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從灶台走向舞台 浙江老年舞蹈隊舞出別樣“夕陽美”
中新網寧波2月4日電(林波 卓璿 楊芝)都說歲月不饒人,但看到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上嶴古韻舞蹈隊的阿姨們(men) ,無不說夕陽無限好。從(cong) “灶台”走向“舞台”,她們(men) 以實力“出圈”,舞出了別樣“夕陽美”。
推開慈城鎮文化中心訓練室的大門,可以看到十餘(yu) 位身著黑色舞蹈訓練服的阿姨們(men) 對著鏡子,跟著音樂(le) 節拍翩翩起舞,眼隨心動,肢體(ti) 舒展鬆弛卻充滿力量,盡顯活力與(yu) 自信。
就在前不久,這支舞蹈隊第四次登上寧波市農(nong) 村文化禮堂“我們(men) 的村晚”舞台,一支原創舞蹈《都挺好》讓台下觀眾(zhong) 感慨連連。
這支舞蹈講述了這樣一個(ge) 故事:母親(qin) 思念離家工作的孩子,捧著相冊(ce) 回憶,看相片裏的孩子慢慢長大,自己慢慢老去;院子裏,一群老母親(qin) 們(men) 圍在一起,相互道著養(yang) 娃的生活瑣事。想著快要過節了,母親(qin) 們(men) 便開始忙裏忙外,期待與(yu) 孩子的團聚。
“小寶要上補習(xi) 班,這次就不回來了!你們(men) 身體(ti) 都還好吧?”孩子的一通電話把母親(qin) 拉回了現實。“都挺好!都挺好的……”母親(qin) 說著,掛掉了電話。
“父母常對子女說‘都挺好的’,是不願意打擾子女的生活;子女常對父母說‘都挺好的’,是不願意讓父母過於(yu) 擔憂。”上嶴古韻舞蹈隊隊長周穎表示,這支舞蹈內(nei) 容改編自真實故事,“阿姨們(men) 深有感觸,所以在演繹的時候更用心用情。”
慈城鎮上嶴古韻舞蹈隊成立於(yu) 1998年。目前,該隊伍正式隊員近20人,平均年齡63歲,年紀最大的如今已有72歲。
二十多年來,上嶴古韻舞蹈隊毫不遜色專(zhuan) 業(ye) 團隊,曾參加過多次比賽,到各地進行了數次公益演出。
上嶴古韻舞蹈隊能徹底“出圈”,周穎直言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
“大家右腳沒有抬整齊!手伸出來要快,不能拖泥帶水……”最近,周穎正在和阿姨們(men) 排練舞蹈《燈火裏的中國》,為(wei) 了表演更完美,周穎正在給她們(men) “摳動作”,這個(ge) 動作已經重複練習(xi) 了多次。
“她可凶嘞!”這是舞蹈隊裏阿姨們(men) 對周穎的統一評價(jia) 。
“誰慢半拍、動作不標準,她一抓一個(ge) 準。”“一支舞蹈沒有跳幾百遍是不可能上台的。”“別說一支舞蹈了,她有時候眼睛一瞪,我們(men) 一個(ge) 動作就反複練習(xi) 幾百遍!”可即便如此,除了因為(wei) 傷(shang) 病遺憾退出隊伍的隊員,沒有阿姨因為(wei) 排練辛苦、隊長要求嚴(yan) 苛而提出退隊。
今年66歲的隊員裘亞(ya) 珍雖然是舞蹈“小白”,但她憑借著對跳舞的喜愛,加入了上嶴古韻舞蹈隊。
“全家人讚成,讓我去幹自己喜歡的事情,買(mai) 菜、做飯等家務都不需要我操心!”一開始,裘亞(ya) 珍的動作和其他隊員相比,總是不夠規範,學習(xi) 速度也跟不上,急得她團團轉。
於(yu) 是她在集訓後“纏”著隊長“開小灶”,回家後在鏡子麵前加練。
“有時候擦著窗戶看到自己的身影,也會(hui) 不由自主地練起來。”在自己的努力和大家的幫助下,裘亞(ya) 珍也順利通過了一次次比賽的考驗。
72歲的孫愛兒(er) 是隊伍裏年紀最大的。在參加舞蹈隊後,她還報名參加了老年大學的舞蹈課程,也因此練出了一身好筋骨。
孫愛兒(er) 說:“我的腿腳不比年輕人差。舞蹈不僅(jin) 娛樂(le) 身心,還給我帶來了自信。隻要跳得動,我就會(hui) 一直跳下去!”(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