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玻璃材料 創造智能生活
創新玻璃材料 創造智能生活(科技名家筆談)
作為(wei) 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材料是科技和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高新技術發展和社會(hui) 現代化的先導。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曆史也是一部認識、開發、利用新材料的曆史。有一種材料,從(cong) 發明至今已4000多年,曾經非常珍貴,現在隨處可見。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材料被開發出更獨特的屬性,廣泛應用於(yu) 新興(xing) 領域。它,就是玻璃材料。
助力重大科學發現
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被譽為(wei) “天下第一劍”。這把寶劍的特殊之處,不僅(jin) 在於(yu) 埋藏了2300多年依然鋒利如初,更令人震驚的是,其劍格中晶瑩剔透的裝飾物並非天然寶石,而是人工合成的玻璃。
玻璃作為(wei) 一種由天然礦物(石英砂)加工而成的無定形材料,擁有悠久的曆史。從(cong) 4000多年前在美索不達米亞(ya) 和古埃及被發明之後,玻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都是作為(wei) 稀有的裝飾與(yu) 禮器材料使用,如公元前14世紀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陵墓中法老胸針上的玻璃聖甲蟲等。直至公元10世紀以後,隨著透明玻璃組分的誕生以及吹製法等工藝的不斷成熟,玻璃開始規模化生產(chan) 並被製成容器、窗花、鏡子等,廣泛應用於(yu) 生活中。
玻璃之所以能夠長時間保存,是因為(wei) 它具有特殊的非晶態結構和穩定的化學性質。從(cong) 微觀結構來看,玻璃內(nei) 部的原子排列雜亂(luan) 無章,就像液體(ti) 一樣;然而從(cong) 宏觀層麵來看,玻璃會(hui) 表現出固體(ti) 的特征,這被稱為(wei) “玻璃態”,是非晶態固體(ti) 的一種。盡管玻璃內(nei) 部的原子是無規則的,但如果我們(men) 將觀測範圍縮小,就會(hui) 發現近鄰原子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規律,這被稱為(wei) “短程有序”。在玻璃內(nei) 部存在著一種被稱為(wei) 矽氧四麵體(ti) 的構造單元,即一個(ge) 矽原子位於(yu) 中心,四個(ge) 氧原子分別連接在四個(ge) 頂點上,這種牢固的構造單元賦予玻璃耐高溫、耐腐蝕、耐氧化和高硬度等特性。後來人類不斷研究玻璃特性、創新玻璃品種,玻璃已成為(wei) 當下日常生活中最為(wei) 常見的材料。
進入16世紀,玻璃的功能性特征進一步被發現。16世紀末,顯微鏡被發明,接著,望遠鏡問世。人類借助玻璃奇特的物理特性,不僅(jin) 放大了肉眼可見的物體(ti) ,而且觀察到超越視覺自然局限的世界,掀起光學技術革命。當時間來到近代,從(cong) 居裏夫人使用玻璃器皿發現元素釙和鐳、開創放射性理論,到高錕利用玻璃纖維實現通信革命,再到阿列克謝·葉基莫夫在有色玻璃中發現量子點,眾(zhong) 多改變世界的重大科學發現中都有玻璃的身影。可以說,玻璃激發了矽元素的潛在物理特性,通過不同元素組合賦予材料新的生命力,助推人類的科技進步,單就這一點來說,玻璃是一項平凡而又重要的材料創造。
支撐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隨著玻璃組分體(ti) 係、流程工藝、應用場景等的加速創新,當前的玻璃材料已經成為(wei) 按需求設計,集高強、高韌、耐蝕、耐高溫、抗輻射、表麵活性等優(you) 異性能於(yu) 一體(ti) 的先進材料,並廣泛應用於(yu) 信息顯示、新能源、半導體(ti) 、生物醫療、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xing) 領域。
作為(wei) 智能化時代的關(guan) 鍵信息“媒介”,新型顯示是玻璃功能化應用的先行和主導領域。從(cong) 液晶顯示、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柔性顯示到Mini/Micro-LED(微米量級發光二極管)顯示,每次顯示技術的更新迭代都離不開玻璃的創新支撐。如在兩(liang) 片薄膜晶體(ti) 管TFT-LCD(液晶顯示器)玻璃基板中間填充液晶分子,結合驅動電路和透明電極,便構成了液晶顯示的核心器件——液晶顯示屏。當玻璃薄到70微米以下,在保證韌性和強度的同時,可以實現屏幕的折疊,帶動顯示新業(ye) 態柔性可折疊手機的迭代發展。當前,我國顯示玻璃技術整體(ti) 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在玻璃柔性化方麵,實現了30微米柔性可折疊玻璃的工業(ye) 化量產(chan) 與(yu) 批量應用,不斷推動柔性顯示業(ye) 態成為(wei) “新藍海”。
