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肉類摻假 上海海關主導完成的兩項動物源性成分檢測國際標準獲通過發布
中新網上海3月7日電 (記者 薑煜)記者7日從(cong) 上海海關(guan) 獲悉,近日,該海關(guan) 主導製定的2項ISO標準正式獲得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通過並發布。
這兩(liang) 項ISO標準是:《ISO/TS20224-10:2024分子生物標記分析——食品和飼料中動物源性成分實時熒光PCR檢測——第10部分鴨DNA檢測方法》和《ISO/TS20224-11:2024分子生物標記分析——食品和飼料中動物源性成分實時熒光PCR檢測——第11部分鴿DNA檢測方法》。
民以食為(wei) 天,食以安為(wei) 先。近年來,肉類摻假現象一直是影響食品質量與(yu) 安全的主要問題之一。如何辨別肉類摻假?如果僅(jin) 憑消費者自己的眼睛鑒別不僅(jin) 難度很大,而且結果也不準確。因此,隻有不斷加強檢測技術攻關(guan) ,提高鑒別能力,同時建立一套國際通行的權威檢測標準,才能有效打擊肉類摻假行為(wei) 。
動物源性成分精準鑒別是檢測食品和飼料中肉類摻假、監控畜禽肉製品真實性的關(guan) 鍵手段。2014年起,上海海關(guan) 動植物與(yu) 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著手製定肉類真實性鑒別的ISO標準。2020年以來,該中心首席專(zhuan) 家潘良文研究員帶領團隊主導完成了食品和飼料中牛、綿羊、山羊、豬、雞、馬、驢、火雞和鵝等9個(ge) 動物源性成分實時熒光PCR檢測方法,由ISO組織正式對外發布,並在世界各國得到廣泛應用,為(wei) 保障國際貿易的正常秩序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次新獲通過發布的兩(liang) 項ISO國際標準,推動動物源性成分檢測標準再次擴容,將對鑒別鴨肉和鴿肉真實性及打擊肉類摻假發揮重要作用。該係列國際標準中建立的食品和飼料中動物源性成分實時熒光PCR檢測方法,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等特點,結果不易受到食品加工方式的影響,還可以檢測經過熱處理的肉製品,檢測穩定性、準確度更高。
據了解,ISO組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權威性的國際標準化專(zhuan) 門機構,由其發布的ISO標準是全球公認的權威標準,被世界各國廣泛采用。截至目前,上海海關(guan) 主持製訂修訂的ISO國際標準總數達到14項。(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