學院、茱莉亞(ya) 學院、哈佛大學等院校導師。

  對於(yu) 他們(men) 來說,音樂(le) 周無疑是了解灣區、了解中國的一扇窗口。

  今年的音樂(le) 周外展活動,YMCG樂(le) 團和國際音樂(le) 大咖們(men) 在古今交融的四處站點,來了一場音樂(le) City walk。首站便是位於(yu) 恩寧路的粵劇藝術博物館,其所在的西關(guan) ,曾是粵劇活動的聚集地,也是粵劇名伶的聚居地。

  2009年10月2日,廣東(dong) 、香港和澳門聯合申報,粵劇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在藝術領域的一次成功合作,也彰顯灣區民心相通,文脈相連。

  演出結束後,主辦方特意準備的一出經典粵劇折子戲《戰地鴛盟》,帶來南國紅豆的粵韻悠悠。現場來自柏林愛樂(le) 、維也納愛樂(le) 、倫(lun) 敦交響樂(le) 團的知名音樂(le) 家們(men) 聽得津津有味,不亦樂(le) 乎。而博物館內(nei) 部的粵劇展覽更令他們(men) 驚豔。

  “如見故人!”音樂(le) 周導師、倫(lun) 敦交響樂(le) 團的長笛首席加雷思·戴維斯感慨道,“這種傳(chuan) 統戲曲真是極有魅力。我曾經聆聽過不少西方的作曲家以這種的音樂(le) 為(wei) 靈感進行創作,而在我參與(yu) 演奏錄製的電影音樂(le) 中,也曾和‘粵劇’邂逅。”

  來自瑞典的打擊樂(le) 演奏家卡爾·托爾森則驚歎於(yu) 粵劇打擊樂(le) 之美:“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種傳(chuan) 統戲曲的打擊樂(le) 演奏,太奇妙了,非常有衝(chong) 擊力。樂(le) 器本身也非常漂亮。”

  音樂(le) 周的導師和學員還在省博特別參觀了潮州木雕的展覽。單簧管演奏家艾爾高在參觀完之後,有感而發:“這個(ge) 城市給予了我們(men) 太多,尤其是在文化的碰撞之中,給予我們(men) 音樂(le) 家啟發。因此,能夠在外展活動為(wei) 廣州人民獻上我們(men) 的音樂(le) ,也是一種文化的回饋。”

  廣州的新中軸線上,鼓聲聲聲入耳。打擊樂(le) 澎湃的律動在跳躍,嶄新的活力灣區,映入眼簾。廣州塔之巔,兩(liang) 位銅管演奏者用小號、圓號二重奏的方式於(yu) 雲(yun) 端奏響《我愛你,中國》《獅子山下》,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添上一抹青春和諧的亮色。

  同樣的旋律也在香港尖沙咀海旁鍾樓響起。1月31日,一曲《獅子山下》讓經過鍾樓的匆匆行人腳步駐留。作為(wei) 廣九鐵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尖沙咀鍾樓在過去一個(ge) 多世紀,見證了廣州與(yu) 香港的聯結以及粵港兩(liang) 地人民的交流。

  百餘(yu) 年後的今日,鍾樓依舊,見證了年輕樂(le) 手們(men) 快閃的集體(ti) 回憶。

  正如導師和樂(le) 手們(men) 感受到的那樣,2024的YMCG有新突破、有新火花,難忘的不隻是嫋嫋樂(le) 音,還有中西對話、以樂(le) 會(hui) 友的濃濃情誼。來自灣區充滿活力、開放包容的音符,正乘著YMCG的東(dong) 風,飛向世界。

  南方日報記者 王涵琦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