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首都僑胞的“溫暖之家”(僑界關注)
北京是一個(ge) 新僑(qiao) 鄉(xiang) ,目前有一百多萬(wan) 京籍歸僑(qiao) 僑(qiao) 眷、一百多萬(wan) 海外京籍僑(qiao) 胞,還有幾十萬(wan) 其他省籍海外僑(qiao) 胞和歸僑(qiao) 僑(qiao) 眷在北京生活和工作。近年來,北京市在歸僑(qiao) 僑(qiao) 眷聚集度較高的街道、社區、樓宇、園區、校區等設立264個(ge) “僑(qiao) 之家”為(wei) 僑(qiao) 服務實體(ti) 化平台。經過精心建設和維護,“僑(qiao) 之家”已成為(wei) 一個(ge) 服務廣大在京僑(qiao) 胞的品牌。我們(men) 走進北京3個(ge) “僑(qiao) 之家”,了解其中的故事。
胡同深處響起印尼樂(le) 器聲
3月的一個(ge) 上午,溫暖的陽光灑向北京市東(dong) 城區魏家胡同,居民陸續走出院子,或上班,或和街坊閑聊。胡同深處,北京市華僑(qiao) 服務中心有樂(le) 曲聲響起,《我的祖國》聲音清脆、氣勢磅礴。
循著音樂(le) 聲往北京市華僑(qiao) 服務中心裏走,推開排練廳的門,隻見七八個(ge) 人圍成一圈,手裏分別拿著一兩(liang) 個(ge) 竹製樂(le) 器,有節奏地搖晃,樂(le) 器發出和諧的樂(le) 聲。
身著印尼傳(chuan) 統服飾巴迪克、頭戴印尼特色帽子的老人李奎堂熱情地介紹,他負責的這個(ge) 樂(le) 隊名叫群星昂格隆樂(le) 隊,隸屬於(yu) 北京印尼萬(wan) 隆校友會(hui) 。樂(le) 隊組建於(yu) 10多年前,由來自印尼西爪哇省省會(hui) 萬(wan) 隆市和周邊小城市的歸僑(qiao) 、僑(qiao) 眷組成。
昂格隆是印尼傳(chuan) 統竹筒樂(le) 器,被稱為(wei) 印尼的國樂(le) 器。李奎堂說,它以印尼當地竹子為(wei) 材料製作,需要經過加工、烘烤,製作和演奏的難度很大。
昂格隆具體(ti) 咋演奏?李奎堂左手拿著樂(le) 器左上角,右手捏右下角,手腕靈活地搖晃竹筒,清脆的樂(le) 聲響起。他說,昂格隆通過搖動來演奏音符,每個(ge) 昂格隆隻能製造一個(ge) 音符,因此需要每個(ge) 人手持數個(ge) 樂(le) 器,“我現在最多能拿4個(ge) ,因為(wei) 音符之間不能離得太近”。
昂格隆演奏還有一個(ge) 難點,就是需要成員之間默契配合。“這是一個(ge) 集體(ti) 項目,誰跟不上節奏都不行,因此需要大量練習(xi) 。”李奎堂介紹,這些年,他帶領樂(le) 隊演奏的歌曲有印尼風情濃厚的《鸚鵡》《椰島之歌》《萬(wan) 隆頌》等,還有中國歌曲《我的祖國》《萬(wan) 水千山總是情》等。
83歲的李奎堂對昂格隆的喜歡,主要源於(yu) 對印尼的感情。20世紀初,他的父母在印尼萬(wan) 隆開中藥店,他在萬(wan) 隆出生,19歲回到北京。“這些年我去過萬(wan) 隆三四次,家人的藥店生意不錯,大家都對中國國力的提升感到由衷欣慰。”
雖然昂格隆很難學,但群星昂格隆樂(le) 隊成員每周都會(hui) 從(cong) 北京各區趕來排練,最遠的來自密雲(yun) 區。“大家對情感交流的重視,其實大於(yu) 音樂(le) 本身。”82歲的謝淮美1954年從(cong) 萬(wan) 隆回到中國。她時常會(hui) 帶一些自己做的印尼風味小吃分給大家,“我們(men) 可以聊天,說說印尼語,像兄弟姊妹一樣親(qin) ,覺得很溫暖”。
在樂(le) 隊排練過程中,北京市華僑(qiao) 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不時來到屋裏,詢問大家需要些什麽(me) 。北京市華僑(qiao) 服務中心主任孫濟民說,中心為(wei) 歸僑(qiao) 、僑(qiao) 眷提供權益維護、法律谘詢、學習(xi) 培訓等保障服務,涉僑(qiao) 文藝團體(ti) 不僅(jin) 可以在這裏免費排練,中心還開辦了京僑(qiao) 幸福大學,針對老僑(qiao) 定期邀請老師教授書(shu) 法課、美術課,針對新僑(qiao) 組織讀書(shu) 會(hui) 、沙龍,“這裏就是歸僑(qiao) 、僑(qiao) 眷在北京的家”。
幫助僑(qiao) 胞解決(jue) 法律難題
“僑(qiao) 胞在國外如何辦理婚姻登記”“涉外婚姻要注意什麽(me) ”……3月8日,東(dong) 城區東(dong) 直門街道在“僑(qiao) 之家”舉(ju) 辦婦女節主題活動,30多名歸僑(qiao) 、僑(qiao) 眷、留學歸國人員參加活動。東(dong) 直門街道公益律師服務團成員單位——北京展達律師事務所的尹紅誌律師,為(wei) 大家講解僑(qiao) 胞辦理結婚、離婚登記的相關(guan) 法律規定以及婚戀家庭中的法律智慧。