太陽能事業(ye) 同時也是玻璃事業(ye) ,目前主流的太陽能發電電池基本都需要玻璃。對晶矽電池封裝材料來說,透光率是決(jue) 定其轉換效率的關(guan) 鍵因素之一。玻璃的透光率達91.6%以上,是晶矽電池封裝的首選和必備材料。碲化鎘和鈣鈦礦薄膜電池對前電極材料的透光率和導電率同時提出較高要求,在玻璃表麵製備均勻、高透、低阻的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成為(wei) 實現前電極功能的關(guan) 鍵路徑。目前玻璃在鈣鈦礦電池成本中的占比已超30%,是薄膜電池產(chan) 業(ye) 鏈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當前,我國新能源玻璃的工藝、材料、應用已實現高效協同,上遊玻璃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90%,中遊電池組件全球占比超過80%。
新型顯示和新能源領域的應用讓玻璃“無處不在”,但玻璃還有一些“不為(wei) 人知”的應用,體(ti) 現其“小而美”的特性,比如在深海深空領域都有著廣泛應用的空心玻璃微珠。作為(wei) 一種中空的微米級玻璃粉體(ti) ,它的粒徑為(wei) 5—150微米,密度最低僅(jin) 為(wei) 水的1/10。由於(yu) 輕質高強,空心玻璃微珠是深海探測裝置的關(guan) 鍵浮力材料、石油領域油氣田開采中最佳的密度調節材料;同時由於(yu) 兼具防火阻燃性能,它還是飛船返回艙的重要隔熱材料,因此空心玻璃微珠被稱為(wei) 21世紀的“空間時代材料”。可以看到,當前的玻璃已經不僅(jin) 僅(jin) 是應用於(yu) 建築上的普通材料,在信息、能源等領域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經聯合國大會(hui) 全體(ti) 會(hui) 議正式批準,2022年被定為(wei) 聯合國國際玻璃年,這也是聯合國第一次以單一材料來命名一個(ge) 年份,折射出玻璃在經濟、社會(hui) 、科技和環境等領域的重要地位。
適配未來科技發展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推動顛覆性創新不斷湧現,跨學科、跨領域的交叉融合逐漸成為(wei) 材料研究和創新的必然趨勢,催生新的學科前沿、科技領域和創新形態。玻璃新材料也持續深化與(yu) 信息科學、能源科學、生命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的交叉創新,開展前沿技術探索,將為(wei) 顯示技術、智慧醫療、空間科技等未來科技和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新的路徑選擇。
萬(wan) 物顯示引領萬(wan) 物互聯,開啟未來生活的智慧新圖景。隨著玻璃向極薄方向發展,玻璃可以作為(wei) 透明保護層,通過功能複合顯示更加清晰、更加集成的圖像陣列,使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的顯示屏幕可以像卷軸一樣輕鬆卷起、伸縮並隨身攜帶。未來,該技術將在保證汽車安全性能的前提下,讓車輛近60%麵積的玻璃區域具備透明顯示器功能,使增強現實等前沿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成為(wei) 現實,打造新一代HMI(人機界麵)方案。此外,在智慧醫療領域,在玻璃襯片上精密置入應變傳(chuan) 感器、超級電容器等微型電子元器件,形成可貼合在人體(ti) 表麵的電子皮膚貼片,能夠實時監測人體(ti) 生理信號,如心率、血壓、體(ti) 溫等,實現遠程診斷和治療,同時可以用來增強智能機器人的感知能力和交互能力……玻璃正在以豐(feng) 富的形態應用到人們(men) 各個(ge) 生活場景,發揮多樣化功能,曾在科幻電影裏出現的未來畫麵已經照進現實。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我們(men) 將利用好玻璃這種古老而又現代的材料,立足新型工業(ye) 化與(yu) 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圍繞國家戰略與(yu) 科技前沿,走好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之路,為(wei)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彭壽為(wei)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玻璃新材料創新中心主任)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chuan) 播中心與(yu) 本報合作推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2月05日 第 09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