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重慶“千米長宴”線下重歸 上萬民眾歡聚古鎮品年味
中新社重慶2月3日電 題:重慶“千米長宴”線下重歸 上萬(wan) 民眾(zhong) 歡聚古鎮品年味
中新社記者 鍾旖
“過年咯……開飯啦……”2月3日是中國農(nong) 曆南方小年,隨著一聲響亮的吆喝,中國曆史文化名鎮——重慶市江津區中山古鎮的“千米長宴”正式開席。千餘(yu) 米長的老街共設宴800桌,吸引上萬(wan) 名來自五湖四海的賓朋同吃團年飯,共享傳(chuan) 統年味。
“千米長宴”係中山古鎮的傳(chuan) 統民俗,最早源於(yu) 宋朝。受疫情影響,民俗活動一度被搬至線上體(ti) 驗,這是“千米長宴”暌違4年重回線下舉(ju) 辦。
記者走進古鎮,熟悉的節日氣氛撲麵而來:家家戶戶掛起喜慶的紅燈籠,數層高的蒸籠裏溢出米酒和飯菜香氣,古鎮特色小吃石板糍粑、煙熏豆腐等待食客品嚐,擺在狹長老街內(nei) 的宴席一眼望不到頭,笑聲、歡呼聲不絕於(yu) 耳,遊客在街巷內(nei) 摩肩接踵……
在眾(zhong) 人的期待中,67歲的楊光祥如往年一樣展示“打盆”絕活。他將10份熱氣騰騰的菜肴盛放在一個(ge) 長約2米、寬約20厘米的木托盆裏,頂在頭上,行動自如地穿梭於(yu) 席間,為(wei) 大家送去美酒佳肴。所到之處,總能引人駐足拍照。
“這是我第15年來古鎮打盆。雖然前幾年有中斷,但大家圖喜慶的熱情沒有變,今年人更多了。”許是再回古鎮頗感親(qin) 切,在叫好聲中,楊光祥還演示了“青蛙曬肚”“金雞獨立”“雄鷹展翅”等花式動作,為(wei) 節日助興(xing) 。
席桌上,“一老”“一小”尤為(wei) 顯眼。9位80歲以上的古鎮居民身著大紅色唐裝喜氣洋洋。麵對往來遊客送上的新年祝福,100歲的龔故臣老人連連表示感謝。10位中山鎮中心小學校的三年級學生為(wei) 老人拜壽後,在“千米長宴”上大快朵頤。學生家長陳毅說:“這是孩子們(men) 第一次到古鎮參加活動,希望他們(men) 在弘揚孝老愛親(qin) 傳(chuan) 統美德的同時,感受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
“我是慕名而來的。”在重慶工作兩(liang) 年的捷克人安德魯第一次真正體(ti) 驗中國春節氛圍,對每一處事物都充滿好奇,興(xing) 奮地舉(ju) 起手機四處拍照。從(cong) 未見過如此陣仗的安德魯不斷讚歎:“重慶漂亮,巴適的板(寓意很好、舒服)。”
“為(wei) 了帶孩子尋找年味”,重慶市民鄒洪霞早早預定了6桌宴席,邀請家族五六十人同行。看著古鎮內(nei) 燈籠高懸,遊走的小販叫賣著糖畫、糖葫蘆,還有打糍粑體(ti) 驗,她不禁想起自己在農(nong) 村長大的日子,“這就是過年的儀(yi) 式感”。
千年古鎮,民俗未改,吸引四麵八方的遊客紛至遝來,也讓生長於(yu) 斯的居民有了新期待。2023年10月,“90後”周潔宇帶著手藝回鄉(xiang) ,開起古鎮第一家咖啡店。“我從(cong) 小就參加‘千米長宴’,看著它越來越熱鬧,非常自豪。”周潔宇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