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工智能不僅會“作詩”更會“做事”
◎楊 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這令業(ye) 界倍感振奮。從(cong) “互聯網+”到“人工智能+”,著眼於(yu) 以“智”提“質”,或將促使各行各業(ye) 迎來新一輪革命性變革。
人工智能是對人的智能的模擬、延伸和拓展。作為(wei) 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被普遍認為(wei) 是新質生產(chan) 力的典型代表和重要引擎。
目前,人工智能已在金融、工業(ye) 製造、電力能源、生物醫藥、教育、交通、文娛、政務、農(nong) 業(ye) 等多個(ge) 行業(ye) 領域落地生長,正在加速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從(cong) 智能製造到智慧醫療,從(cong) 自動駕駛到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的實力已經初顯。但普遍來講,人們(men) 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人工智能,更多還停留在“寫(xie) 詩作畫”上,並未在“人的延伸”方麵取得更多顛覆性成果。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帶來了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AI+”行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議,聚焦人民群眾(zhong) 在教育、醫療、養(yang) 老、娛樂(le) 等領域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無人駕駛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新賽道,讓人工智能不僅(jin) 會(hui) “作詩”更要會(hui) “做事”。
這是民眾(zhong) 的期盼,也是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應當聚焦的發力點。一方麵,要促進人工智能具備更強大的認知力、判斷力、創造力,統籌推進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運動智能的協同發展。另一方麵,要培育一批麵向國民經濟重點行業(ye) 的示範標杆應用,促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速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和應用普及。
作為(wei) 一項影響廣泛的顛覆性技術,人工智能在應用和發展過程中帶來的倫(lun) 理道德問題也不容忽視。確保人工智能在服務社會(hui) 的同時安全可控,需要增強內(nei) 容風險管理、數據隱私保護、科技倫(lun) 理規範等方麵的治理效能,形成全程可信的“人工智能+”一體(ti) 化安全體(ti) 係。(來源:科技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