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快發展未來產業
中國加快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銳財經)
未來產(chan) 業(ye) 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於(yu) 孕育萌發階段或產(chan) 業(ye) 化初期,是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日前,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推動未來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機遇,加強對未來產(chan) 業(ye) 的前瞻謀劃、政策引導,圍繞製造業(ye) 主戰場加快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支撐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
聚焦新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
1月25日,北京聯通攜手華為(wei) ,共同完成了5G-A規模組網示範,實現了金融街、北京工人體(ti) 育場等重點場景的連片覆蓋。這是相關(guan) 地區積極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的又一最新嚐試。
什麽(me) 是未來產(chan) 業(ye) ?《意見》的出台主要針對哪些問題?
《意見》在專(zhuan) 欄中給出了詳細舉(ju) 例。納米製造、激光製造、衛星互聯網、量子信息、高性能碳纖維、深海智能無人平台、超大規模新型智算中心、先進高效航空裝備等,都在重點支持的名單之列。
事實上,未來產(chan) 業(ye) 正在加速走進人們(men) 的生活。比如,中船重工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總承包的海上漁場養(yang) 殖平台“海洋漁場1號”,配備了2萬(wan) 多個(ge) 傳(chuan) 感器、100餘(yu) 台水上水下的監控設備,隻需7名工作人員,每年可養(yang) 三文魚150萬(wan) 條。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演進,重大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持續湧現,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融合不斷加深,大力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chan) 業(ye) 升級、開辟新賽道、塑造新質生產(chan) 力的戰略選擇。
該負責人說,中國具備工業(ye) 體(ti) 係完整、產(chan) 業(ye) 規模龐大、應用場景豐(feng) 富等綜合優(you) 勢,為(wei) 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豐(feng) 厚的土壤。但中國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也麵臨(lin) 係統謀劃不足、技術底座不牢等問題。《意見》遵循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規律,從(cong) 技術創新、產(chan) 品突破、企業(ye) 培育、場景開拓、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等方麵提出一係列發展目標。
明確十六項重點任務
如何加快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意見》從(cong) 全麵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技術創新和產(chan) 業(ye) 化、打造標誌性產(chan) 品等六大方麵明確了16項重點任務。
比如,在突破下一代智能終端方麵,《意見》提出突破高級別智能網聯汽車、元宇宙入口等具有爆發潛能的超級終端,構築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核心是前沿技術的創新突破,《意見》按照‘技術創新—前瞻識別—成果轉化’的思路,提出推動前沿技術產(chan) 業(ye) 化的具體(ti) 舉(ju) 措。”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一是抓創新。麵向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等6大重點方向,實施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和重大科技攻關(guan) ,發揮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ti) 作用,鼓勵龍頭企業(ye) 牽頭成立創新聯合體(ti) ,體(ti) 係化推進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
二是精識別。打造未來產(chan) 業(ye) 瞭望站,跟蹤重點領域科技發展動向,聚焦前沿熱點,利用人工智能、先進計算等技術,精準識別具備高水平技術突破、高潛能產(chan) 業(ye) 化前景的技術創新。
三是促轉化。定期發布前沿技術推廣目錄,高水平建設未來產(chan) 業(ye) 成果“線上發布大廳”,打造產(chan) 品交易平台,舉(ju) 辦成果對接展會(hui) ,提供精準對接。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
大力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chan) 業(ye) 升級、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的戰略選擇。《意見》圍繞技術供給、產(chan) 品打造、主體(ti) 培育、豐(feng) 富場景、支撐體(ti) 係等方麵,構建未來產(chan) 業(ye) 的發展生態。
如今,越來越多的政策和資源正加速向新質生產(chan) 力聚集、向未來產(chan) 業(ye) 傾(qing) 斜。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shu) 長莊樹新說,國資委將完善推進機製、優(you) 化支持政策,持之以恒、全力以赴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比如,謀劃推動一批重大工程,遴選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百項工程”,實施人工智能AI+專(zhuan) 項行動,抓緊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形成標誌性成果。
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副局長胡文輝說,將深入實施專(zhuan) 利轉化運用專(zhuan) 項行動,全麵梳理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zhuan) 利,推動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與(yu) 企業(ye) 精準對接、加速轉化。同時,充分發揮專(zhuan) 利在支撐綠色技術和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服務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吳富林說,在先進製造領域,進出口銀行將及時傳(chuan) 導國家政策要求和產(chan) 業(ye) 導向,支持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在重要關(guan) 鍵技術研發、重點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和重大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麵精準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有效增加先進製造業(ye) 的政策性金融供給。
《意見》也提出了多方麵保障措施。“鼓勵國內(nei) 企業(ye) 與(yu) 研究機構走出去,鼓勵跨國公司、國外科研機構等在我國建設前沿技術研發中心,加強與(yu) 相關(guan) 國際組織合作,積極貢獻中國產(chan) 品、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有關(guan) 負責人舉(ju) 例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