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從大都市回歸,這個小夥想與鄉土一起成長

發布時間:2024-03-11 11:4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剛過完春節,安徽省天長市的90後新農(nong) 人邵愛濤就開啟了忙碌節奏。從(cong) 天長市永豐(feng) 鎮橋灣社區的辦公室,到田間地頭,再到安徽省內(nei) 外出差,他的工作場景不斷切換,引進珍珠種植技術、承辦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頭人培育沙龍、申報水稻發明專(zhuan) 利技術、打造農(nong) 業(ye) 科技小院、布置高標準麥田減肥減藥等工作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2017年6月,邵愛濤從(cong) 安徽農(nong) 業(ye) 大學應用化學專(zhuan) 業(ye) 畢業(ye) ,進入廣州一家公司從(cong) 事科技研發工作。他每天乘坐擁擠的地鐵上班,穿梭在高樓大廈間,感受大城市的熱鬧與(yu) 繁華。“原本以為(wei) 會(hui) 一直繼續這樣的工作生活,直到接到那通電話。”他回憶說。

  為(wei) 吸引更多專(zhuan) 業(ye) 人才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2020年年初,天長市永豐(feng) 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包繼祿關(guan) 注到了曾在安徽農(nong) 業(ye) 大學青年農(nong) 場主班學習(xi) 的邵愛濤。經過了解溝通,電話那頭的邵愛濤知曉家鄉(xiang) 農(nong) 業(ye) 蓬勃發展,並通過互聯網線上為(wei) 家鄉(xiang) 農(nong) 戶提供遠程技術指導和幫助。

  此後,邵愛濤變得更加忙碌,一邊處理單位日常工作,一邊與(yu) 村裏對接助農(nong) 事宜。2020年,邵愛濤積累了更多資源和人脈,已經是所在企業(ye) 分公司高級合夥(huo) 人的他,決(jue) 定辭去待遇優(you) 厚的工作,回到家鄉(xiang) 的橋灣社區,籌錢創辦天長市品農(nong) 農(nong) 業(ye) 科技公司。

  邵愛濤白手起家。起初,公司連一間像樣的辦公室都沒有,他隻能在農(nong) 村老家一個(ge) 閑置倉(cang) 庫內(nei) 臨(lin) 時辦公,倉(cang) 庫裏除了一張辦公桌和老舊電腦,幾乎沒有任何裝飾或擺設。

  辦公環境並沒有讓邵愛濤退縮,但在基層開展工作著實讓他犯了難。橋灣社區位於(yu) 天長市國家級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核心區域,當地最不缺的就是會(hui) 種地的“種地能手”,村民們(men) 一開始很難去接受“毛頭小夥(huo) ”邵愛濤所說的新興(xing) 理論知識。

  直到2022年3月,當地小麥遭遇澇災,邵愛濤運用新興(xing) 農(nong) 業(ye) 科技知識快速製訂搶救方案,成功挽救小麥產(chan) 量,當地農(nong) 戶紛紛開始誇讚小邵。

  打那以後,邵愛濤開展各項工作越來越順利。“我們(men) 公司業(ye) 務主要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部分,一方麵向村民們(men) 科普各種新興(xing) 的農(nong) 業(ye) 科技,另一部分就是與(yu) 其他公司合作,幫助打造農(nong) 業(ye) 領域的個(ge) 人IP,既生產(chan) 研發,也做技術服務、農(nong) 業(ye) 科普。”他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公司發展中,在常規技術服務之外,他結合農(nong) 戶實際需求,打通線上線下技術服務體(ti) 係,並製作農(nong) 業(ye) 知識科普短視頻,直播講解農(nong) 業(ye) 技術,內(nei) 容涵蓋全鎮水稻、小麥等主要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

  公司運行越來越平穩,邵愛濤在科技助農(nong) 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穩。

  2022年7月20日,邵愛濤和相戀多年的女友“修成正果”。那天,他淩晨3點就起床準備迎親(qin) 事宜,忙完婚宴已經是傍晚。沒來得及休息,他就換上衣服趕往農(nong) 田查看情況。

  “剛好碰上水稻的分蘖期,如果控製不好這個(ge) 期間水稻的水分和光照等因素,就會(hui) 影響水稻收成。備婚期間一直在擔心這個(ge) 問題,所以忙完婚禮就趕緊來查看一下。”邵愛濤回憶,自己婚後一個(ge) 多月裏都是與(yu) 稻田相伴,太陽還未升起就早早離家前往田間,晚上伴著月光回家,好在家人也理解自己的農(nong) 業(ye) 夢想。

  “看到農(nong) 作物的收成越來越好,看到大家臉上樂(le) 嗬嗬的表情,我就覺得當初選擇回鄉(xiang) 沒錯。”三年來,邵愛濤的公司累計線下服務水稻小麥麵積3000餘(yu) 畝(mu) 、水果基地150餘(yu) 畝(mu) ,還為(wei) 近300戶草莓等水果農(nong) 場主提供線上技術指導。

  當地一家生活較為(wei) 拮據的農(nong) 戶在邵愛濤的幫助下開始種植草莓,短短兩(liang) 年就實現了年收入70萬(wan) 元的好成績,既建起了現代化大棚,也撐起一家人的生活開銷。

  從(cong) 辦公室白領到90後新農(nong) 人,邵愛濤用科技的“輪子”驅動當地農(nong) 業(ye) 發展,也在最熟悉的土地上放飛了長久以來的夢想。2021年年底,邵愛濤順利通過考試及麵試,正式加入橋灣社區居委會(hui) 。

  眼下,公司團隊逐漸擴大,不乏從(cong) 南京、上海、杭州返鄉(xiang) 的青年人才。談到後續發展規劃時,邵愛濤充滿了幹勁:“接下來會(hui) 組織大夥(huo) 去浙江諸暨考察珍珠養(yang) 殖情況,天長市有足夠的淡水資源,我們(men) 將淡水養(yang) 殖珍珠產(chan) 業(ye) 擺上發展日程。”

  在農(nong) 閑時,邵愛濤喜歡組織農(nong) 戶們(men) 在社區辦公室觀看農(nong) 業(ye) 科普視頻,帶大夥(huo) 兒(er) 在年輕主播的講解中了解農(nong) 作物病害防治知識,碰到比較難懂的防災救災技術,他會(hui) 和大家一起討論分享,他注意到,還有一些農(nong) 戶拿起紙筆記錄知識和技巧。

  “畢業(ye) 時去大企業(ye) 工作是一條道路,後來選擇回鄉(xiang) 創業(ye) 又是一條不同的道路,但是無論選擇什麽(me) 道路,都需要努力走下去。有的年輕人與(yu) 高樓一起成長,而我選擇與(yu) 家鄉(xiang) 天長市的鄉(xiang) 土一起成長。”邵愛濤說。

  實習(xi) 生 朱欣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