日本歸僑(qiao) 仵女士聽得十分認真。她在日本東(dong) 京生活了十多年,在東(dong) 京曾取得長期居住許可,回國已有近20年。談起這些年在北京生活的感受,她十分感慨:“我們(men) 回國以後,感到國家對僑(qiao) 務工作十分重視,辦理相關(guan) 手續非常方便。街道、僑(qiao) 聯平時主動宣傳(chuan) 惠僑(qiao) 政策,幫助我們(men) 解決(jue) 了很多切身問題,讓我們(men) 真正感受到祖國的溫暖。”
一些海外僑(qiao) 胞、歸僑(qiao) 、僑(qiao) 眷有法律訴求,尹紅誌經常來到東(dong) 直門街道的“僑(qiao) 之家”為(wei) 他們(men) 解決(jue) 困惑。“海外僑(qiao) 胞、歸僑(qiao) 、僑(qiao) 眷的法律需求有一些特殊性。”尹紅誌說,有些僑(qiao) 胞的法律訴求涉及國外,中國律師需要先對接國外律師,幫助僑(qiao) 胞一起跟國外律師交流。
讓尹紅誌印象較深的是一名華人的遺產(chan) 繼承案例。這名華人此前是中國學生,到國外上學,畢業(ye) 後在國外就業(ye) ,並加入了外國籍,他的父母、家人在中國。後來,他的父母相繼在國內(nei) 去世,這名華人要回國辦理遺產(chan) 繼承手續。當時正處於(yu)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他沒法回國,隻能委托律師幫助辦理。尹紅誌協助他準備了整套法律材料,並經過公證、認證手續後郵寄回中國。隨後,尹紅誌和同事在中國幫助這名華人走完相關(guan) 流程,這名華人最終順利地繼承遺產(chan) 。尹紅誌說,整個(ge) 過程雖然不太容易,但總體(ti) 還算圓滿。
由於(yu) 發現很多歸僑(qiao) 、僑(qiao) 眷有跨境案件的需求,尹紅誌和同事合計,何不組建一個(ge) 跨境實務交流平台,邀請各國律師就所在國家的基本法律製度、司法實踐、專(zhuan) 業(ye) 感悟進行交流。2022年7月,平台開始線上運營,如今已舉(ju) 辦16期講座。中國、美國、加拿大等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律師進行了分享,很多還成為(wei) 合作夥(huo) 伴。“現在遇到僑(qiao) 胞的跨境案件,我們(men) 心裏更有底了。”尹紅誌說。
歸僑(qiao) 老人樂(le) 享社區服務
中午時分,西城區廣安門內(nei) 街道長椿街社區感化胡同3號院內(nei) 的“智能方”長者餐廳裏十分熱鬧,家住附近的薛大爺已經習(xi) 慣了來這裏就餐。
感化胡同3號院建於(yu) 20世紀80年代,住戶540餘(yu) 戶,多為(wei) 退休職工和一些歸僑(qiao) 、僑(qiao) 眷。隨著很多老年人歲數增長,兒(er) 女又不在身邊,用餐需求逐漸增長。2022年,“智能方”長者餐廳開業(ye) ,解決(jue) 了很多老人的用餐難題。
今年76歲的薛大爺年輕時在加拿大等國打拚,回國已有31年。老伴去世後,他獨自在社區生活。他說,餐廳就開在社區裏,方便又衛生,解決(jue) 了自己買(mai) 菜、做飯的麻煩。
薛大爺這頓飯選了米飯、獅子頭、清蒸巴沙魚等菜品,走到結算台,托盤一放,總價(jia) 立馬顯現。這頓飯的卡路裏、蛋白質、脂肪等數據也同時顯示。隨後,他用微信進行了支付。這個(ge) 智能菜品識別結算台考慮到老年人的消費習(xi) 慣,除了可選擇現金或電子支付方式完成結算外,還可通過人臉識別、現金充值刷卡方式進行支付。
“這裏的菜都是小碗菜,結算時還能知道蛋白質、脂肪等營養(yang) 成分的含量,有時一看菜的熱量比較高,我就換一個(ge) ,很貼心。”薛大爺說。
“智能方”長者餐廳的投資方是一個(ge) 僑(qiao) 資企業(ye) 。餐廳負責人劉林說,希望讓更多僑(qiao) 胞、社區老人感受到愛心和溫馨。她舉(ju) 例說,老人飲食以清淡為(wei) 主,需要少油少鹽。餐廳工作人員會(hui) 谘詢老人平時喜歡的口味,定製一些他們(men) 需要的菜品。針對社區一些失能老人的用餐需求,餐廳還免費提供上門送餐服務。
除了餐飲服務,廣安門內(nei) 街道還和劉林所在的企業(ye) 合作,對社區地下空間進行改造,提供社區便民倉(cang) 儲(chu) 、免費閱讀、超市、理發、家政等綜合服務。
廣安門內(nei) 街道工作委員會(hui) 副書(shu) 記白楊介紹,街道通過整合“僑(qiao) 之家”平台,滿足了轄區僑(qiao) 界群眾(zhong) 各類基本需求,很多僑(qiao) 胞積極參與(yu) 社區事務,歸屬感大為(wei) 增強,“‘僑(qiao) 之家’已經成為(wei) 歸僑(qiao) 、僑(qiao) 眷、海外僑(qiao) 胞可信賴的團結之家、奮鬥之家、溫暖之家”。
彭訓文 張 淇 馮(feng) 煜雯(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