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發展腦機接口,中國實力幾何?
中新社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 劉育英)近幾個(ge) 月,埃隆·馬斯克創辦的Neuralink(神經連接)公司和中國科研團隊相繼發布腦機接口試驗新突破,彰顯腦機接口這一技術正在從(cong) 科幻走向現實。
近日,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yun) 計算與(yu) 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閔棟,了解中國如何布局腦機接口,以及腦機接口的現狀和未來。2023年9月,該所牽頭在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合作平台成立腦機接口研究工作組。
2023年10月24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科研團隊與(yu) 宣武醫院開展全球首次NEO(無線微創植入腦機接口)試驗取得成功。試驗中患者因車禍引起頸椎處脊髓完全性損傷(shang) ,處於(yu) 四肢癱瘓狀態已經14年。經過三個(ge) 月的居家腦機接口康複訓練,患者可以通過腦電活動驅動氣動手套,實現自主喝水等腦控功能。
今年1月30日,埃隆·馬斯克表示,首位植入該公司腦機接口設備的患者已經能夠通過大腦直接控製電腦鼠標。
對於(yu) 這兩(liang) 起案例的技術水平,閔棟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按醫療器械的進展,目前兩(liang) 個(ge) 器械屬於(yu) 同一階段,均在小規模臨(lin) 床試驗階段。
而技術路線又有不同。“馬斯克公司采用的是有創路線,電極侵入大腦皮層,采集的是單細胞放電,需要通道數更高,運動解碼可實現更高精度的控製。但長期被電極插進腦細胞引發膠質細胞的免疫反應,膠質細胞會(hui) 包裹電極,導致信號變差、係統難以順暢工作,這是Neuralink麵臨(lin) 的臨(lin) 床問題。”閔棟表示。
中國科研團隊的微創腦機接口電極植入在硬腦膜外,不破壞血腦屏障,采集的是場電位信號,長期係統穩定性及安全性更高一些,但解碼精度不如有創侵入式係統。
腦機接口已成為(wei) 全球科技前沿熱點之一。歐盟、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ya) 等地區和國家推出了針對該技術的許多重大研發計劃和典型投資項目。
閔棟介紹,近年來,腦機接口在電極、算法、芯片等方麵都取得了重要進展,也包括進行科學試驗的結果。在應用方麵,腦機接口可應用於(yu) 醫療、娛樂(le) 、智能生活、教育、軍(jun) 事等領域。其中醫療領域是腦機接口應用的主要陣地,占據約六層的市場份額。
腦機接口與(yu) 醫療的結合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研究機構Data Bridge Market Research(數據橋市場研究)數據顯示,2022年腦機接口市場規模為(wei) 17.40億(yi) 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56.92億(yi) 美元,期內(nei) 年複合增長率為(wei) 15.61%。
2024年1月中國工信部等七部門對外發布《關(guan) 於(yu) 推動未來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將腦機接口作為(wei) 十大標誌性產(chan) 品之一。
那麽(me) 中國的實力處於(yu) 什麽(me) 水平?閔棟介紹,中國國內(nei) 的腦機接口產(chan) 品以非侵入式為(wei) 主。從(cong) 腦機接口的生態發展看,在各界努力下,中國正在形成覆蓋基礎層、技術層與(yu) 應用層的腦機接口全產(chan) 業(ye) 鏈。在腦機接口軟件研究方麵,諸多研究機構在算法、範式等方麵的研究水平已躋身國際一流的行列。
通過對incoPat專(zhuan) 利數據庫檢索,2013年—2022年醫學領域的腦機接口專(zhuan) 利申請數量為(wei) 1239件。其中,中國是專(zhuan) 利公開數量最多的國家,為(wei) 602件,高於(yu) 美國(195件)、韓國(119件)等其他國家。
“科研機構所使用的腦電采集設備絕大多數都是國外生產(chan) 的產(chan) 品,盡管近十年來國內(nei) 的腦電儀(yi) 器設備性能已有大幅度提高,但國內(nei) 所生產(chan) 的設備在科研儀(yi) 器市場的占有率還非常有限。”閔棟說。
發展腦機接口的挑戰還在於(yu) 安全性、生物兼容性、個(ge) 人隱私等。閔棟建議,攻克技術瓶頸,重點突破一批具有顯著臨(lin) 床價(jia) 值的產(chan) 品,大力推進相關(guan) 應用試點,同時增加對大眾(zhong) 科普腦機接口基本原理及相關(guan) 知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臆想、恐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