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利益錯雜交織,韓國醫療改革“頂牛”僵局的背後
連日來,因韓國政府公布新的醫療改革方案而引發的醫生辭職風波,在政府與(yu) 醫生群體(ti) 的互不相讓中愈演愈烈。有分析認為(wei) ,這場堪稱激烈的對抗,再次折射出韓國當下醫療體(ti) 製存在的年資困境、結構性失衡等一係列根深蒂固的深層弊病。
一
據媒體(ti) 報道,韓國保健福祉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韓國100家大型綜合醫院中辭職的實習(xi) 和住院醫生已超過1萬(wan) 人,占這些醫院所有實習(xi) 及住院醫生人數的80.5%。
此外,還有超過1.3萬(wan) 名韓國高校在讀醫學生(占總數的70%)加入了抗議活動並申請休學,部分醫大畢業(ye) 生也放棄了實習(xi) 聘用合同。
據報道,韓國政府已將該國醫療危機提升至最高的“嚴(yan) 重”級別。首爾的幾大醫院中,延世大學附屬世福蘭(lan) 斯醫院及江南世福蘭(lan) 斯醫院手術減少至平時的一半;三星首爾醫院和首爾峨山醫院分別減少至45%~50%和40%~50%。多家醫院因人手短缺,運轉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實習(xi) 醫生、住院醫生等低年資醫生,是此次事件中離職醫生的主力,約三分之二韓國低年資醫生加入了抗議行列。
韓國醫療係統嚴(yan) 重依賴低年資醫生,因為(wei) 他們(men) 在急診和急症護理方麵發揮關(guan) 鍵作用。有統計顯示,首爾5大醫院的低年資醫生在醫生總數中的占比約為(wei) 40%。
大韓醫師協會(hui) 做過一個(ge) 調查,發現低年資醫生每周工作時間高達80小時,比正式的專(zhuan) 科醫生多出近30小時。而與(yu) 此同時,他們(men) 的平均收入又遠遠低於(yu) 專(zhuan) 科醫生。
韓國的正式醫生幾乎都是終身聘用,而實習(xi) 醫生和住院醫生在拿到正式身份前不僅(jin) 工作強度大、薪資水平差距明顯,其前途也並不穩定,這與(yu) 醫學生們(men) 在此前十多年裏付出的艱苦努力形成了巨大反差。
此次韓國政府推出以大規模擴招醫學生為(wei) 核心舉(ju) 措的改革方案,對於(yu) 低年資醫生、乃至已經就讀的大學醫學生來說,就意味著他們(men) 將在未來的“轉正”之路上有更多的競爭(zheng) 對手;甚至一些醫院可能會(hui) 為(wei) 了降低用人成本而放棄聘用即將轉正的低年資醫生,轉而接收更多的實習(xi) 醫生和住院醫生來補充人手。
二
麵對醫生群體(ti) 洶湧的反對浪潮,韓國政府方麵目前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跡象。
韓國保健福祉部2月28日向部分離崗的實習(xi) 和住院醫生代表上門發放返崗命令書(shu) 。韓國政府此前申明,將在本周內(nei) 完成對50家大型綜合醫院實習(xi) 和住院醫生出勤情況的檢查,並要求辭職離崗的實習(xi) 和住院醫生在2月29日之前返崗,從(cong) 3月起將對未複崗的實習(xi) 和住院醫生采取吊銷醫師執照等相關(guan) 司法措施。
韓國《醫療法》規定,當政府發現公眾(zhong) 健康麵臨(lin) 嚴(yan) 重風險時,可責令醫生返崗,違反命令者可被禁止行醫一年以下,甚至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時吊銷行醫執照。
韓國保健福祉部2月27日以涉嫌違反《醫療法》相關(guan) 規定、妨礙公務等向警方舉(ju) 報大韓醫師協會(hui) 緊急對策委員會(hui) 相關(guan) 人士等5人。韓國媒體(ti) 指出,此舉(ju) 意味著韓國政府對醫生集體(ti) 辭職行動的“原則應對”正式開始。
此外,韓國教育部向各大學發出公文,要求根據規定處理參加“集體(ti) 罷課”的醫學生,並強調沒有“事後補救”。
在施壓複工的同時,韓國政府也在積極調配資源避免醫療係統的崩潰。韓國總理韓德洙表示,3月中旬韓國政府將派出150名必需醫療公共保健醫生和20名軍(jun) 醫前往大型綜合醫院增援。為(wei) 了能夠順利啟動緊急診療體(ti) 係,政府將另行劃撥支援預備費。
2月23日,韓國政府組建了以國務總理為(wei) 首的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啟動跨部門應對體(ti) 係,並自當天起全麵擴大遠程診療服務。韓國政府目前已決(jue) 定向公眾(zhong) 開放12家軍(jun) 隊醫院的急診室,並臨(lin) 時調整了護士業(ye) 務範圍,為(wei) 護士承擔醫生的部分工作提供法律保護。
而另一邊,以大韓醫師協會(hui) 為(wei) 首的醫生群體(ti) 也無妥協之意,並譴責政府向醫生持續施壓。大韓醫師協會(hui) 緊急對策委員會(hui) 近日表示,若政府強行推行計劃,醫界將動用所有合法手段和方法予以堅決(jue) 抵製。該協會(hui) 稱,計劃於(yu) 3月3日舉(ju) 行的全國醫生總動員大會(hui) ,將成為(wei) 反抗政府政策的“偉(wei) 大長征的起點”。
三
在韓國政府與(yu) 醫生群體(ti) 僵持不下的背後,有著複雜的政治訴求、經濟利益等種種動機因素。但與(yu) 此同時,雙方對於(yu) 當下韓國醫療體(ti) 製弊病及有效解決(jue) 方案的不同看法,也是造成分歧的重要原因。
韓國政府多次表示,韓國醫生人數與(yu) 總人口的比例,是發達國家當中最低的一個(ge) 。加上出生率全球墊底,人口老齡化加劇、醫療需求增多,韓國2035年的醫生缺口將達到1萬(wan) 名,因而醫科大學必須擴招。
韓國總統尹錫悅此前表示,在過去的27年裏,政府沒能讓醫學院擴招一個(ge) 人,增加醫生數量對於(yu) 防止基本醫療服務崩潰至關(guan) 重要。
但醫療界認為(wei) ,擴大招生規模的醫改政策並不能解決(jue) 醫療人員緊缺、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韓國醫療最大問題不是醫生數量不足,而是醫療資源分布不均。
一項針對2萬(wan) 餘(yu) 名醫師協會(hui) 會(hui) 員的調查顯示,95%的受訪者不認同“韓國缺醫生”。
韓國的醫療係統高度私有化,90%以上的醫院為(wei) 私立,盡管民眾(zhong) 擁有的醫療保險水平較高,但韓國醫療資源呈現高度分配不均的情況。
長期以來,韓國央地醫療資源不平衡,首爾每1000名居民擁有1.59名醫生,是忠清南道和全羅南道的3倍多。同時,皮膚科和整形外科等低風險、高利潤的領域畸形繁榮,而急診科、外科、兒(er) 科、婦產(chan) 科等領域醫生人手嚴(yan) 重不足。
醫生群體(ti) 就此認為(wei) ,如果政府不能通過擴大經費補償(chang) 、減輕醫療事故問責、製定對地方醫療的係統支援方案等方式,有效改善當前邊遠地區、弱勢領域醫生的工作環境,那麽(me) 簡單進行醫生數量的擴張,無法解決(jue) 醫生分布不均問題,反會(hui) 導致過度競爭(zheng) ,使得扭曲的醫療係統變得更糟。
不過,近期民調顯示,76%的受訪者認為(wei) 擴招醫學生政策“利大於(yu) 弊”,同時超過80%的韓國民眾(zhong) 支持政府對罷工醫生采取強硬態度。可見大多數韓國民眾(zhong) 此次站在支持政府改革舉(ju) 措的立場上。
梁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